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刮痧禁忌 这些事情要注意

  面部刮痧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美容养颜的方法。刮痧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一种养生保健方法,通过对人体皮肤和穴位的作用,将身体的废物排出体外。不过人们的脸部由于穴位密布,在刮痧时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那么,面部刮痧禁忌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1.面部刮痧的好处 2.​面部刮痧禁忌这些事情要注意 3.刮痧不出痧是正常现象吗 4.9种症状禁止刮痧 5.背部刮痧的方法

1面部刮痧的好处

  收缩毛孔,紧致皮肤

  面部刮痧可提升肌肉,重塑脸型行气活血,疏通经络,促进肌肤的新陈代谢,排除多余的水分和代谢产物,确保肌肤有充足的营养供应,使毛孔自然收缩,肌肤自然收紧、提升,脸型也随着改变。

  平复皱纹,抵抗衰老

  刮痧保健可改善微循环,疏通肌肤细胞营养供应的渠道,激活面部受损的枯弱细胞,增强皮肤清除衰老洗澡的自洁能力和摄取营养的能力,促进新陈代谢,使皮肤红润有光泽,皱纹减少,富有弹性,延缓衰老。

  深层洁净肌肤

  经常做面部刮痧保健,可及时清洁面部深层肌肤,避免代谢产物蓄积,将肤色晦暗、斑、痘痘等肌肤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间接调节脏腑

  面部刮痧,刺激经络(面部有九条经脉循行)穴位(脸部有很多穴位)和全息区,通过经络的传导,可以间接调节脏腑。

  适当瘦脸效果

  面部刮痧是很流行的美容方法,因为刮痧本身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和水分循环,防止水分滞留,但其实在美容的同时还有瘦脸的效果。

  可做早期疾病预诊断

  面部刮痧可根据各经脉穴位和全息穴位的阳性反应判断身体相应器官的健康状况,对亚健康部位和健康发展趋向有早期的预诊断效用。

2​面部刮痧禁忌这些事情要注意

  面部刮痧是要看皮肤情况的。如果你的皮肤出现了痤疮、炎症和过敏情况,是不适合进行面部刮痧美容法的。

  进行面部刮痧美容前,要检查使用的美容刮痧板是否完好,看看刮痧板的边缘是否是圆润平滑没有裂痕的。如果有,就需要换刮痧板了。

  尽心刮痧的时候,手上的力道一定要轻柔,刮痧的手法和方向都要正确。要使用刮痧板的园钝的一段,这样才不会伤害肌肤。

  面部刮痧的时候如果用棉花刮痧一定记得配合使用化妆水,如果用硬板刮痧,就要使用按摩霜或者美容精油了,这样才能在刮痧的时候保护好肌肤,刮痧才会顺利。

  刮痧过程中要用到刮痧板的大头和小头,大头能按摩面部的淋巴系统,提升紧致面部轮廓,小头可以用来点压穴位,放松肌肤。

  刮到抬头纹或者法令纹处,会受到纹路的困扰,这个时候就需要用一只手把纹路撑平,在进行刮痧,这样才能起到淡化纹路的效果。

3刮痧不出痧是正常现象吗

  中医专家解释说,不出痧不是因为刮的力量不够,而是体质偏虚,气血不够充盛,顶不出痧来。刮痧、放血都比较适于治疗实性体质的人和实性的疾病,比如嗓子疼、扁桃体发炎化脓等。刮出的痧、放出的血,其实是自己的气血宣透了出来,随着宣透把病邪带了出来。

  中医讲“久病无实”、“久病必虚”,慢性病一般会导致气血不足,需要用补的办法,穴位贴或者是艾灸使用的药物都是温热的,再选择有补益作用的穴位,效果和吃补药类似。而急性病很多属于气血瘀滞,可以通过放血、刮痧等办法,通过激化矛盾驱邪。

  如果在治疗头疼时刮不出痧,可以试试用吹风机里的热风对着脖子后面吹吹,人体和受风有关的穴位都在那个部位,吹热风有散风的效果。

  因此,刮痧时不出痧,不要着急,更不要过久、过重刮痧以致出痧才罢休。

49种症状禁止刮痧

  一、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者。因为刮痧会使人皮下充血,促进血液循环,这会增加心肺、肝肾的负担,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二、孕妇的腹部、腰骶部禁用刮痧,否则会引起流产。

  三、凡体表有疖肿、破溃、疮痈、斑疹和不明原因包块处禁止刮痧,否则会导致创口的感染和扩散。

  四、急性扭伤、创伤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禁止刮痧,因为刮痧会加重伤口处的出血。

  五、接触性皮肤病传染者忌用刮痧,因为这会将疾病传染给他人。

  六、有出血倾向者,如糖尿病晚期、严重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患者不要刮痧,因为这类患者在刮痧时所产生的皮下出血不易被吸收。

  七、过度饥饱、过度疲劳、醉酒者不可接受重力、大面积刮痧,否则会引起虚脱。

  八、眼睛、口唇、舌体、耳孔、鼻孔、乳头、肚脐等部位禁止刮痧,因为刮痧会使这些黏膜部位充血,而且不能康复。

  九、精神病患者禁用刮痧法,因为刮痧会刺激这类患者发病。

5背部刮痧的方法

  1、先刮督脉:用方形刮痧板的一角,板身与皮肤倾斜45度,由上至下(大椎~骶骨)刮拭督脉,每个动作重复5~8次,直至出痧。

  2、用刮痧板的角面分别刮拭与督脉紧邻的华佗夹脊穴所在的经络。

  3、用方形刮痧板的一角刮双侧肩胛缝,刮痧板紧贴皮肤,力度均衡渗透。

  4、刮膀胱经:先刮外膀胱经,后刮内膀胱经(内膀胱经在脊椎两侧各旁开1.5寸的位置,外膀胱经在脊椎两侧各旁开3寸的位置)。

  5、向下斜刮肋骨缝:刮五条至六条肋缝即可(不可刮在肋骨上),以督脉为刮拭起点,刮至肋骨下为止。

  6、化痧斑:用艾灸棒艾灸背部痧斑,目的是活血化淤、代谢体毒。

目录 置顶
目录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