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术是一项开腹手术,因此它比阴道分娩的风险相对大些。相对而言,剖腹产术后的妈妈们更容易发生感染、大出血、血栓等情况,在少数情况下还会出现损伤膀胱和肠道的问题,产后疼痛也较为明显,住院时间也较长。此外,如果打算要更多孩子的话,每做一次剖腹产,将来再次怀孕时发生前置胎盘和胎盘植入的风险都会有所增加。经阴道分娩更符合生育规律,故剖腹产不能取代阴道分娩。那么剖腹产能避免产后尿失禁吗?下面大家就来一起看一看吧。
目录 1.剖腹产怎么睡觉对伤口好 2.剖腹产能避免产后尿失禁吗 3. 剖腹产后腰疼如何恢复 4. 顺产坐月子为什么要常躺床上 5.剖宫产坐月子食谱
1剖腹产怎么睡觉对伤口好
剖腹产怎么睡觉对伤口好
1、剖宫产睡觉,最好采取侧卧微屈体位休息,以减少腹壁张力。尤其是拆线前后应避免剧烈活动,避免身体过度伸展或侧曲,以免影响伤口愈合。建议,剖腹产睡觉时采左侧卧睡,对血液循环最好,期间也可以更换姿势。
2、手术后麻醉药作用消失,产妇伤口感到疼痛,而平卧位子宫收缩的疼痛是敏感,故应采取侧卧位,使身体和床成20-30度角,可将被子或毛毯垫在背后,以减轻身体移动时对切口的震动和牵拉痛。
3、剖腹产后,伤口完全愈合需要3-6周,产妇要避免剧烈活动,起床的动作要慢,下床时先行侧卧,以手支撑身体起床,避免直接用腹部力量坐起。
2剖腹产能避免产后尿失禁吗
一般情况下,当我们在大笑、打喷嚏、咳嗽或者弯腰时,腹腔内的压力突然增加,而膀胱几乎是位于盆腔内位置最低的空腔脏器,压力很容易迅速传递到膀胱,膀胱内储存的尿液会受到挤压的力量,如果此时骨盆底的肌肉群适时地收缩,扮演“刹车”的角色,可以避免尿液不适当地流出。然而生产过程中,宝宝经过产道时可能会拉伤骨盆底的肌肉群,或损伤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提肛肌、骨盆肌松弛甚至萎缩,无法正常发挥功能,所以一旦打喷嚏或大笑时,就可能出现漏尿。这种现象称为产后尿失禁。很多人认为,只有经阴道分娩才会发生产后尿失禁,实际上,虽然产后尿失禁多是因为经阴道分娩过程中,宝宝经过产道时损伤骨盆底的肌肉群和支配肌肉的神经所致,但也不代表剖宫产者就不会有尿失禁,因为,盆底筋膜和肌肉像弹簧床一样,托着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脏器,妇女在怀孕时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的重力都指向盆底肌肉,加上怀孕期间子宫重量日益增加,使盆底肌肉持续受压而逐渐松弛,因此即使剖宫产,也有可能会发生产后尿失禁。
不管是经阴道分娩还是剖宫产分娩都避免不了妊娠过程对盆底肌肉造成的不同程度损伤,如果因阴道试产失败而做了剖宫产手术了,阴道试产过程中盆底肌和末梢神经还可能受到更大的挤压损伤,导致盆底功能障碍。而经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分娩的区别在于,经阴道分娩的新妈妈在产后短时间内下尿道的症状较为明显,在产后一年内,比剖宫产的新妈妈更容易出现尿道下移、尿频、尿失禁等症状。但一年后,这种差别就会消失。而已经有盆底受损的剖宫产产妇,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康复训练或治疗,在产后同样也会出现盆底肌松弛、尿失禁等各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约60%以上的妈妈产后盆底肌肉神经功能可自然恢复,但仍有30%-40%左右产后发生尿失禁、阴道脱垂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随着年龄增大,尿失禁在围绝经期以后的比例又开始增加。我国整个女性人群的尿失禁发病率大约为30.9%。这种现象虽是轻微、短暂的,但发生时难免令人尴尬。有些患者担心不小心尿湿了裤子而不敢参加社交活动,产生焦虑和沮丧等各种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因此“尿失禁”被称为不致命的“社交癌”。鉴于此,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显得非常重要。
产后盆底康复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盆底肌的能力,预防和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改善生活质量。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有了加强盆底肌肉力量的凯戈尔训练法,即“缩肛运动”。随着科技的进步,又有了电刺激、生物反馈等新的治疗手段。如果已出现了尿失禁、子宫脱垂、阴道严重松弛等症状,单纯做“缩肛运动”已经很难达到康复目的,一般还需要配合生物反馈和电刺激的治疗方法。生物反馈和电刺激分别模拟主动和被动的肌肉收缩,做生物反馈时,患者跟着声光学习,按照一定的节奏锻炼盆底肌;而电刺激是外源性的刺激,作用于特定的肌肉进行被动锻炼。在欧美及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普及了对产后42天的妇女进行盆底肌肉评估,以及生物反馈的盆底肌训练和电刺激治疗,从而大大地减少了盆腔器官脱垂以及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同时,促进了受损的盆底神经及肌肉的功能恢复,使阴道更好地恢复到紧缩状态,从而改善了产后性生活的质量。
产后盆底康复训练虽然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如果不把握最佳的康复时机也会留下遗憾。告诉各位准妈妈和新妈妈们,产后3个月之内是最佳的康复时期,尽早治疗可最大程度恢复盆底肌和神经的功能。如果新妈妈们因为带孩子而耽误了最佳的时期,也最好应在产后半年内做康复锻炼或治疗,毕竟“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尿失禁”并不是社交绝症,新妈妈们只要做好产后检查及盆底肌评估,对“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一定会有效减少尿失禁的发生,并重塑昔日的风采!
3 剖腹产后腰疼如何恢复
剖腹产后腰疼忌多躺不走动
产妇总是躺或坐在床上休养,躺的时间太久,腰部肌肉缺乏锻炼,也容易出现腰痛。因此,孕产妇不要贪图安逸过多躺卧,在孕早期就应坚持做散步等适当运动,或适当做一些预防腰痛的体操,以加强腰背部的柔韧度。
起床缓慢少用腰,侧身起来手帮忙。新科妈妈从床上起来时,要缓慢地,避免使用腰部肌肉。仰卧起身前,先要在床上转动身体变为侧身,肩部前倾,屈膝,然后用肘关节、手臂支撑起身体,腿部从床边移开并坐起来。
剖腹产后腰疼忌穿高跟鞋
产后过早地穿高跟鞋,对产妇非常不好,使身体重心前移,除了引起足部疼痛等不适外,也可通过反射涉及腰部,使腰部产生酸痛感。
产妇应该挑选这样舒适的鞋子:鞋内有舒服的底垫和合适的活动空间;鞋内底垫要和脚部的线条吻合。踝脚后跟部的鞋底上表面要很好地贴住脚后跟。选择柔软而有弹性的鞋底,能比较平均地分散冲击力。如果确实有需要穿高跟鞋的话,妈咪们可以在高跟鞋里放个半垫,以适度缓解脚部压力。
4 顺产坐月子为什么要常躺床上
一、坐月子为什么要躺床上
坐月子是新妈妈的头等大事,也是人生重要里程碑,做妈妈的经历从此开始。但是怎样才能把月子坐好,不留遗憾呢?“只吃不动”就能把月子坐好吗?“掉以轻心”会不会留有“后遗症”呢?一起看看下面有关坐月子的误区,才能提高做妈妈的认识哦!
许多人认为产妇体质虚弱,需静养,让她们长期卧床,甚至连饭菜都端到床上吃,其实这对于产后的康复是非常不利的。
长期卧床,增加子宫脱垂风险
因为膀胱肌张力降低,对膀胱内压的敏感性降低,加上外阴切口的疼痛等影响,产妇容易并发慢性尿潴留。这时如果长期卧床,在重力的作用下,充盈的膀胱会向后推挤子宫。再加上分娩结束后一段时间,子宫尚未恢复正常的前倾位,因此便更容易处于后位。这时子宫轴与阴道轴方向一致,当腹压增加(如咳嗽、用力排便)时,子宫会沿阴道方向下降而发生脱垂。
产后长期卧床,还会使得肠蠕动减弱。一些月子习俗常常使得产妇的饮食里缺乏纤维素。这些都容易造成产妇便秘。便秘时用力排便的动作会导致腹压的升高,增加发生子宫脱垂的风险。
事适当运动有利恶露排出
以产后卧床休息为例,其实新妈咪确实需要休息,但却不是卧床休息。
顺产的新妈咪,其实在产后24小时之内就可以坐起来了,还可以简单地活动一下周身筋骨,如洗手、洗脸、做简单家务等。
5剖宫产坐月子食谱
1、剖腹产后第一周坐月子食谱推荐
萝卜汤(帮助排气)
陈皮粥(帮助排气,增加食欲)
小米红糖粥(帮助排气,补血)
山楂粥(开胃消食,帮助恶露排除)
麻油猪肝(促进产后恶露排除)
生化汤(补血,促进产后恶露排除,促进子宫功能恢复)
养肝汤(帮助中和或去除因手术麻醉药,残留于体内的余毒)
山药薏米粥(补气,去水肿)
甜糯米粥(预防便秘,糖尿病人不宜吃)
红豆汤(补血,利尿,促进乳汁分泌)
西红柿瘦肉汤(补血,促进消化)
麻油鱼
素炖品(适量香菇、莲子、红枣、枸杞、山药,加米酒水炖至酥烂。以上材料可单独使用,也可一起使用。)
2、剖腹产后第二周坐月子食谱推荐(食谱名称进入具体做法)
桂圆红枣粥(补血,安神养心)
木瓜鳅鱼汤(催乳)
山楂茶、荔枝核(生津开胃)
炒腰子(帮助子宫收缩,促进新陈代谢)
糯米油饭(帮助消化,防止产后内脏下垂)
麻油鱼
蔬菜类(补血,防治便秘)
杜仲茶(利于盆骨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