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病诊断标准

  很多白塞氏病的患者治疗很久都没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开始的时候没有做好诊断。白塞氏病常常发生在口腔,生殖器等部位,因此被当做口腔溃疡,性病的情况不少。其实,白塞氏病有自己的特点, 那么,白塞病诊断标准是什么?下面为大家进行详细的介绍。

目录 1.白塞病诊断标准 2.白塞病的饮食方法 3.白塞病有哪些症状 4.白塞病治疗的偏方 5.白塞病的3大损害

1白塞病诊断标准

  白塞氏病的诊断主要有四点。首先,会有复发性的口腔溃疡,而且这种口腔溃疡不容易好,我们在诊断口腔溃疡的之后,要在一年内观察3次以上溃疡。

  其次,白塞氏病会有复发性的外阴溃疡,还可能出现眼部炎症以及皮肤损伤等情况。复发性的外阴溃疡需要专业的医生确诊。有眼炎的患者要看一下眼科医生。皮肤损伤也容易误诊,危害表大。

  白塞氏病还可能侵害消化道,出现消化道病变。这类白塞氏病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出现穿孔和出血,情节比较严重。

  诊断白塞氏病还可以做针刺试验,呈现阳性的说明有阳性的家族史,如果还有其他的疾病,要考虑是不是和患有白塞氏病有关。

  现在医学除了使用糖皮质激素之外,多为对症治疗。做此外还可以用中医的办法治疗。白塞氏病根治困难。要去比较专业的医生。

  关于白塞氏病有哪些诊断标准这个问题,以上已经为大家做了详细的介绍。诊断白塞氏病有一个必要三个次要。患了白塞氏病这种疾病要及时的诊断,尽早的治疗。以免白塞氏病导致出现一些比较严重的并发症。

2白塞病的饮食方法

  一、多吃蔬菜和水果,以及豆制品,保证饮食当中的蛋白质及维生素含量,对于治疗溃疡及器官损伤有很大好处。饮食中应该多添加如赤小豆、山药、枸杞子、黑芝麻、绿豆、薏米仁、西瓜、冬瓜等蔬菜蔬果,还要多吃瘦肉、鸡蛋、牛奶,牛奶中含有几乎所有已知的维生素。

  二、白塞氏病的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胡椒、芥末、酒水。中医理论中指出,白塞氏病是由于脏腑湿热过度引起的,因此应该吃一些清热解湿化湿的食物。

  三、避免高脂肪食品如油炸、烧烤、肥腻的猪肉,不吃牛肉、羊肉、狗肉、驴肉,因为上述肉食都是热性的,会造成体内热气过剩,导致病情加重。

  四、口腔溃疡严重的时候,吃饭前,用漱口水或者生理盐水进行处理,避免因过于疼痛而引法吞咽困难。同时还应该注意不吃过硬或温度过高的食物。比较适合食用流状食物,如牛奶、肉汤等,可少量多餐。但是一定要注意饮食的营养搭配。在咀嚼食物的时候,坚持细嚼慢咽的原则。

3白塞病有哪些症状

  (1)口腔溃疡:本症状是本病的首发症状,是诊断本病的最基本且必需的症状。

  98%以上的患者有进行、复发性的溃疡,每年发作至少3次,早期约一个月发作一次,病期长者发作间隔时间缩短,呈此起彼伏而连续不断地发作。发作期间出现不止一个的痛性红色小结,继以溃疡形成,溃疡直径一般为2~3mm。有的以疱疹起病,约7~14天后自行消退,不留瘢痕。亦有持续数周不愈最后遗有瘢痕者。咽喉发病时,溃疡数目少但较深而大,症状重,愈合慢。见于舌尖及其侧缘,下或上唇内侧和下或上齿龈以及颊粘膜,而上腭极少发生。

  (2)复发性生殖器溃疡:占64~88%,发病一般较口腔溃疡为晚。

  与口腔溃疡症状基本相似,只是出现的次数较少,有时间隔几年发作一次。溃疡大而深,数目少,疼痛剧,愈合慢。常见的部位是女性患者的大、小阴唇,其次为阴道;男性的阴囊和阴茎。也可以出现在会阴或肛门周围。愈后可遗留萎缩性疤痕。偶有阴囊静脉坏死破裂和阴道内溃疡大出血。

  主要见于阴囊、阴茎、包皮、龟头、肛周;女性发生率为63. 73 % ,好发于两侧大小阴唇、肛周,主要表现为大小阴唇、阴蒂肿胀,并出现多个大小不等的、边界清的溃疡,表面覆盖灰白色坏死组织或黄白色脓性分泌物,在外阴清洗时不易擦去,影响行走。

  (3)眼损害:病常较晚,发生率一般在43.0%~75.6%。以眼部症状为白塞病的主要表现,也称眼白塞病。

4白塞病治疗的偏方

  1、黄芩9克、黄连3克、蒲公英30克、甘草9克,水煎服,每日1次。适用于白塞病急性发作期。

  2、金银花、野菊花各9克,泡水代茶,每日多次冲饮。适用于白塞病口腔溃疡者。

  3、白塞汤:白花蛇舌草、草河车、蒲公英各30克,天名精、茯苓皮、白芍、党参各15克,全当归、丹参、玄参、山栀各10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20天为1疗程。

  4.苦参汤

  主要由苦参、蛇床子、白芷、金银花、野菊花、黄柏、地肤子等药材组成,用水煎熬服用即可。治疗白塞氏病的溃疡、瘙痒等有明显的效果。

  5.何首乌粥

  何首乌对肝脏损害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对肝肾阴虚引起的白塞氏病有很好的疗效。其做法为将何首乌放入砂锅煎熬取汁,去渣后与粳米、大枣、冰糖一起放入锅中,用温火慢慢熬成粥。对脾肾阴虚型白塞氏病的患者,此汤有补精血等功效。

5白塞病的3大损害

  ⑴结节性红斑样损害:是皮肤损害中最多见的一型,占68.64%。主要见于下肢,特别是小腿,有时在上肢,偶而在躯干和头面部。一般约蚕豆大小,中硬度,呈皮色、淡红、鲜红或紫红色,通常为几个至10余个不等,无规律地散在分布。轻度疼痛和压痛,无扩在融合及形成溃疡倾向。单个损害约一个月左右消退,留轻度色素沉着斑,无皮肤凹陷现象。新的损害又在其他部位发生,在同一病人常见不同大小、深浅、颜色和病期的损害。32.37%病例新发皮下结节损害周围有约1~1.5cm宽的鲜红色晕围绕,称为红晕现象,是本病特征性表现,具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发病无明显季节性,而夏天一般较重。

  ⑵毛囊炎样损害:占41.15%。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为米粒至绿豆大暗红色丘疹,顶端或见小脓头,一般不破溃,多于1周后消失。数目较少,主要分布于头面和胸背上部。另一种为脓疱性结节损害,其数目较多,分布于大腿、小腿、背、面、头皮、胸、前臂、臀、外阴和肛周等处。初为红色丘疹,而后其顶端出现米粒大脓疱,但无毛发穿过,其基底部则为浸润性硬结,周围有较宽的红晕,轻度疼痛感,多不破溃,约于一周后红晕消失,脓疱吸收,而浸润性硬结消退则较缓慢,比较特殊,也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⑶针刺反应:占64.4%,这是由外国因引起的一种特殊的皮肤反应,每于肌肉、皮下或静脉注射及针炙等刺伤皮肤真皮层后于次日在该处发生粟粒大红丘疹或脓疱,反应重时其周围尚可见红晕现象及底部小结节,眼球结膜注射亦可产生这种现象,静脉壁损伤并可产生局限性静脉炎。反应约于3~7天内消失。病情重时反应阳性率高,程度重,缓解时阳性率低而程度较,病情稳定后可以转为阳性。这是本病的特殊表现,有很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