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做妈妈的女性朋友们,你们希望将所有的爱给予给孩子,希望自己的宝宝能拥有史上最好的东西,但是由于现在的妈妈们都是80后的年轻女性,对育儿方面的没有经验,如何才能保证孩子能得到最好的呵护,不让宝宝输在起跑线上呢?那么,面对家长们的困惑,面对如此繁多的育儿方法,我们应该如何使用?
目录 1.四个方法教你如何做一个好父母 2.必须摒弃的育儿方法 老人为何还在用? 3.四种育儿方法最不靠谱 4.育儿方法的正确使用方法 5.育儿经验让你的宝宝赢在起跑线上
1四个方法教你如何做一个好父母
多读读育儿书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年轻爸爸妈妈们由于没有育儿经验,因此在在照顾宝宝或者是护理生病的宝宝的时候往往都会手足无措。那么新手把妈妈要是想要尽快的升级为合格的爸爸妈妈们的话,那么首先第一步就是需要你们多读读育儿书,育儿书能让爸爸妈妈们以最快的速度了解育儿知识,并且了解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阶段会遇到的问题。
在选购育儿书的过程中,爸爸妈妈们可以买那种以孩子年龄段划分的育儿书,这样可以了解各个时期的孩子的生理特征,喂养方式以及异常情况等等。又或者是可以选购关于开发宝宝智力的书,帮助自己更快体会亲子互动的快乐。
参加育儿课
爸爸妈妈除了可以多读育儿书来更了解宝宝之外,也可以通过参加育儿课来实现。现在有很多的医院或者是婴幼儿产品品牌的发布会都会设有一些免费的育儿课程,这些课程的内容不仅会包括怀孕分娩的注意事项,而且还会教会新手爸妈们如果照料新生的宝宝等等,所以小编建议爸爸妈妈还是尽量要多去参加。
向老人保姆取经
对于老一辈的人的育儿经验,很多的年轻人都会认为是已经过时的,因此在育儿方面都不会去听取父母的经验。其实这种行为并不是正确的,尽管老一辈的人的许多育儿观念并不适合新时代的发展,但是还是有一些基本的育儿常识,别如孩子为什么会哭,如果安排孩子的日常饮食等等这些实践类的日常事务却是不受到时代的限制。因此对于宝宝这方面,小编还是希望爸爸妈妈们能听经常像老人或者是有经验的保姆们请教。
和别人交流育儿心得
爸爸妈妈在有闲暇的时间,可以多和一些同样也有小宝宝的爸爸妈妈们取取经,看看他们是怎么样照顾自己的孩子的,可以交流一些育儿心得,讨教一下彼此遇到的育儿问题,这样的话,不仅可以是的新手爸爸妈妈们更快的掌握育儿的诀窍,而且还能帮助自己的小宝宝找到玩耍的小伙伴呢!
2必须摒弃的育儿方法 老人为何还在用?
1.不喝母乳要喝三天糖水
老一辈人认为女人生完孩子之后,头三天的奶水是不能用来喂食婴儿的,得挤掉不给孩子喝,三天之后才能给孩子喝母乳。而这三天的时间只孩子喂点糖水。健康育儿专家就觉得这是“无稽之谈”,母乳是对婴儿最好的营养食物,并且初乳的营养价值最高,怎么能头三天不给孩子喂奶呢?婴儿的吮吸能有助于刺激母乳的分泌,对母子之间亲性的建立和沟通也非常重要。因此,切不要相信头三天的母乳有毒,不能给孩子喝这样子的老旧观念。
2.一定要四脚包裹得严实
在我国多地的农村都流行给新生儿打“蜡烛包”,也就是孩子出生之后,用一块小棉袄或是棉布将孩子紧紧地包裹起来,据说能让孩子手脚不乱动,这样长得更健康。育儿专家就说了,这不利于孩子四肢活动,会让他们非常难受,这都什么年代了,早就改废除掉这样子的育儿方式。家长只需将孩子的手指甲剪干净,以防孩子抓伤自己的皮肤就行。主要想一想自己被包裹成蜡烛状会有多难受,大人就知道宝贝有多委屈了。
3.让孩子在学步车里学步
学步车曾经风靡一时,不少父母认为,将孩子放到学步车里练习走路能帮助他们快速学会行走。但通过研究发现,学步车不但不能帮助孩子快速学会走路,还会对他的腰椎健康造成影响。原因是孩子还没有达到站立行走的年龄时,他们的腿部肌肉和骨骼力量都不能支撑整个身体重心,也就导致在依靠学步车学走路时腰椎变歪受损,这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健康。
4.用咀嚼过后的食物喂食
很多老人家喜欢将食物咀嚼后再喂食孩子,但这样子做很不健康,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成人的口腔中有数不清的细菌,而这些细菌一部份是有益的,一部分则是有害的。在儿童免疫力和抵抗力都不如成人的情况之下,细菌一旦进入到儿童的口腔,孩子的健康也就受到威胁。家中如果是老人带孩子的,那么父母一定要提醒老人摒弃这些不良育儿方式,接受科学的、正确的、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新式育儿。
3四种育儿方法最不靠谱
一、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
就像生命的延续一样,很多父母把自己年轻时未能实现的事情当成梦想要转移到孩子身上,最常见的是小时候如果父母家境比较贫困的,更容易使用这种育儿方法,父母这时候通常会说“不想让你吃苦”、“是为了你好”之类的话,而忽略了孩子是不是能够承担你的梦想,是不是想走你规划好的路线。
培养宝宝兴趣爱好,甚至发展出一两个特长是非常好的,但是不要急于包办孩子的生活,而是要从孩子自身出发,尊重孩子的选择,放手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让他在自由的空间中成长、发展。如果父母想要孩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成功的表率,以身作则支持、爱护、鼓励孩子的想法,那样你的孩子自然会在父母无条件的关注和包容之下找到属于自己的梦想,甚至是父母的梦想,并不断努力。
二、总拿孩子和别人家的对比
“你看某某的孩子考试得了第一”、“你看某叔叔/阿姨的女儿这次拿了比赛冠军”……这是典型的中国式家庭对比教育,父母总拿别人家的孩子来说事,认为这样自家的孩子就会受到刺激,进而发愤图强,超过对方,殊不知家长这样的激励方式更多是反效果的,让孩子更消极厌烦。
聪明的家长是不吝给予孩子的点滴进步更多鼓励和赞赏,并让孩子学会和自身对比,例如拿孩子这次行为和上次的做比较,拿孩子的优点和缺点比较,这样孩子通过不断的正面鼓励而逐渐优秀起来。
其实,家长拿别人家的孩子对比时,如果换种方式也能对自家孩子起到正面激励效果,避免孩子的抵触心理,比如远处的有个哥哥把地上的水瓶捡起来扔进垃圾桶,家长就可以适时地利用这个情景,鼓励孩子“那个哥哥主动地爱护环境,很棒,相信宝宝也能够做到,并且做得更好!”给孩子树立榜样。
三、当成“小皇帝”宠爱
随着计划生育的实行,以往成群绝对的孩子满地爬已经成为历史,现在的孩子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宝贝,甚至养成一个爱搞破坏、不守规矩的“熊孩子”。因为家长的一应具求和纵容让宝宝的自我意识膨胀,使宝宝以自我为中心的发展,从而变得骄纵、蛮横。
禁止过分宠溺孩子的极端也不是让家长实行“棍棒底下出状元”的教育,严厉禁止宝宝捣蛋、对宝宝充满批评斥责的声音。家长应该做的是建立一个规则,让全部成员遵守,从而引导宝宝的行为,是他的成长能受到适当的约束。
四、逗孩子玩
爸妈经常对吵闹的宝宝说的一句话就是“再不乖就让坏人/警察叔叔抓走”,让宝宝害怕从而停止吵闹,这样宝宝会处在一种随时会被人抓走的恐惧中,但家长却对此招乐此不疲。
其次,家长还经常假装要拿东西给宝宝吃又故意不拿或推迟拿,让宝宝着急,这样一时的欢乐容易养成宝宝对大人的不信任感,所以家长应该换种方式来满足宝宝的需求,比如让宝宝唱歌或跳舞后履行承诺,把东西给宝宝吃,这样宝宝还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唱歌跳舞的技能。
4育儿方法的正确使用方法
1、误区:育儿方法就是可以直接解决我孩子问题的方法。
我们写各种育儿方法,是给家长们一个参考,是为了帮助家长们更好的思考,绝非适用所有孩子的解决方法!各种育儿文章的背后,都是有一定的学术门派作为背景的,行为主义比较注重孩子各种行为的纠正与训练,比较快速,但效果持久性差;人本主义则希望大家尊重孩子的天性,用无条件积极关注与关爱,陪伴孩子度过最快乐的童年;还有很多其他的派系。因此,各类育儿方法,是给家长们更多角度的去思考同一问题,而不是让你放弃思考,直接挪用。请参考各方意见之后,结合孩子的基本状况,做出自己的思考与解决之道。
2、育儿方法因人而异
每个孩子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遗传因素等等方面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即使是同一个行为,在不同的孩子身上,也会有不同的动机与形成机制,所以,我们要采取的方法也是不一而足。孩子身上有很多共性,育儿方法正是建立在这些共性之上的,而具体到您的宝贝,就需要家长们开动脑筋,创建自己的方法。
3、你的无力与负能量,会传递给孩子
还有这样的一些家长,他们读过很多育儿的、心理学的知识,也涉猎过很多国外的先进教育,我们会认为他能够很好的解决孩子的问题,但是,这些家长却总是会说:没办法,反正我已经尽力了,毕竟这是国内!请问,您读的那么多知识都跑到哪里去了?谁说在国内就不能将孩子培养成栋梁之才了?有问题,为什么不去自己去摸索着解决?你放弃的却是孩子的一生!
那些无力的感觉,是会传染的!家长总是带着焦虑面对孩子的问题,那么,孩子作为感觉极为敏感的群体,会立刻感知到父母的身心状态,久而久之,孩子会认为是自己不好,是自己给家里添麻烦了,是自己……自卑与内疚之下成长的孩子,会成为什么样子?
5育儿经验让你的宝宝赢在起跑线上
穷养富养 你理解对了么
“穷养儿、富养女”是颇为流行的养育观念,但也是让家长最难拿捏的观念。
现象:家有5岁儿子嘟嘟的林女士本来是该理论的坚定支持者,但邻居小男孩的一句话让她动摇了。邻居家的乐乐比嘟嘟大两岁,但整天来蹭弟弟的玩具玩。有一次,林女士问他:“乐乐,妈妈为什么不给买玩具?”乐乐听到后低下了头小声地说:“我妈妈说家里没钱,不给我买。”看到乐乐自卑的样子,林女士心酸极了。因为乐乐家的条件并不差,但乐乐妈怕惯坏了乐乐,总是告诉他家里面没钱,不能买这不能买那。
专家这么看:
边黎(知远心理咨询中心主任):男孩就不需要拓宽视野、开阔眼界,女孩子就不需要经历风雨、学习担当吗?我认为,家长最好先把穷养、富养的概念抛到一边去,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家庭状况养育孩子。
是什么样的家庭状况,就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条件,没有必要刻意穷着孩子。比如说,孩子想要一双耐克鞋,如果他的同学都有这样的鞋子,而你的家庭状况又可以消费这样的商品,就一定要给孩子买。因为,这关乎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实在买不起,你不妨直接告诉孩子咱们买不起,你以后自己赚钱买吧。
当然,这不是鼓励你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如果孩子今天要买一双、明天要买一双、后天还有类似要求,而你统统答应,这就变成溺爱了。
很多家长担心物质追求会惯坏了孩子,其实物质本身并不会让孩子拜金主义。相比之下,如何恰当满足孩子需求的过程更加重要。一些孩子变得贪婪、永不知足,反而是因为他们的合理愿望总是被无情打压。
孙云晓(著名教育专家):女孩要富养这句话是很容易被误读的。很多父母们认为女孩既然需要富养,最好的方式就是满足她在物质上的需求,但事实上,女孩真正需要的可能只是一个拥抱,一次耐心的倾听。缺少了内心真正需求的满足,“富养”其实就成了溺爱。
孩子跌倒了 应不应该扶起
现象:不知何时,美国父母不扶孩子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并被众多家长效仿。一位年轻爸爸将孩子从小寄放在老家抚养,每个月回家看孩子一次。但提起对孩子的教育,他一脸骄傲地宣称:孩子跌倒了我从来不扶,跌得再厉害也让他自己爬起来。在他心中,不扶孩子与锻炼孩子的独立性是画等号的。但他也不得不沮丧地承认:孩子跟他一点都不亲。
专家这么看:
夏玉华(济南市小海龟儿童感统训练学校校长):孩子摔倒了扶与不扶,是一种表面现象,但能折射出一种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实质。
我认为,凡事都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实事求是。扶与不扶,要看孩子当时所处的环境,实情,后果。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鼓励孩子自立、自理、自强,这是应提倡的教育方法。如果已经预示到危险,还让没有行为能力的孩子去冒险,看到孩子受伤,还视而不见,结果就可能会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教无定法”,只要适合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好方法都应该给予肯定,不能将孩子摔倒不去扶与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划上等号。
边黎:当孩子小的时候,应该尽量去扶孩子一把,因为这能对他们起到抚慰作用。家长的抚慰会让他们长大后逐渐具备自我抚慰功能。当孩子大一些时,再鼓励孩子自己爬起来。大家都把扶还是不扶当做讨论的焦点,其实扶不扶不是最重要的,你给孩子传达怎样的信息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一边扶孩子,一边骂孩子笨、嘲笑他不会看路等,那只会强化孩子内心因跌倒而产生羞耻感。如果你不扶,但是在一旁温柔地鼓励孩子爬起来,并为他克服困难感到骄傲,同样能让他收获到成长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