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炎是特别严重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对于很多对这种病不了解,治疗不及时,治疗方法不正确的患者,那么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很大,而且对于身体的伤害也比较严重,所以很多腮腺炎出现并发症以后,很多患者就想尽快的了解一下治疗方法有哪些?下面就为很多患者详细介绍了得了腮腺炎并发症的治疗。
目录 1.腮腺炎吃什么药 2.得了腮腺炎并发症的治疗 3.如何预防腮腺炎 4.腮腺炎有哪些表现 5.腮腺炎会不会传染
1腮腺炎吃什么药
1、中医的治疗方式
清热解毒、散结清肿的中药,如用板蓝根、夏枯草、蒲公英等煎水服用;将适量马齿苋洗净,沥干水分,捣烂,敷于患处。每日换1次;豆腐30克,绿豆6克,冰糖50克,加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天
由于腮腺炎会引起身体发热,在发烧39度以上的时候,可以选用吲哚美辛栓,根据自己的病情的严重情况而视,每次1个或者半个。或选用赛普达,一次一袋即可。
2、用仙人掌可以治疗腮腺炎
用鲜而多汁的仙人掌一块,去掉皮刺,捣烂如泥,可鸡蛋清调匀,敷患处。每日换一次,连用2-3天即可治愈。这是在农村普遍采用的治疗腮腺炎的方法,效果好。仙人掌味淡性寒,可以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2得了腮腺炎并发症的治疗
1、脑膜脑炎
腮腺炎病毒是嗜神经组织病毒,脑膜脑炎是儿童时期最为常见的并发症,男孩较女孩多3~5倍。以头痛、呕吐、颈项强直为常见症状,20%的患儿会发生惊厥。脑膜脑炎症状可能在腮腺肿大前或同时发生,个别脑炎病例也可能会留下后遗症。
2、睾丸炎
睾丸炎是男孩最常见的并发症,青春发育期后的男性发病率高达14%~35%。睾丸炎早期症状常发生在腮腺肿大1周左右,突发高热、恶心、下腹疼痛、患侧睾丸胀痛伴剧烈触痛,阴囊临近皮肤水肿、发红,近一半的病例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睾丸萎缩,双侧萎缩的患者可导致不育症。男孩患腮腺炎,尤其是青春发育期的男孩,家长一定要检查患儿睾丸有无肿大。
3、卵巢炎
占青春期后女性患者的5%~7%。卵巢炎症状有发热、呕吐下腰部酸痛,下腹部轻按痛,月经周期失调,严重者可扪及肿大的卵巢伴压痛。但是迄今尚未见导致不育的报告。
3如何预防腮腺炎
1、疫苗预防腮腺炎
近年各地流腮均有大范围的流行。家长可为儿童选用腮腺炎疫苗接种。可在麻疹疫苗加强时选麻腮风三联疫苗代替麻疹疫苗接种。三联疫苗,99%可产生抗体,临床保护作用可维持10年以上。少数在接种后7~10天发生腮腺炎,也有报道在使用三联疫苗后,出现接种后脑膜脑炎,故此疫苗的推广仍需注意。
2、远离传染源
春季,腮腺炎容易在幼儿园和小学校流行,对儿童密切观察,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隔离时间从腮腺出现肿痛前三天至腮腺完全消肿止。
3、切断传染
途径在春季传染病流行季节,不要带孩子到人多的地方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更不要到腮腺炎病人家串门。
4、药物预防腮腺炎
对接触过腮腺炎患儿的孩子要密切观察,采用板蓝根30克或金银花9克煎服,每日1剂,连续6天。
4腮腺炎有哪些表现
腮腺炎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成人患者一般较严重。
腮腺炎的特有症状:首先是腮腺肿大,一般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触痛;一般持续7-10天,常一侧先肿大2-3天后,另一侧也出现肿大,并伴有疼痛和热感。在张口及咀嚼时疼痛加重。肿痛约一周后消退。腮腺肿大时大部分有3-5天的发烧。腮腺肿大后,一定要严格隔离。直到腮腺肿大完全消失3天后才可以解除隔离。
除了腮腺炎局部的表现外,我们还应该注意腮腺炎合并症的发生,如,合并腮腺炎脑炎,睾丸炎、胰腺炎以及病毒性心肌炎。在小儿患病过程中,要注意有没有这些合并症的发生,比如合并腮腺炎脑炎,孩子会持续高热,颅内压增高,呕吐,头疼。
另外还有一个合并症是睾丸炎。其临床表现:下腹疼痛,睾丸肿胀,红肿,有明显压痛。
5腮腺炎会不会传染
由于引起腮腺炎的病因不同,所以在临床上腮腺炎的分类也是不同的,其中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最高,也是我们生活中较常见的,该疾病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具有很高的传染性,所以大家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
病毒存在于患者唾液中的时间较长,腮肿前6天至腮肿后9天均可自病人唾液中分离出病毒,因此在这两周内有高度传染性。感染腮腺炎病毒后,无腮腺炎表现,而有其它器官如脑或睾丸等症状者,则唾液及尿亦可检出病毒。在大流行时约30~40%患者仅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亚临床感染,是重要传染源。
本病毒在唾液中,通过飞沫传播(唾液及污染的衣服亦可传染)其传染力较麻疹、水痘为弱。孕妇感染本病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而导致胎儿畸形或死亡,流产的发生率也增加。
因此,大家在日常要加强防患意识,春季腮腺炎是高发期,孩子的脸突然一侧肿大,而且没精神、发烧38℃左右,有可能患上了腮腺炎。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出门时,应戴口罩,尤其在公交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