中耳炎流脓即化脓性中耳炎,以耳道流脓为特征。多发生于儿童。属于中医学中“耳脓”、“耳疳”等。俗称“烂耳朵”、“耳底子”。临床多将本病分为急性与慢性两大类进行治疗,在急性期如未彻底治愈,则将迁延成为慢性。那么中耳炎流脓有什么办法治疗?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目录 1.中耳炎流脓不能吃什么 2.中耳炎流脓的理疗穴位疗法 3.中耳炎流脓验方 4.中耳炎流脓食疗小秘方 5.中耳炎流脓辩证外治
1中耳炎流脓不能吃什么
(1)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桂皮、生姜、花椒、芥末、良姜、葱、蒜等。这些食物温热辛燥,化火伤阴,会使患者内热加重,易使中耳炎加重。
(2)发酵物:这类食物有一定的致敏因素,食用不当可让人体发生过敏反应,加重中耳炎症状,发物主要包括鱼、虾、蟹等海产品,此外,鸡蛋、香菜也应少吃。
(3)肥腻厚味食物:这类食物容易聚湿生痰,助热化火,造成体内湿热内盛,加深中耳炎症状。
(4)生冷饮食:中耳炎患者不宜多吃冷饮,如冰冻饮料、冰凉果品和冰激凌等。
(5)热性补药:中耳炎发病时不宜吃热性补药,如人参、鹿茸、肉桂、牛鞭、附子、大补膏等。
(6)坚硬难咬的食物,如花生仁、西瓜子、开心果、硬油饼、油条等。这些食物难以咀嚼,会加重中耳炎疼痛。
(7)鱼腥食物:中耳炎饮食还应该禁忌海鲜等鱼腥食物。这类食物有一定的致敏因素,食用不当可让人体发生过敏反应,加重中耳炎症状。
2中耳炎流脓的理疗穴位疗法
中耳炎理疗穴位疗法,中耳炎穴位按摩疗法:
1、用拇、食、中指揉搓耳廓及耳后颈部十多次,再按揉耳门、听宫、听会、翳风等穴,每穴15-30秒。
2、用拇、食、中指捏住耳廓做牵引法十多次,然后用中指插入耳内,做快速的震颤法。与此同时,病者自己用手捏往鼻子向外鼓气,可反复做2-3次。
中耳炎理疗穴位
3、中耳炎理疗穴位疗法,每日早晚捏提耳廓20一30次。
4、绿豆耳压法
(1)穴位:口屏上艇中内耳
操作步骤:用绿豆贴压穴处,每天按压3-5次,每次1-2分钟,促使脓液自行排出,首次始疗以消除口腔炎症,清除口腔存留的脓液主,2、3次后耳内脓液消失。巩固治疗3次。
(2)穴位:主穴取耳内耳外耳肾;配穴取神门
中耳炎理疗穴位疗法操作步骤:将圆形小绿豆贴压穴处,每天按压3-5次,每次1-2分钟,双耳同压。每次3-5穴,3-7天换。
5、牛黄消炎丸耳压法
穴位:(l)内耳胆下屏尖肾上腺;(2)肝肾神门;两组耳穴双耳交替使用。
操作步骤:用牛黄消炎丸1粒,置于0.5X0.6平方厘米的胶布上,贴压在所选穴处,每天按压2-3次,每次1-2分钟,5天更换。耳压3天后,耳鸣减轻。贴6次为1疗程。
3中耳炎流脓验方
氯冰散
组成:氯霉素粉(可用口服氯霉素片剂去掉糖衣)20g 冰片2g
制用法:二药混合研成极细粉末,装于喷粉器中备用。用时先以双氧水洗净耳内脓液,再吹入鼓室一薄层,每日1~2次。5次为1疗程。
功能主治:抗菌消炎,消肿止痛。用于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中、大穿孔者。
对氯冰散吹耳之法,经数百例观察,干耳时间平均为6天左右。曾有两例对氯霉素过敏,一例为即刻反应,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欲呕,心中不适等,立即予以清除药粉,平卧一刻钟后自行缓解。另一例为药后皮肤发痒,次日自行缓解,并避免再次使用。
耳疳散
组成:黄连 五倍子 黄丹(铅丹) 枯矾 龙骨 海螵蛸 麝香 冰片
制用法:研粉和匀,用喷粉器吹患处。
功能主治:解毒敛湿,通窍聪耳。治疗复杂型中耳炎,病久不愈,耳聋较重者。
方解:方中黄连解毒燥湿;五倍子、黄丹解毒敛疮生新;枯矾、龙骨、海螵蛸敛湿生新;麝香、冰片散瘀通窍聪耳。
枯轻散
组成:枯矾 雄黄各10g 轻粉2g
制用法:上三味,研粉,过100目筛,装瓶备用。先洗净外耳道及鼓室内脓液后,用喷粉器吹入一薄层。
功能主治:收敛燥湿,解毒祛痰,逐水消肿。用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室或外耳道有息肉者。
方解:枯矾收敛燥湿,祛痰解毒;雄黄解毒祛痰;轻粉逐水消肿。合用共奏收敛燥湿,解毒祛痰,逐水消肿之功。
重连乙醇
组成:七叶一枝花(重楼)15g 黄连 五倍子 苦参 黄柏 生大黄各10g 冰片3g
制用法:前六味用谷酒浸两周(酒浸过药面),过滤,滤液加冰片,低度白酒加至400ml,瓶装备用。滴耳,每日3次。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收敛燥湿。用于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方解:方中重楼、黄芩、黄连、黄柏、大黄清热解毒;黄连、黄柏清热燥湿;五倍子解毒敛疮;冰片清热消肿止痛,引药深透黏膜。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收敛燥湿,消肿止痛之功。
倍连滴耳液
组成:五倍子10g 黄连5g 冰片3g 白酒100ml
制用法:将五倍子洗净、晒干、打碎,黄连切片,三药均置白酒中浸泡2~3周即可。用时以双氧水洗净耳内脓液后,滴药2~3滴,每日3次。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收敛燥湿。用于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方解:方中黄连清热解毒燥湿,五倍子收敛解毒,冰片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并能引药直透黏膜。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收敛燥湿之功。
4中耳炎流脓食疗小秘方
1 银菊茶
组成:银花10克,菊花10克。
用法:开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化脓性中耳炎,属肝胆火盛、邪热外侵型,起病较急,耳内疼痛,并见耳鸣,听力障碍,耳内胀闷感,伴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涕流。
2 鸽肉木耳汤
组成:肉鸽1只(约重500克),水发黑木耳100克。
用法:肉鸽宰杀去内脏,加水发黑木耳,放汤炖酥,调味后佐餐用。
功效:补肾培元。
主治:化脓性中耳炎,属肾元亏损、邪毒停聚型,耳内流脓,闩久不愈,量不甚多,或污秽或成块状,头晕神疲,腰膝酸软,遗精滑泄。
3 豆豆饭
组成:白扁豆50克,郁李仁15克,黑大豆50克,粳米250克。
用法:将扁豆、黑大豆浸泡,郁李仁去皮研碎,与粳米一起煮至五成熟,过滤,上笼蒸熟,稍温即食。
功效:健脾渗湿。
主治:化脓性中耳炎,属脾虚湿困、上犯耳窍型,耳内流脓,经年累月,时重时轻,流脓量多而清稀,无明显臭味。
5中耳炎流脓辩证外治
阴虚火旺证 长期或反复耳内流脓,脓液稀薄,或流粘液,时出时止,或有恶臭气,耳不痛或微痛,听力减退,腰膝酸软,每遇外感,则症状加重,可伴有耳鸣、耳痛、头痛、眩晕、低热、精神疲倦,舌红少苔,脉细数。多见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治宜滋阴降火
·外治方·
方一 见本病肝胆湿外治方一至方七。
·单验方·
方一 见本病肝胆湿火证单验方三、方四。
方二 知母30克(酒炒)。水煎2次,混合后分2次服,小儿减半。每日1剂。
肝胆湿火证 耳内流脓,病程较重,或听力下降,耳内有胀闷感,耳痛,耳鸣,或有发热,恶寒,口苦咽干,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多见于急性中耳炎,或慢性中耳炎急性发作。若持续流脓,脓液多而黄稠,有腥臭气、耳痛、易怒等,则又多见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治宜利肝胆,清湿热。
·外治方·
方一 鸡蛋6个。煮熟,将蛋黄放入铁锅(勺)内,用文火熬至油出,备用。用时,先按常规消毒,然后将蛋黄油滴入耳中(如凝固可加温溶化),每次3—4滴,每日2—3次,一般连用4—6症状减轻,7—16天痊愈。本方具有清热消肿之功,适用于急、慢性中耳炎。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慢性中耳炎35例,其中;痊愈26例,好转5例,无效4例。
方二 核桃仁适量,冰片少许。将核桃仁捣烂(或蒸熟),用洁净纱布包好加压挤油约15毫升,加入冰片(1— 1.5克),不断搅和,使其溶解。用时,先按常规消毒,然后滴入药液2—3滴,再用棉球将外耳孔堵住,每日3次,连用5—10日,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27例,一般5日痊愈,慢性患者8—10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