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午休可以改善大脑代谢,使上午劳累的脑神经获得更充分的新鲜血液和养料。对老人来说,规律午休还可以降低心绞痛、脑梗塞的发病率。不过前提是有正确的午休方式,否则事与愿违。那么,老人午休有哪些禁忌呢?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目录 1.午休趴着睡易出血什么疾病 2.老人午休的三大禁忌 3.老人午休有这些好处 4.怎样午睡更科学 5.60岁老人睡眠要注意什么
1午休趴着睡易出血什么疾病
1.眼睛疾病
趴睡时压迫的眼球,使眼球涨大、眼轴增长,很容易损伤眼角膜和视网膜,引起角膜变形、弧度改变,还可能导致眼压升高,诱发青光眼。除了会影响视力,形成高度近视,增加青光眼发病率,很可能加速散光。
2.椎肌肉神经疾病
长时间歪扭颈部及压迫上半身,会使颈部、肩、腰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形成肩颈部肌肉酸痛,造成颈椎及胸椎轻微变形。一个人长期保持低头状态,颈部的生理弯曲呈开口向后的“C”形状,趴桌睡时,脖子前弯,违反了颈部生理,长时间压迫上半身,会引发脊柱弯曲,出现腰肌劳损等症状。
3.消化道疾病
午餐后体内需较多血液流向胃肠道,来帮忙消化吸收,至少需一小时才能把胃部食物排空;若餐后随即桌上趴睡,因身体弯曲度增加,胃肠会受到压迫,增加蠕动负担,降低消化能力,易造成胃肠气胀,引发慢性胃炎,这可能就是东方人消化道疾病较多主因。
4.呼吸道疾病
趴桌午睡使身体弯曲度增加,会压迫肺部,增加肺部负担,又因血液、氧气供应不足,肺部不能好好舒展,导致呼吸不顺,会影响呼吸功能,尤其在女性更会因压迫胸部,还会诱发将来心脏或乳房等之疾病。
5.心脑血管慢性疾病
中午是人体全身血液循环最快时刻,趴桌午睡因严重弯曲头颈部及胸部,会压迫颈动脉、心、肺、胃肠等器官,增加心、肺负担,加上午餐后,体内需较多血液流向胃肠来帮忙消化吸收,导致头部血液供应不足,氧气供应不足,引起呼吸不顺,醒后会出现头昏、眼花、耳鸣等大脑缺血缺氧症状。
2老人午休的三大禁忌
一、老人午休忌午睡时间过长
老年人午睡时间最好在一个半小时左右。时间过长,大脑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促使脑组织毛细血管关闭时间过长,使脑的血流量相对减少,体内代谢过程逐渐减慢,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二、老人午休忌午饭后立即午睡
一般要在午饭后30分钟开始。刚吃过午饭,人的胃肠蠕动加强,血液循环加快,这时入睡,心脏供血量少,也会影响全身和大脑的供血,睡醒后会更加疲劳。
三、老人午休忌坐在沙发上午睡
有不少老年人喜欢午饭后坐在沙发上睡,这样会减少头部供血,醒后有头昏、眼花等现象发生。老年人应在床上午睡。老年人在沙发上睡是老人午休中最切忌的。
3老人午休有这些好处
1、防止疲劳过度
午睡是白天最好的休息方式,可防止过度疲劳,有利于身心健康。根据医学研究,人的精力在早晨起床后到上午10点左右最为充沛,以后逐渐下降。午睡后,精力又开始回升,就像充过电一样。有关资料证明,健康长寿的老人大都有午睡的良好习惯。午饭后半小时开始午睡,是比较科学的。
2、免疫力更高
免疫学专家说,午餐后为帮助消化,身体会自动改由副交感神经主导,这时睡个短觉,可以有效地刺激体内淋巴细胞,增强免疫细胞的活跃性。
3、预防冠心病
据医学家研究发现,每天午睡30分钟,可使体内激素分泌更趋平衡,使冠心病发病率减少30%。研究者认为,地中海各国冠心病发病率较低与其午睡习惯是分不开的。而北欧、北美国家冠心病发病率高,其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午睡。成人睡眠不足4小时者,其死亡率比每晚睡7~8小时的人高180%。当晚间睡眠不足时,如能用午睡来适当补充,也将有益于延年益寿。
4、心情更舒畅、精力更旺盛
许多人都有午餐后疲倦的烦恼。英国学者就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发现每日午后小睡10分钟就可以消除困乏,其效果比夜间多睡两个小时好得多。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发布在最新的《自然神经科学》期刊上的一篇文章显示,午后打盹可改善心情、降低人体紧张度,缓解压力的效果就像睡了一整夜(8小时)。
4怎样午睡更科学
1、午睡的时间不宜过长,最好保持在30—60分钟,特别是饭后不要立即躺下,要休息15-30分钟再睡。
2、不要睡在风口。睡时以右侧卧位为佳;仰卧时不要把手压在胸上;避免俯卧。
3、如果天气寒冷,也不要用被子蒙住头睡,否则会吸入过多的二氧化碳,使脑细胞乏氧。
4、睡后不要立即起床,动作要慢,建议做到几个半分钟:即醒后不要马上起床,先在床上躺半分钟;从床上坐起后在床边双腿下垂坐半分钟;靠床边站半分钟;然后再下床活动。这样渐进性的活动可以让身体各器官适应变化,减少猛然起床对血管的威胁;避免摔倒;又有利于心律的稳定;避免压力骤变发生不测。
560岁老人睡眠要注意什么
1、不可仰卧
睡眠姿势多种多样,究竟怎样睡才对健康有利呢?关于睡眠姿势,先辈们留有“睡如弓”的说法,是指人在睡眠时身体侧卧弯曲如“弓”的姿势。老人若是仰卧睡觉,心肌缺氧就会诱发心绞痛,心脏冠状动脉形成粥样硬化和供血不足,便会加重病情。
2、多翻身
老人晚上睡觉如果睡不安稳,可以多翻身。这是为了促进血液流通,经脉顺畅,否则可能出现身体僵硬,腰肋疼痛等症状。日本学者认为,人在睡眠过程中姿势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刚入睡时能保持一种姿势,也很平静,但不久就开始翻动,在整个睡眠过程中,体位变动20~60次。
3、就寝灭灯
老人若是睡觉不关灯,容易心神不宁,即使入睡也不安稳,容易醒来。但有些老人夜尿频多,晚上不亮灯很不方便。建议可以开一盏小灯,但须背对着床帐,不要让灯光照射到眼睛。
4、腹部保暖
腹部乃气血运行的重要场所。人在睡眠时,进入安静的状态,气血运行较为缓慢,寒邪易于入侵,因此睡眠时一定要让腹部温暖。特别是老年人和小孩,更应该注意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