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的发病因素以及治疗指导

   眩是眼花,晕是头晕。眩晕是病人主观感觉障碍,以头旋眼花为主要症状。患者自觉天旋地转,站立不稳,轻者闭目平卧即止,重者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至昏倒,但通常无意识障碍。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贫血、神经官能症、内耳迷路病等都常以眩晕为主要症状。那么眩晕的发病因素以及治疗指导有什么?请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目录 1.眩晕症患者的日常饮食调养方法 2.眩晕的发病因素以及治疗指导 3.怎样做才能防止眩晕症出现 4.眩晕症的典型症状表现有哪些 5.眩晕症的诊断方法是什么

1眩晕症患者的日常饮食调养方法

  1、黑豆:黑豆30克,浮小麦30克,水煎服,治盗汗眩晕。

  2、黑芝麻:制首乌、枸杞子各25克,杭菊花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活肾虚眩晕,头发早白。

  3、麻雀:麻雀2只去毛及内脏,天麻10克切片,水、食盐适量,蒸熟食用,可治阳虚眩晕。

  4、白果仁:三个,龙眼肉7个,同炖服,每早空腹服一次,治头眩晕。

  5、治体弱血虚、营养不良、眩晕:番茄100克,猪肝100克,粳米100克,生姜3片。先将猪肝洗净切片,用盐、酱油、生粉、米酒搅匀;番茄洗净,切开;生姜洗净,去皮,切丝;粳米洗净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文火煲20分钟,放入番茄,生姜,煮10分钟,再放入猪肝,煮沸几分钟至猪肝刚熟,调味佐膳。

  6、 鲜芹菜:500克捣烂取汁,开水冲服,每日服一剂,治高血压、头痛眩晕。

  7、菊花粥:粳米100克煮粥,将熟时,加入菊花粉适量白糖调味食用。有祛风清热,清肝火,降血压的作用。适用于风热目赤,肝火头痛,高血压,冠心病,眩晕,目暗等症。汗多或脾虚便溏者不宜食用。

2眩晕的发病因素以及治疗指导

  【发病因素】

  情志不调,忧郁恼怒,气郁化火,风阳升动,扰于头目,引起眩晕,初病以阳亢为主;病久,可因阳亢而致阴虚;也有素体肝肾阴虚,复加情志郁怒,导致肝阳上亢者;若体质肥胖,多湿多痰,或兼饮食不调,偏啖肥腻甜食,脾失健运,湿盛酿痰,痰浊中阻,上蒙清阳,也可发为眩晕。心肝气郁,化火炼津,又是形成痰浊眩晕病理基础;肝阳上扰又多兼有痰浊;久病体虚,失血之后,或思虑过度,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不能上荣头目;或素体不足,或因房事不节,以致肾精亏耗,生髓不足,不能上充于脑,则眩晕,并伴有肾虚的其他症状。

  【治疗指导】

  根据病情结合必要的检查,如眼球震颤试验、血压、心电图、椎体x线摄片、脑血管造影、CT,以及神经科、五官科常规检查,以帮助明确诊断。

3怎样做才能防止眩晕症出现

  防止眩晕症出现的方法一、要进行饮食调养

  怎样做才能防止眩晕症出现 ?眩晕症病人的饮食应以富有营养和新鲜清淡为原则。要多食蛋类、瘦肉、青菜及水果。忌食肥甘辛辣之物,如肥肉、油炸物、酒类、辣椒等。营养丰厚的食物,可补充身体之虚,使气血旺盛,脑髓充实。对因贫血、白细胞减少症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所引起的眩晕症,尤应以营养调理为主。肥甘辛辣之品,能生痰助火,会使眩晕加重。因此,患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症的人应当慎用肥甘辛辣之物。在眩晕症的急性发作期,应适当控制水和盐的摄入量。现代医学认为,这样可减轻内耳迷路和前庭神经核的水肿,从而使眩晕症状缓解或减轻发作。

  防止眩晕症出现的方法二、要进行精神调养

  眩晕症病人的精神调养也是不容忽视的。忧郁恼怒等精神刺激可致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而诱发眩晕。因此,眩晕病人应胸怀宽广,精神乐观,心情舒畅,情绪稳定,这对预防眩晕症发作和减轻发作次数十分重要。

  防止眩晕症出现的方法三、要注意休息起居

  过度疲劳或睡眠不足为眩晕症的诱发因素之一。不论眩晕发作时或发作后都应注意休息。在眩晕症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如椎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站立时症状会加重,卧床时症状可减轻。卧床休息还能防止因晕倒而造成的身体伤害。眩晕症病人保证充足的睡眠甚为重要。在充足睡眠后,其症状可减轻或消失。再者,眩晕症病人应尽量避免头颈左右前后的转动。如有内耳病变,可因头位的改变影响前庭系统的功能而诱发眩晕。颈椎病患者颈部转动或仰俯时,可使椎动脉受压而影响脑部血液循环,使脑供血不足而诱发眩晕。声光的刺激也可加重眩晕,故居室宜安静,光线要暗淡。

4眩晕症的典型症状表现有哪些

  (1)前庭性眩晕(真性眩晕):病人自觉外物或本身呈阵发性旋转、晃动或自身浮沉、翻滚,方向明确,常伴有明显的眼球震颤、平衡障碍和自主神经症状。发作无定期,每次发作持续数十秒至数小时不等,很少超过数天者。多见于内耳迷路、前庭神经和前庭神经核等部位病变。临床症状一般较重。

  (2)非前庭性眩晕(假性眩晕):病人仅表现为头重脚轻、头昏眼花、轻微的站立不稳,无明显的眼球震颤和明确的外物或自身旋转等感觉,少有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多由视觉、本体觉感受器或神经症等疾病所致。

5眩晕症的诊断方法是什么

  1.应明确眩晕的性质:周围性眩晕,眼球震颤多有固定方向;阵发的、偶发的或严重的眩晕发作,间歇期无异常者提示周围性病因;单侧耳聋伴耳鸣是周围性病因;单侧耳聋伴耳鸣是周围神经病变的可靠标志。

  中枢性眩晕,眼球震颤方向不固定;持续的眩晕或失平衡状态,伴有眼球震颤与步态障碍者,提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复视、构音不清、共济失调、单侧轻瘫等也提示中枢性病变。

  2.前庭功能测验、电测听较有价值,头颅摄片、脑电图、脑脊液检查、Cr、hmI、脑血管造影可进一步明确病因。

  3.再结合上述疾病的临床特征,最终明确诊断。

相关搜索
​老年人颈性眩晕的注意事项
​老年人颈性眩晕的注意事项
​出现眩晕咱不怕 按按这些穴位就好!
​出现眩晕咱不怕 按按这些穴位就好!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眩晕症的病因
眩晕症的病因
颈椎病眩晕治疗方法
颈椎病眩晕治疗方法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