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患者为什么需要定期复查

  痛风(gout)是一种由于嘌呤生物合成代谢增加,尿酸产生过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性疾病。那么痛风患者为什么需要定期复查?痛风的生活饮食指导?下面为大家带来介绍。

目录 1.痛风患者为什么需要定期复查 2.痛风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3.痛风患者饮食的五大误区 4.痛风不必忌海鲜 5.痛风为何易在夜间发作

1痛风患者为什么需要定期复查

  很多人都知道,痛风发作时苦不堪言,这个时候也会很自觉地到医院就诊,寻求药物治疗以缓解疼痛。但是疼痛控制了后,是否就能“高枕无忧”了呢?

  其实不然,痛风是因为机体嘌呤代谢紊乱,尿酸生成增多和(或)排出减少导致体内尿酸增多,尿酸盐长期的堆积到关节、肾脏等部位,形成痛风石或肾结石,造成关节、肾脏等器官损害的一种疾病。尿酸堆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也意味着不是一次治疗就能一劳永逸。痛风一旦发作预示着关节腔已经沉积很多尿酸结晶了,需要长期降尿酸治疗才能把“冰山”慢慢移除;如果不规律降尿酸治疗,会导致痛风经常发作。所以痛风的治疗分两个阶段,急性发作期消炎止痛缓解症状后,间歇期(疼痛缓解期)仍需后续的降尿酸治疗。只有把尿酸控制在正常范围(360μmol/L)以下,才能避免痛风反复发作,防止关节、肾脏等进一步的损害。

  目前临床常用的降尿酸药物有别嘌醇、苯溴马隆、非布司他等,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尿酸生成或促进尿酸排出以达到降尿酸的目的,但是它们均是通过肝脏、肾脏代谢的,而且尿酸过高、尿酸盐形成的肾结石也会影响肾功能。所以定期检查尿酸及肝肾功能方便医生了解您目前尿酸水平及肝肾功能情况,目前的治疗药物对您是否有效,有否损害您的肝肾功能。例如您目前使用的别嘌醇降尿酸,复查后发现肝功能异常,医生会根据您的情况更换降尿酸药物如苯溴马隆或者非布司他,或必要时加用护肝药物治疗以保证治疗的安全性;而如果您没有复查,一直盲目继续服用这个药,到出现严重的肝功能损害时已追悔莫及了,有损身体健康,还得花更多的钱去治疗肝脏,代价比定期复查大太多了。所以定期复查能利于医生判断患者身体状态、药物的疗效及对患者身体是否有副作用,适时调整药物以确保安全、有效的治疗。

  复查间期一般建议初始服用降尿酸药物的患者,2周后门诊复查尿酸及肝肾功能;检查结果如果没有异常,可改为1个月复查一次;复查结果没有异常,可2-3个月复查一次。建议最少3个月复查一次尿酸和肝肾功。有肾结石的患者,建议3-6个月复查肾脏B超以观察结石变化情况,有无增多、增大,及时处理。肾脏B超检查比较方便,但是需要预约,最好能提前预约。而且最好是能固定一家医院复诊,其一是这样医生对您的情况比较了解,方便对您的病情定期规律地关注及追踪;其二是不同医院检测仪器和方法可能不同,参考值也不一样,给医生判断尿酸水平的升降带来困难。

  复诊前一天应注意避免进食过多肉类、海鲜类等高嘌呤食物,避免喝酒;适当饮水对检查结果影响不大,不需刻意控制饮食及进水。复诊当天应空腹抽血检查,所以建议患者朋友复查当天不要吃过早饭才来做检查。

2痛风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1. 原发性痛风:多有遗传性,但临床有痛风家族史者仅占10%~20%。尿酸生成过多在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病因中占10%。其原因主要是嘌呤代谢酶缺陷,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缺乏和磷酸核糖焦磷酸盐(PRPP)合成酶活性亢进。原发性肾脏尿酸排泄减少约占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90%,具体发病机制不清,可能为多基因遗传性疾病,但应排除肾脏器质性疾病。

  2.继发性痛风:指继发于其他疾病过程中的一种临床表现,也可因某些药物所致。骨髓增生性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红细胞增多症、溶血性贫血和癌症等可导致细胞的增殖加速,使核酸转换增加,造成尿酸产生增多。恶性肿瘤在肿瘤的放化疗后引起细胞大量破坏,核酸转换也增加,导致尿酸产生增多。肾脏疾病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多囊肾、铅中毒和高血压晚期等引起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可使尿酸排泄减少,导致血尿酸浓度升高。药物如噻嗪类利尿药、呋塞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小剂量阿司匹林和烟酸等,可竞争性抑制肾小管排泄尿酸而引起高尿酸血症。另外,肾移植患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也可发生高尿酸血症,可能与免疫抑制剂抑制肾小管排泄尿酸有关。

3痛风患者饮食的五大误区

  误区一:不需要控制总能量的摄入

  有些患者认为痛风的饮食原则就是要尽量少吃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对每日总能量的摄入没有特别要求。

  误区二:将动物性食物等同于高嘌呤食物

  有些患者认为动物性食物都是高嘌呤食物,因而在自己的食谱中对鱼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敬而远之。

  误区三:将蔬菜等同于低嘌呤食物

  有些患者认为蔬菜嘌呤含量低,不会激发痛风,因而不需要特别限制。

  误区四:啤酒、茶水、咖啡有利于尿酸的排出

  有些患者认为嘌呤易溶于水,多喝水、啤酒、茶水或咖啡等对尿酸患者有好处。

  误区五:急性期与缓解期的饮食原则一样

  第一类:含嘌呤较少,每100克食物含嘌呤小于50毫克

  大米、糯米、米粉、小米、玉米、富强粉、鸡蛋、牛奶、南瓜、冬瓜、黄瓜、茄子、丝瓜、苦瓜、芥菜、白菜、萝卜、胡萝卜、番茄、莴苣、甘蓝、芹菜、卷心菜、山芋、土豆、洋葱、空心菜、木耳、海蜇皮、海参、海带、红枣、苹果、梨、桃、香蕉、葡萄

  第二类:含嘌呤较高,每100克食物含嘌呤50~150毫克

  麦片、麦麸、黑芝麻、红豆、绿豆、黑豆、菜花、茼蒿菜、枸杞、四季豆、韭菜、菠菜、蘑菇、芦笋、芸豆、豌豆、青豆、鸡肉、羊肉、火腿、猪肉、牛肉、扁豆

  第三类:含嘌呤高,每100克食物含嘌呤150~1000毫克

  动物内脏、脑、黄豆、浓肉汁、牡蛎、酵母粉、白带鱼、鲤鱼、鳕鱼、鲈鱼、鳝鱼、贝类、沙丁鱼、凤尾鱼、啤酒、紫菜、香菇、豆苗。

4痛风不必忌海鲜

  痛风的防治和任何疾病一样,首先以非药物防治为主,药物治疗为辅,这是治疗疾病的原则。痛风的防治不能单纯靠吃药或靠减少那些嘌呤食品,而减少总热量的摄入才是防治痛风的根本所在。

  痛风病从根源上说主要是由于体内的嘌呤过多使得体内尿酸过多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而这些嘌呤的来源,从食物摄入仅占10%-15%,体内自身产生的高达85%-90%。就是说,即使全面禁止高嘌呤食物的摄入,也仅仅是限制了10%-15%的嘌呤产生,更重要的应该是关注体内产生的高达85%-90%的尿酸!您的热量摄入多,体内产生尿酸就多。换句话说,如果吃的多,很多食物就会从肝脏转化成尿酸,尿酸多了,就会发生痛风。

  根据这个道理,减少尿酸产生并增加尿酸的排出,就不容易得痛风或者减少痛风发作了。简单地说,减少尿酸产生,就要少吃饭;增加尿酸排出,就要多喝水。

  非药物治疗最重要的是“嘴下留情少痛风”。怎么“嘴下留情”?根据上面的道理,“嘴下留情”最重要的是减少摄入的总热量,而不是不吃这不吃那。机械地限制了人们对美食的享受。我建议痛风患者不要完全教条地限制美食,而把重点放在控制总体热量的摄入上。临床上看到大部分痛风患者总是全面盲目地禁止和禁食嘌呤类的食物,得不到美食的享受,另一方面却不控制饭量,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

  嘴下留情的总原则是:少量,多样,均衡摄取,控制总热量。少量,是指含嘌呤含量多的食品要尽量少吃,但不是全面禁止。多样,是指摄入的食物应该多样化,只是不要量太大,吃一点没事,摄食要保持均衡。食物有许多种,排成一类、两类、三类、四类、五类,有的分得更多,生活中没必要去记每一种食物里面到底含嘌呤多少克,多少毫克。总体的来说,动物内脏里面嘌呤含量高,就尽量少吃或者不吃动物内脏。还有一些器官组织里面多,比如说虾头,这些组织里面嘌呤含量也很高,但不可能您天天吃虾头吧?

  现代医学控制痛风的观点,其实不像大家流传的那样,不许吃这不许吃那,而是要控制总热量,这是我讲的痛风病饮食原则的重中之重,对于热量高的食品我们要加以控制,也就是对体内产生占85%-90%的嘌呤加以控制。为什么控制总入量就是控制体内的85%-90%产生的嘌呤呢,这是因为食物的代谢过程都是相互转化的过程,如果热量过多,转化为嘌呤的物质势必就会过剩,机体代谢不出去就会产生尿酸,导致血尿酸增高。

  什么叫热量高?就是指产热多的东西。比如说动物的脂肪,像肥膘、肉块、奶油、鱼油、蛋黄;植物油,包括花生油、豆油、菜籽油、色拉油;人造食油,像人造黄油、人造奶油、人造可可油;糖类像白糖、红糖、冰糖、水果糖、巧克力,以及细粮,像小麦、大米和糯米等等,以上这些食物所含的热量非常高。

  注意,这里有一个很关键的观点转变:对痛风患者来说,控制热量比控制嘌呤更重要!

5痛风为何易在夜间发作

  一、浓度

  漫漫长夜,人体会通过呼吸、排汗、排尿(起夜)等途径丢失水份,却不像白天那样方便随时饮水,机体处于相对脱水状态,血液浓缩,使得尿酸浓度升高、结晶沉淀,诱发痛风发作。

  应对措施:

  充分的水分摄入对预防痛风发作十分重要,有出汗情况尤应注意补充,要通过饮水确保全天尿量在2000ml以上。

  由于睡前过量饮水导致起夜次数过多,也会干扰睡眠质量。因此,痛风患者应结合自身情况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饮水仍应以白天为主,离睡眠时间不宜过近。

  避免卧室过于干燥,床边应放置水杯、以便感觉口渴时随时饮用。

  二、温度

  夜阑人静,尤其是进入睡眠以后,机体新陈代谢率进入低谷,体温相对较低。而温度的下降使得尿酸盐的饱和度降低,更容易发生沉淀。

  应对措施:

  睡眠过程中注意保温,尤其是肢体远端,目前已值盛夏,痛风患者切忌贪凉,不宜用空调将卧室温度调节过低。

  三、激素

  在人体的生理激素中,“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重要的抑制炎症作用,能够有效预防痛风发作、改善发作时症状。

  但是,皮质激素的分泌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具体表现为:午夜0-2时最低,3-5时开始上升,至早晨6-8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

  皮质激素在午夜的生理分泌减少,给了痛风发作以可乘之机。

  应对措施:

  激素分泌的生理节律是无法调节的,但可以通过外源性应用皮质激素药物,来预防痛风发作、缓解痛风症状。

  需要提醒的是,药物存在可能副作用和潜在风险,必须符合激素治疗适应证、并在医生指导下方可使用。

  四、缺氧

  对于痛风患者,睡眠时“打鼾”现象并不少见,尤其是同时具有超重、肥胖体型的人群。

  鼾声时起时停,伴随而来的是反复出现的呼吸暂停,情况严重时,会造成机体血氧浓度降低。

  为了应对组织缺氧,机体核苷代谢增加。其结果是,虽然患者不吃不喝在睡觉,体内却产生了大量内源性“嘌呤”,而嘌呤的代谢终产物正是引发痛风的尿酸。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