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中耳炎怎么治呢?这种化脓性中耳炎总是在人们不经意的时刻出现,早期发现还算比较容易痊愈;如果是晚期,不加紧治疗,要想治好就很难了。那么,化脓性中耳炎怎么治呢?下面一起了解一下。
目录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原因 2.化脓性中耳炎怎么治呢? 3.化脓性中耳炎怎么处理 4.化脓性中耳炎的危害 5.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时如何护理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原因
急性呼吸道感染常发生在体质差的人,也容易发生患有鼻焱、鼻窦炎、扁桃体炎等鼻腔,鼻窦和咽部疾病的人,患急性呼吸道感染时,容易波及咽鼓管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患急性呼吸道感染时,往往因为用力擤鼻涕,乘飞机飞行、游泳、跳水,做鼻腔冲洗或做咽鼓管吹引术而引发。
患猩红热,麻疹等急性传染病时常常合并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喂奶姿势不当或乳汁量太多、太急,婴儿来不及吞咽,引起呛咳,易使乳汁挤压流入咽鼓管。
2化脓性中耳炎怎么治呢?
外邪侵袭证
主证:有中耳炎病史,新近外感或污水入耳后,出现耳微痛,耳内分泌物增加,或清稀水样物流出。检查见鼓膜穿孔,苔薄,脉浮。
病机分析:外感六淫,肺失宣降,邪壅清窍,闭阻脉络,故耳内疼痛,耳内溢水。外感表邪,故苔薄脉浮。
治则:疏风散邪,宣肺利水。
方剂:蔓荆子散(《兰室秘藏》)加减。
药物组成:蔓荆子10g,生地黄10g,木通6g,赤芍10g,赤茯苓10g,桑白皮10g,菊花10g,麦冬10g,炙甘草10g,升麻10g,前胡10g。
加减:方中酌去生地黄、麦冬之滋腻,加柴胡、薄荷以助疏风祛邪;耳内溢水样物量多者,加葶苈子、车前子以助肃肺利水;耳内分泌物黄浊,酌加黄芩、栀子、金银花清热解毒。
若慢性中耳炎,耳道流脓黄白,时流时止或时多时少,或有时头晕头重,口苦,尿黄,脓多时或有寒热不适,舌边尖红,苔黄,脉弦,多属少阳枢机不利,湿热郁蒸。治以和解少阳,清胆利湿,可用小柴胡汤(《伤寒论》)加减:柴胡15g,黄芩12g,党参20g,半夏10g,甘草6g,生姜6g,大枣5枚。可酌加当归、白芍滋养肝血,野菊花、金银花、夏枯草、茯苓、木通、车前子之类清热解毒,利湿化浊。
3化脓性中耳炎怎么处理
第一个步骤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办法就是一定要清洗干净化脓出来的东西。最好是让耳朵保持干燥。这样的话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才不会那么严重。也会好得更快。
第二个步骤就是把耳朵里的脓液弄干净以后。一定要用酒精水或者是双氧水彻底的清洗耳朵。把残留的脓液也清洗干净这样可以防止滋生出细菌。让耳朵保持干燥。中耳炎就会好起来的。
最后一个我就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除了清除耳朵里的垃圾意外。也要从饮食上进行调理。因为有的时候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也预示着身体里的火气太旺了,从饮食上说。可以多吃一些关于降火的食物。
4化脓性中耳炎的危害
性化脓性中耳炎如果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则大多可能转为慢性中耳炎,另外,如果有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及慢性扁桃体炎存在,细菌可能反复侵入中耳腔,并中耳炎潜伏下来导致慢性中耳炎。
慢性中耳炎按患病时间、病情轻重不同分为三种:单纯性,脓疡性和胆脂瘤性。它们共同的表现是均有耳流脓,反复不止,有时脓液中还混有血性分泌物;另外,有耳鸣及听力下降,如果出现并发症,会有眩晕和头痛。
耳朵流脓和听力下降,虽然让人很烦恼,但对慢性中耳炎病人来讲,这些不是最重要的,最让人担心的是出现并发症,在出现并发症以前,病人往往毫无感觉,但如果出现,那么病情往往较重,有的甚至有生命危险,因此,需要立即住院治疗。
5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时如何护理
一旦疑及小儿患本病应及时去医院诊治,以免延误。护理时除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外,若鼓膜尚未穿孔,则可用百分之一的酚甘油滴耳;鼓膜已穿孔者,则尽量洗净中耳积脓,可用百分之三的双氧水反复冲洗。冲洗方法为:每次向患耳滴百分之三双氧水5-10滴,见白色泡沫约2分钟后使患耳朝下,倒出药水,反复几次后拭净外耳道,再滴入百分之零点五的氯霉素滴耳液3-5滴,并按压耳屏数次,使药液经穿孔部进入中耳,睡觉时应使患耳朝下,以利脓液顺利排出。
流脓停止后需继续用药一周左右,防止复发。
病愈后,除要积极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外,擤鼻方法要正确,不能同时捏紧两侧鼻孔擤鼻涕,以防细菌经咽鼓管逆行感染至中耳。
对哺乳期的婴儿,要养成正确的喂养习惯,哺乳时必须斜抱婴儿;橡皮管嘴的吸孔不宜太大太多,以防乳液呛入中耳引起细菌感染。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有哪些护理要点
1、保持外耳道干净,但不能重拭重擦。
2、睡眠时患耳应在下侧,同时注意不能受到压迫。
3、如为小儿,在哺乳时,要采取适当的体位,即应竖抱而不能横抱。
4、按时服药及换外用药。换药器具注意严密消毒。
5、换药时应嘱患者侧卧或将头倾向一侧肩部,并牵引耳廓,成人的耳廓可向后上方牵引,儿童则向后下,然后滴入或纳入药物。
6、忌进辛辣发物及酒类。病儿的乳母,也应忌以上诸物。
7、冬天滴用的水剂,应加温一些,温度需与体温相接近。简便法:在滴药前10分钟,将药藏在贴身的衣服口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