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们一般都知道“抗生素”这个词,也听说了不能滥用抗生素,可孩子得了病,最要紧的是赶快治好,只要药能治病,哪里还顾得上医生和专业人士的忠告。多年来,尽管对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目前在儿童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由于医生或家长的原因,仍存在着种种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的现象。那么抗生素危害有哪些?下面大家就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目录 1.抗生素是饭前吃还是饭后吃好 2.抗生素,给孩子用要小心! 3.抗生素的分类及特点 4.抗生素危害 5.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法
1抗生素是饭前吃还是饭后吃好
抗生素是属于一种药物,它是由微生物或者一些高等的动植物,在生活的过程当中,所产生的抗病原体,或者是其他的代谢产物做成的,抗生素可以感染到其他生活细胞的发育功能,临床上面也用于很多的疾病,抗生素的种类也非常多,服用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一般在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服用,空腹不能服用,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饭后服用比较好。2抗生素,给孩子用要小心!
你一定听说过抗生素这个词,你的家里也一定有抗生素,但抗生素不是万灵丹,该不该用,怎么用,当妈妈的你可不要轻易作判断。
妈妈们一般都知道“抗生素”这个词,也听说了不能滥用抗生素,可孩子得了病,最要紧的是赶快治好,只要药能治病,哪里还顾得上医生和专业人士的忠告。多年来,尽管对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目前在儿童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由于医生或家长的原因,仍存在着种种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的现象。
抗生素使用的误区
孩子得病,家长往往焦急万分,总是希望能马上用药且立即见效,由于对抗生素认识的误区,有时过于强调抗生素在病程变化中的作用,甚至在疾病的治疗中依赖抗生素,常见的问题有:
发热即是有炎症,就应该使用“消炎药”。有的家长急匆匆带着高热的孩子到医院就诊,并告诉医生在家已经服用抗生素了;有些家长就诊时强调,孩子发热一定要用抗生素病才能好;
不就诊,随意服用家中现有抗生素,缺乏选择性;
几种抗生素同时服用或频繁换药;
随意停服或间断服用,认为不发热即为病愈,或为省事不按药物说明服药,随意减少用药次数;
预防用药,认为孩子病了,用上抗生素就安全了,就可以不出现合并症或并发症了。
3抗生素的分类及特点
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包括β- 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多肽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抗结核药、抗真菌药及其他抗生素。
1.氨基糖苷类 庆大毒素、妥布霉素、链霉素、阿米卡星
2.β-内酰胺类 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羧苄西林) 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头霉素、单内酰环类、β-内酰酶抑制剂、甲氧青霉素类
3.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白霉素(吉他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
4.酰胺醇类: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5.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金霉素等
6.林可酰胺类 克林霉素、林可霉素
7.多肽类:比如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8.抗真菌抗生素:如灰黄霉素 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
4抗生素危害
危害一:大量使用抗生素会带来较强毒副作用,直接伤害身体,尤其是对儿童听力产生伤害。我国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这当中40%(即8万人)死于抗生素滥用。我国七岁以下的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多万,占总体聋哑儿童的比例高达30%至40%,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只有0.9%,也就是说1000个聋哑儿童中,我国就有300至400个是抗生素致聋的,儿童已成了最大的受害者!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危害二:滥用抗生素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使效果变差,必须加大剂量,甚至无效。“细菌越来越耐药,抗生素越来越失效”是当前我国医药使用中无奈的写照。数据表明,有越来越多的细菌耐药,且耐药力在不断提高。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青霉素一次剂量只是2万~3万单位,现在需用几十万、几百万单位。葡萄球菌、肠道革兰氏阳性杆菌、结核杆菌、痢疾杆菌之所以长久的肆虐人类,就是其耐药性不断增强的结果。由于细菌的进化永远不会停止,因而对任何抗生素都会有产生耐药性的可能。以环丙沙星为例,这种上世纪90年代刚刚上市的药品,在投入使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我国患者的耐药性已经高达百分之六十!抗菌药物的滥用正让我们付出巨大的代价,药品不良反应、药源性疾病大量增加,越来越多的细菌对抗药品的能量不断增大,例如幽门螺旋杆菌,对喹诺酮类药品的耐药性,已经升至百分之八十二。
危害三:滥用抗生素会大量杀灭人体内正常细菌,使人体正常菌群失调。人体正常菌群失调,会引起一些细菌或真菌大量繁殖,可导致葡萄球菌肠炎、念珠菌群病、败血症等继发性感染,危害人的生命。
危害四:抗生素可能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直接危胁人的生命。抗生素过敏反应发生率居各类药物之首,尤其是过敏休克危害极大,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5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法
作用机制
抗生素杀菌作用主要有4种机制: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与细胞膜相互作用、干扰蛋白质的合成以及抑制核酸的转录和复制抑制。
杀菌机制的作用过程
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抑制细胞壁的合成会导致细菌细胞破裂死亡,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不受这些药物的影响。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是肽聚糖,而合成肽链的细胞器为核糖体,核糖体是细菌的唯一细胞器。 但是使用频繁会导致细菌的抗药性增强。
这一作用的达成依赖于细菌细胞壁的一种蛋白,通常称为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β内酰胺类抗生素能和这种蛋白结合从而抑制细胞壁的合成,所以PBPs也是这类药物的作用靶点。
与细胞膜相互作用
一些抗菌素与细胞的细胞膜相互作用而影响膜的渗透性,这对细胞具有致命的作用。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有多粘菌素和短杆菌素。
干扰蛋白质的合成干扰蛋白质的合成意味着细胞存活所必需的酶不能被合成。干扰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包括福霉素(放线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氯霉素。
抑制核酸的转录和复制抑制核酸的功能阻止了细胞分裂和/或所需酶的合成。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包括萘啶酸和二氯基吖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