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是由于铁摄入量不足、吸收量减少、需要量增加、铁利用障碍或丢失过多所至。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胃液分泌与消化酶的活性均逐渐下降,在胃肠的消化和吸收能力也降低,导致铁的摄入不足而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导致贫血。那么老年人缺铁性贫血怎么办?下面大家就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目录 1.缺铁性贫血吃什么水果 2.贫血吃什么好 老年人缺铁性贫血怎么办 3.缺铁性贫血严重后果要引起重视 4.怎样预防缺铁性贫血 5.缺铁性贫血的诊断鉴别
1缺铁性贫血吃什么水果
1、甘蔗
甘蔗的糖分是由蔗糖、果糖、葡萄糖三种成分构成的,极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甘蔗还含有大量的铁、钙、磷、锰、锌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中铁的含量特别多,每公斤达9毫克,居水果之首,故甘蔗素有补血果的美称。
2、葡萄
葡萄性平味甘酸,有补气血、强筋骨之功,历代中医均把它奉为补血佳品。葡萄含大量葡萄糖,对心肌有营养作用,由于钙、磷、铁的相对含量高,并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是老年、妇女及体弱贫血者的滋补佳品,对贫血和过度疲劳者有较好的滋补作用。
2贫血吃什么好 老年人缺铁性贫血怎么办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是由于铁摄入量不足、吸收量减少、需要量增加、铁利用障碍或丢失过多所至。老年人贫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原因: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胃液分泌与消化酶的活性均逐渐下降,在胃肠的消化和吸收能力也降低,导致铁的摄入不足而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导致贫血。
老年人的贫血长期得不到治疗,不但可加速衰老,而且会使原发病加重。心脏病、消化道肿瘤、慢性感染等多种疾病都可能以贫血“打先锋”,若不能及时捕捉并重视,可能导致严重的器质病变。
老年人贫血的特点是缓慢、隐匿,应特别留意其征兆。比如,皮肤黏膜苍白、头晕、眼花、耳鸣、乏力、心慌、气促,以及淡漠、无欲、反应迟钝等精神变化。一旦出现上述问题,应考虑是否贫血。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贫血除了查血色素,还要查大便潜血,长期慢性贫血者还要尽早做全身检查,包括肺部、胃肠道、血液、泌尿生殖系统等。
老人缺铁性贫血吃什么好?
1、注意补充含铁量高的食物
老人缺铁性贫血吃什么好?首先要选择含铁量高,吸收利用好的食物,如动物肝、动物血、瘦肉、禽肉、鱼类等动物性食物。选择铁含量高的植物,提高摄入量也是改善贫血的有益搭配。主食中小米、高粱铁的含量比大米高二倍多,面粉中铁含量高于大米。大豆及其制品含铁量亦高。蔬菜中以黑色、绿叶菜比浅色菜如竹笋、茭白含铁量高。蔬菜的颜色越深含铁量越高。如黑木耳、海带、香菇、紫菜、黑芝麻、芝麻酱含铁丰富。山果中大枣、桂圆、葡萄干、黑枣、山楂等含铁较多。
2、注意补充含铜的食物
老人缺铁性贫血吃什么好?经实验调查发现,患有缺铁性贫血的老人体内缺铁往往伴随缺铜,铜能促进铁的吸收利用,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铜也能参与人体的血红的合成有良好的造血作用。人体中的铜蓝蛋白减少,也会阻碍血红蛋白的生长。因此饮食中除了摄入含铁的食物时候也注意摄入含铜的食物。如动物肝、肾、心、牡蛎、鱼类、瘦肉、豆类、芝麻、大白菜、萝卜苗、虾、牡蛎、海蛰、蛋黄、葡萄干、西红柿及果仁等。
3缺铁性贫血严重后果要引起重视
1.缺铁性的贫血给患者带来的危害是非常大的,首先它会造成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因为缺铁性贫血它的伤害是慢性的,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够看出来的,所以很多人忽略它的危害性,但是中度的贫血,会使患者更容易得其他的疾病,因为它能降低身体的免疫力。
2.它还会使体力劳动者的工作能力降低。因为如果患者的血液当中,一旦缺铁的话估歌里面的呼吸酶还有线粒体氧化酶的浓度就会下降,这造成的后果就是肌肉供氧不足,从而有氧代谢能力就欢下降。
3.缺铁性贫血还会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带来一定的危害,如果缺铁性贫血比较严重的话,就会使患者的心率增快。除此之外,对患者的消化道系统也会产生影响比如说患者会出现消化吸收差肠胃功能减弱等症状。
4怎样预防缺铁性贫血
家中炒菜做饭尽量用铁锅,另外三餐中尽量增加瘦肉和肝脏食物,猪血、鸡鸭血等含铁量和吸收率都很高而且价廉,可尽量选用。
主食多吃粗面粉,含铁量比大米高得多。豆腐、芝麻、绿叶蔬菜、蘑菇、木耳、虾皮、海带等均含大量铁。像黑木耳,每100克含铁180毫克以上,是补血上品,可多吃些,但最好和肉、鱼、鸡、肝等搭配着吃,能大大提高铁的吸收。
尽快改正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提倡饭前喝一杯桔子汁,或者吃一个生西红柿,饭后则不要马上喝茶或咖啡等,以增加铁的吸收机会。
三顿正餐以外,还可选用各种强化含铁食品,如强化奶粉、强化铁饼干、猪血饼干、含铁酱油等,是快速纠正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手段。因为这些食品中的铁都是易吸收的二价铁。
有一点必须注意:纠正贫血,要持之以恒,切忌操之过急;尤其食用强化铁食品不宜过量,否则会使短时间内铁的摄入大大超过肌体耐受性,反会造成铁中毒。
5缺铁性贫血的诊断鉴别
诊断标准
1、血象 轻度贫血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重度贫血为 典型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28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MCHC<30%,血片中红细胞大小不一,小者多见,形态不规则,出现少数椭圆形,靶形和不规则形红细胞,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甚至变成狭窄环 状,网织红细胞多数正常,急性失血时可暂时升高。
2、骨髓象 骨髓显示细胞增生活跃,主要为幼红细胞增多,幼红细胞体积较小,胞浆发育不平衡。
3、血清铁 血清铁明显降低。
4、红细胞原卟啉 因缺铁而血红素合成减少,缺铁性贫血的红细胞游离原卟啉500μg /L(正常200~400μg /L)。
5、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血红蛋白(Hb)男性 小于120g/L,女性小于110g/L;MCV小于80fl,MCH小于26pg,MCHC小于0.31。
6、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及临床表现。
7、血清铁小于10.7μmol/L(60μg/dl),总铁结合力大于64.44 μgmol/L(360g/dl)。
8、运铁蛋白饱和度小于15%。
9、骨髓细胞外铁消失,细胞内铁小于15%。
10、胞游离原卟啉(FEB)大于0.9μmol/L(50g/dl)。
11、血清铁蛋白(SF)小于14μg/L。
12、铁剂治疗有效。
13、慢性感染性贫血。
14、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15、维生素B6反应性贫血。
16、地中海贫血。
仔细询问及分析病史,加上体格检查可以得到诊断缺铁性贫血的线索,确定诊断还须有实验室证实,临床上将缺铁及缺铁性贫血分为:缺铁,缺铁性红细胞生成及缺铁性贫血3个阶段,其诊断标准分别如下:
1、缺铁或称潜在缺铁 此时仅有体内储存铁的消耗,符合(1)再加上(2)或(3)中任何一条即可诊断。
(1)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
(2)血清铁蛋白<14μg/L。
(3)骨髓铁染色显示铁粒幼细胞<10%或消失,细胞外铁缺如。
2、缺铁性红细胞生成 指红细胞摄入铁较正常时为少,但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减少尚不明显,符合缺铁的诊断标准,同时有以下任何一条者即可诊断。
(1)转铁蛋白饱和度<15%。
(2)红细胞游离原卟啉>0.9µmol/L或>4.5g/gHb。
3、缺铁性贫血 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减少明显,呈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诊断依据是:①符合缺铁及缺铁性红细胞生成的诊断;②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③铁剂治疗有效。
诊断评析:
(1)血清铁测定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不能单独成为诊断缺铁的指标,应强调具备血清总铁结合力>64.44µmol/L(360µg/L),转 铁蛋白饱和度<15%,才能诊断为缺铁,单有血清铁降低,不能诊断为“缺铁”,因为不易与其他铁利用障碍引起的血清铁降低(如慢性病贫血)相鉴别, 同样如总铁结合力<64 44="" mol="" l="" 360="" g="" l="">15%,不能诊断为“缺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