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晴红血丝的原因和改善方法

  有时候会发现眼睛里面有明显的红血丝,这样的情况每个人都遇到过,背后的原因非常多,比如有的女性使用的化妆品可能是劣质的,如果不小心把这样的化妆品弄到眼睛里面,就容易出现红血丝,除此之外,如果说出的生活环境不好,比如空气稀薄的环境中,眼睛也会出现红血丝,如果长时间对着手机或者电脑打游戏的话,照镜子的时候就会发现眼睛里面有明显的红血丝了,所以大家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要把保护眼睛当成重要的事情。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消除眼睛里面的红血丝呢?

目录 1.眼睛有红血丝怎么办 2.眼睛有红血丝的原因是什么 3.​眼晴红血丝的原因和改善方法 4.消除眼里红血丝方法 5.如何去除眼睛红血丝

1眼睛有红血丝怎么办

  1、克服不良习惯

  很多人属于先天愁眉苦脸型,整天皱眉,眯眼,使眼部周围皮肤紧张,从来变得松弛。长期熬夜,无规律的睡眠,自然也是一个主要的敌人。常在计算机前打字、戴隐形眼镜增加了眼部疲劳,使眼部老化。这种情况除了要改变生活习惯外,通过调理五脏气血改善眼部局部营养也是十分重要的。

  2、老人注意食物搭配

  要多喝水,保持皮肤的水份充足,小细纹、鱼尾纹、眼袋、黑眼圈、眼睛浮肿是眼部肌肤最容易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有时是因缺水,或循环不良造成水分囤积;经常食用一些胶质性物质,如猪蹄、鸡爪等,以保持皮肤的弹性。多吃蔬菜,保持了眼睛的湿度。像花菜、卷心菜、茄子、扁豆、胡萝卜、黄瓜、番茄、香蕉、苹果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2眼睛有红血丝的原因是什么

  1、过敏

  过敏反应可能会导致眼睛发红。常见的室外过敏原为植物花粉,室内过敏原种类较多,包括宠物皮屑、灰尘、霉菌、香水和烟雾等刺激性物质。

  如果是过敏导致的眼睛发红,眼睛还会出现以下症状:瘙痒、烧灼感、刺痛。此外,可能同时伴有鼻过敏症状(打喷嚏和鼻塞等)。

  2、干眼症

  干眼症又称为角结膜干燥症,该病是指任何原因导致的泪液成分或分泌量异常。

  干眼症除了眼睛发红,可能还会出现以下症状:眼部干涩、异物感、眼部灼热感、偶尔发生视物模糊、泪液不分泌、眼疲劳、泪液分泌过多、黏丝状分泌物、佩戴隐形眼镜不适、角膜疼痛、溃疡、严重时视力功能也会下降。

  3、红眼病

  红眼病也被称为结膜炎,致病原因包括病毒、细菌或游泳池水中的消毒剂等刺激物。结膜炎是非常常见的传染性疾病,特别是容易在儿童中暴发流行。

  结膜炎的其他症状包括:流泪、烧灼、眼痒、异物感、白色,黄色或绿色粘液脓性分泌物、畏光、眼皮红肿。

3​眼晴红血丝的原因和改善方法

  眼睛红血丝怎么办?

  1、使用人工泪液,减少干涩。

  2、清洁眼睑,以免因残屑、油脂、细菌、化妆品等尘屑导致眼睛发炎,布满血丝

  3、体内有燥热,多喝蜂蜜水,最好每天一杯250ML。

  4、保证睡眠,每天要有7小时的睡眠时间,睡眠充足有助于滋润眼睛,减少眼睛的血丝。

  5、以冷毛巾敷眼部,可收缩血管,滋润眼睛。

  6、上网时间不要太久,每隔2小时就停5分-15分钟,看书也一样。

  7、枸杞子+米:煮成粥后,加入一点白糖,能够治疗视力模糊及流泪的现象。枸杞子+菊花:用热水冲泡饮用,能使眼睛轻松、明亮。

  8、服用叶黄素、维生素A、胡萝卜素及锌,补充眼睛必需的营养元素。

  对于老人出现眼睛的红血丝症状怎么办?

  1.晨起喝一杯加了菊花的绿茶,可以提神醒脑,清肝明目

  2.如果眼睛经常有血丝或突然有小范围充血,可以用1/3或1/2张新鲜的荷叶煮水喝。荷叶能解暑清热、升发清阳、散淤止血

  3.若目赤肿痛或目赤障翳,可用一两新鲜的车前草煮水饮用。此草具有清热、利水、明目的功效

  4.经常按摩眼眶和面部,每次10分钟,每天数次,对眼睛有保健作用

  5.用艾条灸足三里、曲池和合谷这3个穴位,每星期两次,可起补益肾气、清热利湿、调和营卫、明目退翳的作用。

4消除眼里红血丝方法

  一、适度休息

  不要长时间面对电脑、电视、书籍,建议每一个小时放松休息一下,以缓解疲劳。

  二、避免感染

  假如您的眼睛出现干涩发痒等症状,您可闭眼进行休息。切莫直接用手反复揉搓双眼,这样会出现眼感染等情况,引起发炎。

  三、时常饮水

  间歇性的饮水对于眼部红血丝的去除是很有必要的。除了给自身补水外,可适当的采取相应措施,使您身处的环境也有一定的湿度。

5如何去除眼睛红血丝

  第一、按时休息

  之所以会会眼睛红血丝的情况,有时候是因为我们休息不够,睡眠不足所引起的,所以我们要生活上要注意一下休息时间。

  第二、注意饮食

  眼睛红血丝的时候,则饮食要适当,不能吃过上火的东西,因为这会导致眼睛红血丝的情况加重。

  第三、给眼部按摩

  要是有兴趣的话,我们不妨可以去学习一下眼部按摩不单可以消除眼疲劳,也起到了一个眼睛保健作用。

相关资讯
目录 置顶
目录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