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视觉发展

  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和电子设备的增多,需要用眼的时间越来越长,人的视力也在逐渐下降。良好的视力是每个人都希望拥有的,尤其是在当下这个近视眼、视力下降横行的时代。代表希望与未来的新生儿,他们的视力也决定了他们以后的一生。那么新生儿视觉发展是什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1.吃什么对视力好 2.新生儿视觉发展 3.宝宝的视力是这样发育的 4.儿童视觉具有可塑性 5.视觉发展的5大规律

1吃什么对视力好

  核桃枣杞鸡蛋羹

  核桃仁(微炒去皮)300克,红枣(去核)250克,枸杞子150克,与鲜猪肝200克同切碎,放瓷盆中加少许水,隔水炖半小时后备用。

  每日取2~3汤匙,打入两个鸡蛋,加糖适量蒸为羹。有益肾补肝、养血明目的作用,可改善近视、视力减退及头昏健忘、腰膝酸软等症状。

  花生瓜子枣豆糕

  花生米100克,南瓜子50克,红枣肉60克,黄豆粉30克,粳米粉250克,与枣肉共捣为泥,再调入些面粉,加适量油与水,调匀做糕,蒸熟,一日吃完。

  可补脾益气、养血明目,改善近视、视物模糊,心悸气短、体虚便秘等症状。

  豆仁粳米八宝粥

  赤豆、扁豆、花生仁、薏苡仁、核桃肉、龙眼、莲子、红枣各30克,粳米500克,加水煮粥,拌糖温食。可健脾补气、益气明目。宜于近视、不耐久视、寐差纳少、消化不良者食用。

2新生儿视觉发展

  新生儿调节视焦距能力差,东西距新生儿太近或太远,他们均看不清楚,只看到模糊影。所以要引出新生儿看东西的能力必须将物体放在距婴儿眼约20厘米左右的距离。他们看东西的最好距离约20厘米,相当于母亲抱婴儿喂奶时母亲脸和婴儿脸之间距离。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生后3~4个月,婴儿4个月才有调节视焦距的能力。

  过去认为新生儿不会看的原因之一是不了解新生儿近视的特点。当新生儿在注视你时,你的头向一侧慢慢移动,但仍然面对着婴儿的脸,这时他会慢慢移动眼,随后转动头部追随你运动的方向,除水平方向外,他还能从垂直方向追随看你的脸。

  假如与此同时和婴儿说话,就更能引起他的兴趣,因为声音刺激和嘴的活动会增强他的感受。

  有些医生用红外照相技术发现,新生儿看图形时常先扫视图形的外部轮廓,然后看细节。同样,当看你的脸时,先看脸的轮廓,再看眼、嘴等。眼睛是特别能吸引新生儿注视的目标。新生儿不但会注视母亲的脸,而且想用手接触她的嘴,说明视觉和手活动之间已有不寻常的协调动作了。

  有的新生儿能追随移动的物体,而有的新生儿似乎不会看;这主要是和他们所处的状态有关,他们在安静觉醒状态才会看东西。

  如果你想观察新生儿看东西的能力,首先要学会敏锐地认识新生儿的觉醒状态。有的新生儿的机敏觉醒时间是很短暂的,必须善于抓紧时机。

3宝宝的视力是这样发育的

  出生后第一天:眼睛常闭合,有时一睁一闭,最初几天眼球运动没有目的,数天后开始注视灯光,强光刺激可引起闭眼睛。  出生2周:来自半米远的光线(如手电筒)向自身方向的移动,做出两眼向内转动的动作。  出生3周:能注视较大的物体,还能分辨它的颜色,两眼能单方向追随物体的移动。

  2个月:可追随成人的手,并作长时间的注视。

  3个月:不仅可追视物体,头部还会随之转动。

  4个月:头部已能抬起,常常看自己的手。

  6个月:能坐起,当头和眼随着物体做较大转动时,身体也能随之转动,并对色彩鲜艳的玩具或其他目标,能注视半分钟。

  9个月:这时宝宝能注视画面上的单一线条,视力大约是0.1。

  12个月:多数会抚弄玩具,能注视近物,可按妈咪的指令指出鼻子、眼睛或头发。

  2—3岁:视力大约为0.5—0.6,已快接近成人,但此时因意外极易丧失视力,家长要注意。

  4—5岁:视力大约为1.0,各种眼部生理反射已形成并趋于稳固,此时已不易丧失视力。

  6—7岁:进入成年人视觉状态。

  8岁:眼部反射已经很稳固,视力发育基本结束。

4儿童视觉具有可塑性

  自然界的各种物体发射出不同的光线,透过角膜,通过瞳孔(光圈),经晶状体(自动变焦镜头)的折射,成像在视网膜(感光胶片)上。而视网膜将其转变成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视束、视放射,传导到大脑枕叶视中枢,中枢将神经冲动转变成视觉感知的图像,此时,人才能清楚的看见物体。

  而让我们看到和感知到这些物体,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脑皮质这个“人体总司令部”的功能健全,然后才能指挥“千军万马”,协调一致地行动。

  婴儿的大脑并不具备成人的知觉能力,比如,婴儿没有记忆、想象、思维等认识过程。婴儿的眼睛生长良好,却视力低下,更无立体视觉。无论是脑还是眼,在出生后都有个不断适应环境、不断发育完善的过程。

  “用进废退”是生物发生发展的一个普遍规律。可以说是劳动或实践创造了人类高度发达的大脑皮质。就像脑子越用越灵敏一样,和脑相连的视神经节细胞也要“勤劳”起来,要通过视路同大脑皮质终端的相应的视觉中枢的神经元相连接,并不断有神经信号输入,脑细胞才能获得营养素而存活。如果联络受阻,比如视神经传导通路发生障碍,或是只连接,而没有信号输入,比如:视网膜病变、视物不清等,都会导致脑细胞接受不到适宜的刺激,从而萎缩、死亡。

  由此可见,大脑皮质的视觉功能可以因适宜的使用而日益灵敏,也会因不适当的使用而受到损害。这种外部因素影响视觉发育的现象,称为视觉的可塑性。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大,成人以后就几乎没有可塑性了。

  大脑皮质有一半结构与视觉有关,视觉发育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视觉纤维与脑的连接及其作用,视觉发育的可塑性说到底是大脑皮质的可塑性。

5视觉发展的5大规律

  学者黑斯(Haith)等人在1980年对婴儿视觉活动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他们认为新生儿已经具备一种对外部世界进行扫视的能力,当面对不成形的刺激时,无论是在黑暗中还是在有光情况下,他都会以有组织的程序进行扫视。新生儿视觉发展的5大规律 他们总结出新生儿的五大视觉规律:

  1.新生儿在清醒时,只要光不太强,都会睁开眼睛。

  2.在黑暗中,新生儿也保持对环境的有控制的、仔细的搜索。

  3.在光适度的环境中,面对无形状的情景时,新生儿会对相当广泛的范围进行扫视,搜索物体的边缘。

  4.新生儿一旦发现物体的边缘,就会停止扫视活动,视觉停留在物体边缘附近,并试图用视觉跨越边缘。如边缘离中心太远,视觉不可能达到时,婴儿就会继续搜索其他边缘。

  5.当新生儿的视线落在物体边缘附近时,便会去注意物体的整体轮廓。如新生儿在观看白色背景上的黑色长方形时,其视线会跳到黑色轮廓上,在它附近徘徊,而不是在整个视野游荡,这表明新生儿偏爱注意对比鲜明的图案,而且偏爱注意轮廓或形状的边缘,而不是图案的内容。

相关资讯
目录 置顶
目录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