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的病原体1934年在日本发现,故名日本乙型脑炎,1939年我国也分离到乙脑病毒,解放后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改名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经蚊传播,多见于夏秋季,临床上急起发病,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下面介绍一些如何判断是否乙脑,流脑与乙脑的区别等一些小知识。
目录 1.如何判断是否乙脑 2.流脑与乙脑的区别 3.乙脑的易感人群 4.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 5.乙脑疫苗的接种禁忌
1如何判断是否乙脑
临床诊断主要依靠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的综合分析,确诊有赖于血清学和病源学检查。
(一)流行病学资料 本病多见于7~9三个月内,南方稍早、北方稍迟。10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二)主要症状和体征 起病急、有高热、头痛、呕吐、嗜睡等表现。重症患者有昏迷、抽搐、吞咽困难、呛咳和呼吸衰竭等症状。体征有脑膜刺激征、浅反射消失、深反射亢进、强直性瘫痪和阳性病反射等。
(三)实验室检查
1.血象 白细胞总数常在1万~2万/mm3,中性粒细胞在80%以上;在流行后其的少数轻型患者中,血象可在正常范围内。
2.脑脊液 呈无色透明,压力仅轻度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加,在50~500/mm3,个别可高达1000/mm3以上。病初2~3天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以后则单核细胞增多。糖正常或偏高,蛋白质常轻度增高,氯化物正常。病初1~3天内,脑脊液检查在少数病例可呈阴性。
3.病毒分离 病程1周内死亡病例脑组织中可分离到乙脑病毒,也可用免疫荧光(ift)在脑组织中找到病毒抗原。从脑脊液或血清中不易分离到病毒。
4.血清学检查
⑴补体结合试验:阳性出现较晚,一般只用于回顾性诊断和当年隐性感染者的调查。
⑵中和试验:特异性较高,但方法复杂,抗体可持续10多年,仅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⑶血凝抑制试验:抗体产生早,敏感性高、持续久,但特异性较差,有时出现假阳性。可用于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⑷特异性igm抗体测定:特异性igm抗体在感染后4天即可出现,2~3周内达高峰,血或脑脊液中特异性igm抗体在3周内阳性率达70%~90%,可作早期诊断,与血凝抑制试验同时测定,符合率可达95%。
⑸特异性igm抗体测定:恢复期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升高者有诊断价值。
⑹单克隆抗体反向血凝抑制试验:应用乙脑单克隆抗体致敏羊血球的反向被动血凝抑制试验,阳性率为83%,方法简便、快速,已有试剂盒商品供应,无需特殊设备。
5.te-99mhmpao(hexamythyl propyleneamine cxime)脑部单中子发射ct(specr)检查 有人应用te-99m
2流脑与乙脑的区别
乙脑(流行性乙型脑炎)和流脑(流行性脑脊髓炎)虽然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也有一些相同之处,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首先,流脑是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是由带菌者或病人经呼吸道飞沫传染。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此种病毒通过蚊虫先在牲畜(如幼猪、马、牛等)中传播,而后再传播给人。
流脑流行每于冬末开始,春节盛行,到初夏就明显下降,季节性不如乙脑严格。乙脑流行有严格的季节性,大都在夏季和初秋。
两种病发病开始都有发热、头疼、恶心呕吐,典型病人可以有嗜睡、抽搐、昏迷等。
但乙脑病人没有菌血症期,不会出现皮肤淤点,也少有很快出现休克者。虽然二者重症的病人都会发生颅内压增高的种种危险症状,但乙脑病程进展不象流脑那么迅速。
流脑一般病程为7~10天左右,恢复期常在口、鼻周围起疱疹,而乙脑病程约经2周方进入恢复期,甚至在发病6个月后仍遗留神经、精神方面的症状。
其次两者的脑脊液化验结果也有很多不同。流脑在脑脊液涂片或培养时可发现脑膜炎双球菌,脑脊液浑浊如米汤,样,白细胞数和蛋白质明显增高,而糖和氯化物减少;乙脑的脑脊液呈澄清或微混,白细胞数和蛋白质仅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一般正常。
最后,流脑可用抗生素(如青霉素)控制感染,而乙脑因是病毒感染,至今尚无特殊治疗法。
3乙脑的易感人群
乙脑的全称就是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嗜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因蚊虫是传播本病的主要媒介,所以乙脑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尤其集中于7、8、9三个月,这与夏秋季的气温、湿度适宜蚊虫滋生,又有利于乙脑病毒在蚊虫体内繁殖有关。
乙脑的易感人群是3岁至6岁的小儿,近些年由于疾控部门给小儿普种“乙脑疫苗”,发病率大减,但未接种的无免疫力的幼儿、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也能得病。人被带有“乙脑”病毒的蚊子叮咬后,大多数人仅产生隐性感染,不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绝大多数成年人因此而获得免疫力。少数人经这种蚊虫叮咬约10天至15天后发病,症状轻重不一,一般起病急,突然发烧、恶心、呕吐、嗜睡、头痛,两三天后病情明显加重,常出现昏迷、躁动不安、抽搐、说胡话、呼吸不规则、颈项发硬等表现。极重的病例可因高烧抽搐不止、脑水肿、呼吸或循环衰竭而死亡。也有一部分病孩症状很轻,只有头痛和低烧,几天内就完全恢复正常。大多数病人在7天至10天内热度渐退,其他症状也随之消失。少数严重病人可因惊厥、昏迷持续较久,恢复后常留有时间长短不一的精神不正常、智力减退、失语、手脚僵直不能活动等后遗症。
得了乙脑,关键在于早期诊治。在“乙脑”流行季节,遇有发病急,有高烧、头痛、嗜睡的病人,没有或只有较轻的咳嗽、咽痛、流涕等症状,就应当怀疑“乙脑”。尤其是第一、二天除了发烧外,还会出现一些轻微的精神症状,如嗜睡、呕吐、烦躁、惊跳、双眼凝视或精神异常的病人,要及时送医院诊断。对于“乙脑”的治疗,目前虽然暂无特效办法,但只要及早作出正确诊断,及时采取中西医相结合的办法,如降体温、止痉挛等对症治疗,就可以大大提高治愈率,避免后遗症。
乙脑的预防
(1)防蚊、灭蚊:蚊子是乙脑的重要传播媒介,同时也是乙脑病毒的长期宿主。蚊子可以带病毒越冬,病毒还能通过虫卵传代,因此蚊子是传播媒介,消灭蚊子是预防乙脑的重要措施。
(2)接种乙脑疫苗:乙脑疫苗是我国计划免疫接种项目之一,6个月到10岁的儿童都要按计划免疫的要求接种乙脑疫苗。疫苗接种时间一般安排在乙脑流行季节前的1~2个月,即4月中下旬和5月上旬。第一年应接种两次,间隔7~10天:以后每年接种一次。乙脑疫区的成人由于体内多有乙脑抗体,则不用接种疫苗;但非疫区的人来到疫区,应在乙脑流行前接种乙脑疫苗。接种疫苗后,人群的保护率可达70~90%。因此,接种疫苗可以有效地预防乙脑。
(3)开展有关乙脑的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搞好环境卫生,填平周围坑洼,及时清除粪便污水,管理好水源,消除蚊虫滋生地或药杀室内成蚊。在蚊子多的地方,睡觉应尽量用蚊帐,家庭和幼儿园要安装好纱门、纱窗。搞好个人卫生,常换衣,去除汗臭味,是防蚊的重要措施。
4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人畜共患的疾病。在自然界中,有许多家畜、家禽和鸟类均可以感染乙脑病毒。在乙脑流行区,家畜的感染率很高,猪感染率最高,可达100%,其次是马和牛。猪发生感染后引起病毒血症,血液中的病毒含量最多,持续时间长,对乙脑的传播起重要作用。
人感染乙脑后,不论是隐性感染的人还是病人,在他们的血液中,病毒含量很少,持续时间也短,大约只有1周左右。所以,病人在本病的传播上不起重要作用。总之,猪是乙脑的重要传染源,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不是重要传染源。
乙脑病毒是怎样进入人体的,在大部分地区,是传播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在家畜的圈里,这种蚊虫最多,当它们叮咬感染乙脑病毒的动物,特别是猪时,病毒进入蚊体内。病毒在蚊体内迅速繁殖,其数量可增加到原来的5~10万倍,然后它进入蚊的唾液,在蚊子叮咬人时,将病毒注入人体,引起感染。
5乙脑疫苗的接种禁忌
乙脑疫苗的接种禁忌,专家提醒,接种疫苗前应留心接种禁忌,能否接种,一定要遵从专家的意见。
虽然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流感,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可接种。下列七类人不宜接种流感疫苗:对鸡蛋或疫苗中其他成分过敏者;年龄小于6个月的婴儿;处于慢性病急性发作期的患者;急性传染病患者;精神病、严重癫痫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妊娠前3个月孕妇;发热、感冒者。
另外,专家还提醒,应避免空腹接种,接种完毕需要观察20分钟。
乙肝、麻疹疫苗不可同时接种
据介绍,乙肝疫苗对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都无预防效果,无论打多少支乙肝疫苗,都不会产生相应的保护性抗体。同时,存在以下症状的患者不应接种乙肝疫苗:有血清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荨麻疹及对青霉素、磺胺等一些药物过敏者;低体重、早产、剖腹产等非正常出生的新生儿。另外,专家还指出,乙肝疫苗可以和流脑疫苗、脊髓灰质疫苗、乙脑疫苗同时接种,但是乙肝疫苗最好不要和麻疹疫苗同时使用。使用不合格产品如注射破损、变质疫苗,或注射过程不按无菌要求操作,共用注射器或针头,可染上肝炎或其他传染病。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接种流脑疫苗
据悉,流脑病毒普遍易感,在各年龄组人群中均可发生。儿童及青壮年为主要侵犯对象,15岁以下儿童发病占75%,而成人的病死率很高。其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主要在冬春季流行,有下列六种情况之一的人不适宜接种流脑疫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人;有高热惊厥史的人;有严重心脏、肝脏、肾脏疾病,尤其是脏器功能不全者;有精神系统疾病和精神病的人;有过敏史者,包括药物和食物过敏;发烧或正处于疾病的急性期,可等康复后再补种。
急慢性病患者不宜接种甲肝疫苗
年龄在1周岁以上的儿童、成人对甲肝病毒易感者,均应接种。但在发热、急性病、进行性慢性病情况下,应延缓接种。具有以下状况的则不宜接种:患急性传染病或其他严重疾病者;发热、体温超过37.5℃;免疫缺陷或正接受免疫抑制药物治疗;过敏性体质和孕妇。
新生儿接种卡介苗须谨慎
新生儿是卡介苗的主要接种对象,但是,有些新生儿因为有特殊情况,出生后暂时不能接种卡介苗,这包括下面几种情况:有皮肤疾病(如严重的湿疹、脓疱疹等)的;正在发热,患有各种急、慢性疾病的;早产儿、难产儿、有严重黄疸或出生体重不足2500克的以及有严重先天畸形的。另外,如果家人中有成人患有结核病,就有可能使新生儿感染结核菌,在接种卡介苗前,要做结核菌素试验,结果为阳性就不能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