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因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呼吸系统疾病,早期又被称为“猪流感”。最明显症状是,体温突然超过39℃,肌肉酸痛感明显增强,伴随有眩晕、头疼、腹泻、呕吐等症状或其中部分症状。如果个体身体素质较差,自身免疫力低,患者一旦感染,会直接引发很多并发症,甚至于危及生命。但该流感可防、可控。那么为什么有甲型H1N1流感呢?下面就告诉大家吧。
目录 1.什么是甲型H1N1流感 2.甲型H1N1流感治疗 3.甲型H1N1流感病原学 4.甲型H1N1流感 - 传染源及传染途径 5.甲型H1N1流感重症
1什么是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群中传播。早期被称为猪流感。与其他季节性流感病毒不同,该病毒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并可以人传人。人感染甲流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最明显症状是,体温突然超过39℃,肌肉酸痛感明显增强,伴随有眩晕、头疼、腹泻、呕吐等症状或其中部分症状。如果个体身体素质较差,自身免疫力低,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能称为其他疾病诱因,患者一旦感染,会直接引发很多并发症,甚至于危及生命。
但是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的。只要积极作好预防,不会对健康造成太大损害。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疫苗已投入使用。
2甲型H1N1流感治疗
(一)一般治疗:休息、多喝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高热病例可给予退热治疗。
(二)抗病毒治疗:研究表明,此次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敏感,对金刚烷胺、金刚乙胺耐药。
是否需要积极运用抗病毒治疗,还是需要区分情况来对待的。比如发病较为严重的病例,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不必等待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即应开始抗病毒治疗。等待只会浪费时间。开始给药时间尽可能在发病48小时以内。
(三)其他治疗:
如出现低氧血症或呼吸衰竭,应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氧疗或机械通气等。
合并休克时给予相应扰休克治疗。
出现其他脏器功能损害时,给予相应支持治疗。
合并细菌和(或)真菌感染时,给予相应抗菌和(或)抗真菌药物治疗。
3甲型H1N1流感病原学
流感病毒有三种类型:甲型(A型)流感病毒感染哺乳动物以及鸟类;乙型(B型)流感病毒只感染人类,疾病的产生通常较甲型病毒温和;丙型(C型)流感病毒只感染人类,并不会引起严重的疾病。
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甲型流感病毒,包括上百种不同亚型的流感病毒。对于这些亚型的不同命名,来自于H和N的不同。所谓H和N,是指甲型流感病毒表面的两大类蛋白质。H是红细胞凝集素(Hemagglutinin),其作用像一把钥匙,帮助病毒打开宿主细胞的大门;N是神经氨酸苷酶(Neuraminidase),能够破坏细胞的受体,使病毒在宿主体内自由传播。根据H和N的形态,甲型流感病毒可由15种H型和9种N型进行排列组合,比如H1N1和H5N1等。
同一种甲型的流感病毒,也可能因为基因序列的变化,在病毒的传播性、致死率等方面出现很大差异。造成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的就是一种H1N1病毒。1918年以后,H1N1在人群与猪群中分别进化。
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0rthomyxoviridae),甲型流感病毒属(Influenza virus A)。典型病毒颗粒呈球状,直径为80nm-120nm,有囊膜。囊膜上有许多放射状排列的突起糖蛋白,分别是红细胞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和基质蛋白M2。病毒颗粒内为核衣壳,呈螺旋状对称,直径为10nm。为单股负链RNA病毒,基因组约为13.6kb,由大小不等的8个独立片段组成。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敏感;对热敏感,56℃30分钟可灭活。
4甲型H1N1流感 - 传染源及传染途径
主要为病猪和携带病毒的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人也被证实可以传播病毒。感染这种病毒的动物均可传播。
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感染的猪或其粪便、周围污染的环境或气溶胶等途径传播。某些毒株如H1N1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其传染途径与流感类似,通常是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等。在人群密集的环境中更容易发生感染,而越来越多证据显示,微量病毒可留存在桌面、电话机或其它平面上,再通过手指与眼、鼻、口的接触来传播。因此,尽量不要与他人身体接触,包括握手、亲吻、共餐等。如果接触带有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物品,而后又触碰自己的鼻子和口腔,也会受到感染。感染者有可能在出现症状前感染其他人。小孩的传染性会久一些。
传播速度快:人体对新变异病毒没有天然抗体。
5甲型H1N1流感重症
(一)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重症病例:
持续高热>3 d;
剧烈咳嗽,咳脓痰、血痰,或胸痛;
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紫绀;
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
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
影像学检查有肺炎征象;
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心肌酶水平迅速增高;
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二)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危重病例:
呼吸衰竭;
感染中毒性休克;
多脏器功能不全;
出现其他需进行监护治疗的严重临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