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除乳癌未必要“大刀阔斧”

  由于对乳腺癌知识的普及、早期诊断技术的进步,乳腺癌患者的特征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也就是说早期发现乳腺癌(临床I、Ⅱ期乳腺癌)的比例日渐增多,人们对乳腺癌治疗中保留乳房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切除乳癌未必要“大刀阔斧”,下面我们就来看看。

目录 1.乳腺癌会以哪种形式出现 2.切除乳癌未必要大刀阔斧 3.什么样的原因诱发了乳腺癌呢 4.乳腺癌常见的并发症 5.乳腺癌的检查

1乳腺癌会以哪种形式出现

  1、乳腺外形改变:乳腺癌的早期症状可见肿块处皮肤隆起,有的局部皮肤呈橘皮状,甚至水肿、变色、湿疹样改变等。

  2、身体出现不适状:乳腺癌的早期症状之部分早期乳腺癌患者虽然在乳房部尚未能够触摸到明确的肿块,但常有局部不适感,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有时会感到一侧乳房轻度疼痛不适,或一侧肩背部发沉、酸胀不适,甚至牵及该侧的上臂。

  3、出现淋巴结:区域淋巴结肿大,以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最多见。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者已属晚期。

  4、乳房有肿块:早期乳房内可触及蚕豆大小的肿块,较硬,可活动。乳腺癌的早期症状一般无明显疼痛,隐痛、钝痛、刺痛。

  5、乳头溢液:对溢液呈血性、浆液血性时应特别注意作进一步检查。

2切除乳癌未必要大刀阔斧

  1985年及1986年在美国召开的国际乳腺癌治疗专题讨论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局部肿瘤切除加综合性治疗是治疗早期乳腺癌安全可行的方法。专家们认为,乳腺癌根治术除具有创伤面积大、破坏局部淋巴引流、影响上肢运动功能以及破坏美容等缺点外,对病人精神上是一个摧残,使整个机体神经内分泌功能发生紊乱,给病人带来心理和社会的负担。保留乳房的手术,优点在于创伤小,保留局部解剖学结构及上肢功能,有利于美容,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

  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当其发展到临床可以作出诊断时,就已经具有血行播散的可能,因此即使是扩大根治术也免不了治疗上的失败。事实证明,乳房切除根治术不但不能提高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反而影响生存的质量,故对乳腺癌的治疗应注重全身性的综合治疗。

  笔者对十余例不愿接受切除乳房而行单纯肿瘤切除术的乳腺癌患者术后进行了综合性治疗,收到了满意的近期效果。这些患者均为年轻的妇女,年龄28-40岁,病程长者在接受治疗后已近5年,到目前为止尚无1例复发,其中一名妇女在接受治疗2年后还幸运地获得了生育能力。对上述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法和原则,主要是全身化疗兼用局部化疗和局部免疫疗法,用最小的化疗剂量达到最高的疗效。

  局部化疗除可控制局部的复发,还因局部解剖结构没有遭到破坏,注入的化疗药物可沿淋巴管引流至所属淋巴结,对少量转移到淋巴结内的癌细胞起到杀伤作用。对已有腋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可在局部化疗结束后再行腋淋巴结清扫。全身化疗可预防全身血行转移和杀伤已转移至远的癌细胞。如不能完全控制局部复发时,应加用局部放疗。利用上述方法治疗早期乳腺癌应注意选择适应症,如多中心性肿瘤、过大的肿瘤等不适于采用该方法。

3什么样的原因诱发了乳腺癌呢

  激素分泌紊乱:所谓激素分泌紊乱主要是指雌激素的分泌紊乱。因为在乳腺癌高发年龄是40~60岁的妇女。这个年龄阶段正是妇女雌激素分泌失调、雌激素水平偏高的时期。由于体内雌激素的分泌增多,这样可以使乳腺导管上皮细胞的过度增生而发生癌变。生育和授乳:近年来通过大量的调查证明、没有生育或有了生育而很少授乳的妇女发生乳腺癌要比多次授乳,授乳时间长的妇女多。这说明多生育,多授乳可能是增加发生乳腺癌的机会。

  纤维囊性乳腺病:前面提到过这种病变,它是一种癌前期病变,极易转变成为乳腺癌。遗传因素,主要表现在有乳腺癌家族史上。据国外资料,阳性家族史可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为母亲患乳腺癌,其女儿亦好发乳腺癌,这种乳腺癌多发生在闭经前,常为双侧性;另一种为母亲未患过乳腺癌,但在一个家庭中,至少有两个姊妹患乳腺癌,这种家庭中乳腺癌的发病率要比无家族史的家庭中乳腺癌发病率高2~3倍,且这种乳腺癌多发生在闭经后,常为单侧性。

  乳腺癌患者术后能活多长时间与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有关系,在治疗后,患者应找到适合自己的饮食方案。在日常饮食中,乳腺癌患者宜食海带、紫菜等具有化痰软坚散结功效的食物;而晚期乳腺癌化疗时患者易出现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现象,可食用甘蔗汁、鲜果汁等;另外,少吃辛辣食物。

  乳腺癌晚期能活多久由患者自己决定,患者心态好,配合治疗,合理与病友谈心、散步、旅游等,存活5年以上是不成问题的。平时大家需要注意乳腺癌的发展,平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自我保健,一旦出现这种疾病,影响后果很大,所以,平时大家需要注意经常调节,而且要注意科学调理,避免造成更多影响,希望大家注意自己的身体变化,建造条件,合理进行治疗,才能避免造成更多影响。

4乳腺癌常见的并发症

  乳腺癌常见的并发症为肿瘤食欲不振-恶病质综合征,食欲不振既是恶病质的原因之一,又是恶病质的临床表现。

  同其他晚期癌症的恶病质表现一样,患者可出现食欲不振或厌食,消瘦,乏力,贫血及发热等,严重衰竭以至死亡。

  乳腺癌手术的常见并发症

  乳腺癌手术治疗属于体表手术,但由于手术范围较广泛,创伤较大,故术后亦可以出现多种并发症,与乳腺肿瘤有关的手术并发症常见的有:

  一、出血

  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行肿块切除或根治性切除术后均可有此种并发症的出现,出血的原因常为:

  1、术中止血不彻底,遗留有活动性出血点

  2、术后由于应用持续负压引流,体位改变或剧烈咳嗽等原因使电凝的凝血块脱落或结扎的丝线滑脱,导致引流出血

  3、术前应用化疗或激素类药物使伤口容易渗血

  术中彻底止血,尤其是胸骨旁的肋间血管穿透支应予以结扎对肌肉残端及剖面的出血点应予以注意,结扎或电凝术毕冲洗创面并仔细检查有无出活动性出血注意引流管放置的位置,适当加压包扎有助于防止术后出血此外术后要注意负压引流管的通畅及引流量,引流液的性质,对有凝血机制不良的患者应针对病因及时对症处理。

  二、积液

  指皮瓣与胸壁或腋窝间有液体积聚,造成皮瓣不能紧贴于创面,它也是乳腺肿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见的原因有:

  1、引流不畅使创面的渗出液不能及时引出而积聚

  2、创面内血液凝固形成凝血块,不能引流出,以后液化形成积液

  3、解剖腋静脉周围的淋巴脂肪时,一些小的淋巴管损伤而未结扎伴引流不畅形成积液,一般发生在腋窝外侧

  4、用电刀解剖腋静脉时发生积液的机会较使用手术刀为多,可能电刀对创面的愈合有一定的影响,且经电刀解剖后一些小的淋巴管暂时封闭而在负压吸引后又有开放,造成积液

  此外,皮瓣张力过大使伤口不易覆盖以及引流管拔除过早等也有一定的关系。

  术时腋部解剖发现有细小的渗液时应予以结扎,减少皮瓣的张力,保持负压通畅,适当加压包扎将有利于减少积液的发生,如出现积液,若量较少时可以反复用空针抽吸若量较大或多次抽吸无效时,宜重置负压吸引或皮片引流以及加压包扎。

  三、皮瓣坏死

  也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由于皮片坏死愈合延迟可能影响后续的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常需切除较多的皮肤,加之皮瓣分离的范围较大,皮瓣剥离得过薄或厚薄不均,会使真皮内毛细血管破坏而影响术后皮瓣的血供或者皮瓣缝合时张力过大,术后伤口积液时也会引起皮瓣的缺血坏死有时因使用电刀操作不当造成局部皮肤烧伤或血管凝固性栓塞也容易导致皮瓣坏死,皮瓣坏死一般术后24小时即见缺血的皮肤变苍白,逐步呈青紫色水肿,表面有小水泡, 3~7日后坏死区域的界限逐步清楚,皮肤逐渐呈黑色硬痂状。

  手术前合理的设计切口,避免一侧皮瓣过长注意皮瓣分离的层面,减少皮瓣张力,必要时予以植皮避免积液,适当的包扎等措施将有助于减少皮瓣的坏死,如果发生皮瓣坏死,在坏死区域界限明显后可将坏死皮瓣去除,如为切口边缘性坏死,面积小于2cm,在清创后予以湿敷,换药,常可自行愈合坏死面积较大者应予以植皮若坏死面积大而患者又不愿接受植皮时,常使伤口愈合延迟,且以后生长的表皮常呈白色菲薄,摩擦后易破损。

  四、上肢水肿

  乳腺癌根治术后,由于上肢的淋巴及血液回流受障碍易引起上肢的水肿,上肢水肿的发生率各家报道自5%~40%不等,近年来严重上肢水肿的发生率已明显下降,不超过5%,造成上肢严重回流障碍的原因:

  1、腋窝清扫范围不当,破坏了局部的侧枝循环、以往对腋静脉周围的淋巴脂肪解剖,常同时将腋鞘一并删除,亦影响术后的淋巴回流,因而手术时如未见有明显肿大淋巴结时,可不必将腋血管鞘拨除,实际上腋窝如有肿大淋巴结侵犯腋鞘时,常已非手术所能完全达到根治目的。

  2、腋区有积液或感染,造成局部充血,纤维化,疤痕形成防碍了侧枝循环的建立。

  3、术后锁骨上,下区及腋区的放射治疗,引起局部水肿,结缔组织增生,局部纤维化继而引起水肿。

  上肢水肿可在术后数天以致数年后出现,肿胀部位往往在上臂,亦可在前臂或手背,术后经常锻炼上肢功能,避免上肢进行过重的体力劳动以及避免上肢的感染可以减少上肢水肿的发生,一旦上肢出现水肿仅能应用对症治疗以减轻水肿。

  五、上肢及手部肌肉萎缩

  常因手术时损伤臂丛神经或其鞘膜所致,常见有小鱼际肌的萎缩。

5乳腺癌的检查

  1、X线检查:

  乳腺照相是乳腺癌诊断的常用方法,常见的乳腺疾病在x线片上表现一般可分为肿块或结节病变,钙化影及皮肤增厚征群,导管影改变等,肿块的密度较高,边缘有毛刺征象时对诊断十分有助,毛刺较长超过病灶直径时称为星形病变,x线片中显示肿块常比临床触诊为小,此亦为恶性征象之一,片中的钙化点应注意其形状,大小,密度,同时考虑钙化点的数量和分布,当钙化点群集时,尤其集中在1厘米范围内则乳腺癌的可能性很大,钙化点超过10个以上时,恶性可能性很大。

  2、超声显像检查:

  超声显象检查无损伤性,可以反复应用,对乳腺组织较致密者应用超声显象检查较有价值,但主要用途是鉴别肿块系囊性还是实性,超声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的正确率为80%~85%,癌肿向周围组织浸润而形成的强回声带,正常乳房结构破坏以及肿块上方局部皮肤增厚或凹陷等图像,均为诊断乳腺癌的重要参考指标。

  3、热图像检查:

  应用图像显示体表温度分布,由于癌细胞增殖块血运丰富则相应体表温度较周围组织高,用此差异可做出诊断,但是这种诊断方法缺乏确切的图像标准,热异常部位与肿瘤不相对应,诊断符合率差,近年来渐少应用。

  4、近红外线扫描:

  近红外线的波长为600~900&mum,易穿透软组织,利用红外线透过乳房不同密度组织显示出各种不同灰度影,从而显示乳房肿块,此外红外线对血红蛋白的敏感度强,乳房血管影显示清晰,乳腺癌常有局部血运增加,附近血管变粗,红外线对此有较好的图像显示,有助于诊断。

  5、CT检查:

  可用于不能ck及的乳腺病变活检前定位,确诊乳腺癌的术前分期,检查乳腺后区、腋部及内乳淋巴结有无肿大,有助于制订治疗计划。

  6、肿瘤标志物检查:

  在癌变过程中,由肿瘤细胞产生,分泌,直接释放细胞组织成分,并以抗原,酶,激素或代谢产物的形式存在于肿瘤细胞内或宿主体液中,这类物质称肿瘤标志物。

  (1)癌胚抗原(cEA):为非特异性抗原,在许多肿瘤及非肿瘤疾病中都有升高,无鉴别诊断价值,可手术的乳腺癌术前检查约20%~30%血中cEA含量升高,而晚期及转移性癌中则有50%~70%出现CEA高值。

  (2)铁蛋白:血清铁蛋白反映体内铁的储存状态,在很多恶性肿瘤如白血病,胰腺癌,胃肠道肿瘤,乳腺癌中有铁蛋白的升高。

  (3)单克隆抗体:用于乳腺癌诊断的单克隆抗体cA,15-3对乳腺癌诊断符合率为33.3%~57%。

  7、活体组织检查:

  乳腺癌必须确立诊断方可开始治疗,目前检查方法虽然很多,但至今只有活检所得的病理结果方能做唯一肯定诊断的依据。

  (1)针吸活检:针吸细胞学检查由Gutthrie于1921年建立,现已发展为细针针吸细胞学检查,其方法简便,快速,安全,可代替部分组织冰冻切片,阳性率较高在80%~90%之间,且可用于防癌普查,若临床诊断恶性而细胞学报告良性或可疑癌时,需选择手术活检以明确诊断。

  (2)切取活检:由于本方法易促使癌瘤扩散,一般不主张用此法,只在晚期癌为确定病理类型时可考虑应用。

  (3)切除活检:疑为恶性肿块时切除肿块及周围一定范围的组织即为切除活检,一般要求从肿瘤边缘至少1厘米左右尽可能完整切除,从下列切除标本的切面检查可初步判断恶性:

  ①髓样癌的质地较软,切面呈灰白色,可有出血点,坏死和囊腔形成。

  ②硬癌的切面呈灰白色,收缩状,有如疤痕感,向四周放射状伸出,无包膜。

  ③管内癌的特点累及多处导管,甚至可向乳头方向浸润,切面呈灰白色,有时可挤出粉刺样物。

  ④小叶癌的质地较软,外形多不规则,切面呈灰白,粉红色,有时瘤块不明显,仅见乳腺增厚。

相关资讯
目录 置顶
目录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