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是一种严重的弥散性血栓性微血管病,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聚集消耗性减少,以及微血栓形成造成器官损害(如肾脏、中枢神经系统等)为特征。之前TTP预后差,病程短,不及时治疗病死率80~90%,随着血浆置换的临床应用,预后大大改观,病死率降至10~20%。

目录 1.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 3.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饮食注意什么 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该如何治疗和用药 5.如何诊断及鉴别诊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绝大多数患者是由于vWF蛋白裂解酶(vWFCP)异常所致。vWFCP 是正常止血过程中必须成在高剪切力血流状态时内皮细胞表现、血小板表面受体和vWF多聚体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导致血小板与内皮细胞粘附。vWF水平过高会造成慢性内皮细胞损伤,可导致血栓性疾病。

  1982年Joel Moake等最先从在TTP患者的血清中发现并证实了存在一种超大分子的vWF因子 (ultralarge multimers of von Willebrand factor, UL-vWF)。1996年,Furlan等学者从血清中分离出一种可以剪切vWF的金属蛋白酶,在临床的研究中也发现TTP患者缺乏这种蛋白酶。2001年,Geririseten等分别应用不同的方法纯化得到该酶,确定了该蛋白酶是属于ADAMTS (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ase with ThromboSpondin 1 repeats)金属蛋白酶家族成员,并命名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并将其基因定位于9q34位点。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深刻地揭示了TTP的发病与ADAMTS13有密切的关系,对于TTP发病机制的认识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明确。vWFCP(ADAMTSl3)在TTP发病中起病因学作用,而其活性降低只是表现,本质的因素是其质、量或抗体存在。

  ADAMTSl3缺陷,活性下降,形成过多超大的vWF多聚体,可触发病理性血小板聚集,导致TTP。根据病因可将TTP分为遗传性TTP和获得性TTP,后者又可根据病因是否明确分为特发性TTP和继发性TTP。遗传性TTP的基本原因为ADAMTSl3突变。遗传性TTP患者大部分是复合杂合子,也有个别纯合子的报道,还有部分血缘相关家族病例。大约10%的病例发生ADAMTS13基因突变,引起遗传性的蛋白酶缺乏,导致家族性隐性TTP。临床上70%-80%的TTP患者其ADAMTS13缺乏是获得性的,是由一种短暂的随疾病缓解而消失的循环型自身抗体所抑制,97%-100%的患者可检测出ADAMTS13自身抗体,该抑制性抗ADAMTS13自身抗体主要是IgG,部分是IgG1和IgG4亚型,也可以是IgM和IgA型。最近的研究表明,获得性TTP的抑制性自身抗体主要的作用位点在ADAMTS13的半胱氨酸富集区和间隔区,但也有仅仅直接攻击抗原表位的,主要是前导肽、凝血酶敏感区和补体结合区,这些研究结果提示,获得性ADAMTS13的缺失是一个多克隆的自身抗体反应。

  在获得性TTP中,分为特发性以及继发性,如可继发于感染、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骨髓移植和妊娠等多种疾病和病理生理过程。特发性TTP发病分子机制基本阐明,

2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

  1.血浆置换疗法 为首选的治疗方法。自1976年开始采用本法治疗TTP后疗效迅速提高,可达67%~84%,使TTP预后大为改观。认为它能去除体内促血小板聚集物、补充正常抗聚集物,应及早进行。一般用量为每天40~80ml/kg的新鲜冷冻血浆,至少5~7天。治疗有效(一般在1~2周内) 则血清LDH浓度下降,血小板增高 神经系统的症状恢复。通常在血清LDH浓度下降至400U/L时,即可停止血浆置换。血浆置换疗法中不宜用冷沉淀物,以免大量ⅤW因子触发血管内血小板聚集,输注血小板应列为禁忌。

  2.肾上腺皮质激素 单独使用这类药物对TTP的治疗效果较差。一般开始用泼尼松60~80mg/d,必要时增至100~200mg/d。不能口服者也可用相应剂量的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对急性原发性TTP的治疗意见不统一,激素可能加重血小板血栓的形成。亦有认为单用激素只有11%有效,应与其他方法合用才有较高疗效。

  3.免疫抑制剂 特别对PAIgG增高者常用长春新碱(VCR)。Schreeder等(1983)用长春新碱(VCR)治疗2例TTP都获得缓解,第1例经血浆置换疗法后部分收效,再作脾切除暂时有效,但经长春新碱(VCR)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Joel等(1985)报道1例57岁妇女慢性TTP并发ⅤW因子缺乏,经泼尼松、硫唑嘌呤及血浆置换治疗,21天后TTP缓解,ⅤW因子消失。

  4.抗血小板聚集剂 如吲哚美辛(消炎痛),阿司匹林(600~2400mg/d),双嘧达莫(潘生丁)(200~600mg/d),右旋糖酐-40(500ml,2次/d,共14天)。Myers等认为至少在部分TTP患者,抗血小板药物对TTP初次缓解和维持缓解起重要作用。因此抗血小板药在综合治疗中起辅助作用,取得缓解后作为维持治疗。疗程需长达6~18个月,停药过早易复发,单用抗血小板药疗效较差,常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合用。

3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饮食注意什么

  地榆胶衣蜜饮

  地榆50克,阿胶10克,花生衣、蜂蜜各30克。将地榆切片,焙炒成炭,与花生衣一同放入沙锅,加清水适量,浸泡片刻,水煎取汁,纳入蜂蜜、阿胶烊化饮服,每日1剂。可清热凉血,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皮肤出现瘀点或瘀斑,斑色鲜红,伴鼻出血,或牙龈出血、吐血、尿血、便血,或伴有心烦、口渴、小便短黄、大便秘结,或有发热,或见腹痛等。

  阿胶葛根藕粉羹

  阿胶15克,葛根粉30克,藕粉60克。将阿胶敲碎,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沸烊化,加葛根粉,拌和均匀,继续煨煮至沸,调入用冷水拌匀的藕粉,边加热边搅拌至形成羹状即成,每日1剂。可养阴清热,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紫癜较多,颜色鲜红,散在分布,病程较长,时发时止,常有流鼻血、牙龈出血,或伴有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心烦不宁、口干口渴、心慌盗汗、头晕耳鸣、神疲乏力等。

  连衣花生阿胶红枣饮

  连衣花生30克,红枣15枚,阿胶10克。将连衣花生择净,与红枣同入沙锅,加水适量,大火煮沸,改用小文煨煮1小时。阿胶洗净,入另锅,加水煮沸,待阿胶完全烊化,调入煨煮连衣花生的沙锅中,拌匀,煨煮至花生熟烂即成,每日1剂。可健脾益气、养血摄血,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紫癜反复发作,久病不愈,瘀斑颜色淡紫,常流鼻血、牙龈出血、面色苍白、口唇色淡、神疲乏力、饮食不香等。

  三七炖鸡

  三七15克,阿胶10克,母鸡肉150克,调味品适量。将三七切成薄片,母鸡肉切块,与姜片、葱段同入锅中,加水适量。大火煮沸,改小火炖至鸡肉熟烂,加入精盐等调味品,再炖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可活血化瘀,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瘀斑色紫深黯,面色黧黑,妇女月经量多,色紫有血块,头发枯黄无光泽,或伴有胸闷胁痛、下腹部胀痛、妇女痛经等。

  大枣花生猪蹄

  大枣40枚,猪蹄1000克,花生仁100克,调味品适量。先将大枣、花生仁洗净,浸润;另将猪蹄洗净,煮至四成熟捞出,用酱油拌匀,锅内放油烧至八成熟,将猪蹄炸至金黄捞出,放于沙锅内,注入清水,同时放入大枣和花生米及黄酒、葱、姜、花椒、盐等,武火烧沸后,转文火炖烂即成,每日1剂。可养血健脾,适用于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细胞减少症、产后缺乳等。

  鳖甲炖鸭

  白鸭1只,鳖甲50克,生地30克,牡丹皮12克,调味品适量。将鸭去毛杂、洗净,纳入诸药于鸭腹中,加清水适量炖至鸭肉烂熟后,去诸药,加入食盐、味精调味,食肉饮汤,每周2剂。可滋阴清热、宁络止血,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伴心烦、口渴、手足心热等。

  猪皮500克,白茅根印克(布包),冰糖适量。将猪皮切碎,加入煎好的白茅根水中炖至稠粘,再人冰糖拌匀,分4--5次食用,1日1次,连服数剂。本方清营解毒,适用于热毒郁营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水牛角30---60克。把水牛角削成薄片,加水煮2小时。1门分2--3次服。本方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效。

  红枣10~15枚,兔肉150--200克。同放炖锅内隔水炖熟,服用,亦可同放人瓦罐内煮烂,调味服食。本方补气摄血,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阿胶30克,黄酒、赤砂糖适量。将阿胶加入少量黄酒和水,置水锅上炖溶化后,调入赤砂糖。每日2次分服,连服7天。本方滋阴降火,适用于阴虚内热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鸡血藤30克,当归12克,商陆(先煎3小时)20克,墓头回23克,仙鹤草30克,侧柏叶15克,生黄芪120克,生地60克,生甘草30克。水煎服,日I剂,分2次服。本方浙江中医苏尔元方,功能补气培脾,活血化瘀,适用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黄芪、党参、当归各20克,肉蔻、熟地各18克,肉桂、熟附块各12克,山药15克,仙鹤草30克,阿胶(烊化)12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本方为湖北中医黎志远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方

  饮食调理

  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及易消化饮食为主,避免进食粗硬食物及油炸或有刺激的食物,以免易形成口腔血泡乃至诱发消化道出血。多食含维生素C、P的食物。有消化道出血时,更应注意饮食调节,要根据情况给予禁食,或进流食或冷流食,出血情况好转,方可逐步改为少渣半流、软饭、普食等。同时要禁酒。

  1.发病较急,出血严重者需绝对卧床。缓解期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劳,避免外伤。

  2.慢性紫癫者,则可根据体力情况,适当进行锻炼。

  3.饮食宜软而细。如有消化道出血,应给予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宜凉不宜热。

  4.脾虚可稍多进肉、蛋、禽等滋补品,但亦要注意不要过于温补。

  5.有热可给蔬菜水果、绿豆汤、莲子粥,忌用发物如鱼、虾、蟹、腥味之食物。

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该如何治疗和用药

  治疗措施

  1.一般疗法:急性病例主要于发病1~2周内出血较重,因此发病初期,应减少活动,避免创伤,尤其是头部外伤,尤其是头部外伤,重度者卧床休息。应积极预防及控制感染,阿司匹林可致出血,亦须避免。给予足量液体和易消化饮食,避免腔粘膜损伤。为减少出血倾向,常给大量维生素C及P。局部出血者压迫止血。一般病例不需给以特殊治疗。若出血严重或疑有颅内出血者,应积极采取各种止血措施。慢性病例出血不重或在缓解期均不需特殊治疗,但应避免外伤,预防感染,有时轻微呼吸道感染即可引起严重复发。对出血严重或久治不愈者应进行如下特殊疗法。

  2.输新鲜血或血小板:仅可作为严重出血时的紧急治疗。因患者血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输入的血可很快破坏,寿命短暂(几分钟至几小时)。故输血或血小板不能有效提高血小板数。但有人认为输入血小板后可迅速降低毛细血管脆性,而减轻出血倾向。

  3.肾上腺皮质激素:一般认为激素的疗效系由于:①降低毛细胞细血管通透性,减少出血倾向;②减低免疫反应,并可减少PAIgG的产生及抑制脾脏单核巨噬细胞对附有抗体血小板的吞噬作用。故在ITP患者早期应用大量激素后,出血现象可较快好转。目前仍主张在发病1个月内(特别是2周内)病情为中度以上或发病时间虽长,但病情属重度以上的病人应给予激素治疗。用药原则是早期、大量、短程。一般用强的松60mg/m2·d(2mg/kg·d)分2~3次或清晨一次口服。若出血严重,强的松可用至120mg/m2·d口服或用氢化可的松400mg/m2·d或氟美松10~15mg/m2·d静脉点滴,待出血好转即改为强的松 60mg/m2·d。一般用药3周左右,最长不超过4周,逐渐减量至停药。

  4.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点:对重茺以上出血病儿,亦可静脉点滴输入大剂量精制丙种球蛋白(IgG),约0.4g/kg·d,连用5天。约70%~80%的病人可提高血小板计数,特别对慢性患者有暂代切脾手术的倾向。但此种精制品费用昂贵,一时不易推广。

  5.免疫抑制剂:激素治疗无效者尚可试用:①长春新碱每次1.5~2mg/m2(最大剂量2mg/次)静脉注射每周一次;或每次0.5~1mg/m2加生理盐水250ml缓慢静脉滴注,连用4~6周为1疗程。用药后血小板可见上升,但多数病人停药后又下降,仅少数可长期缓解。因疗效短暂,故较适用于手术前准备。②环磷酰胺2~3mg/kg·d口服或每次300~600mg/m2静脉注射,每周1次。有效时多在2~6周,如8周无效可停药。有效者可继续用药 4~6周。③硫唑嘌呤1~3mg/kg·d,一般一个月后方可显效。这些免疫抑制剂可与皮质激素合用。

  6.其它药物:近年来国内外试用炔羟雄烯异恶唑(达那唑Danazol,DNZ),这一非男性化人工合成雄激素,治疗顽固性慢性ITP患者,即刻效果尚好,维持效果时间较短,故对准备切脾手术而需血小板暂时上升者有一定价值。其作用现认为可调整T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从而降低抗体的产生,并可减少巨噬细胞对血小板的消除。

  7.脾切除疗法:脾切除对慢性ITP的缓解率为70%~75%。但应严重掌握手术指征,尽可能推迟切脾时间。

5如何诊断及鉴别诊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根据病史、皮肤黏膜出血症状,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寿命缩短,巨核细胞总数增加或正常,血清中检出抗血小板抗体(pa igg、m、a),无明显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并排除其他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即可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临床常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1)再生障碍性贫血:表现为发热、贫血、出血三大症状,肝、脾、淋巴结不大,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伴有贫血者相似,但一般贫血较重,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多减少,网织红细胞不高。骨髓红、粒系统生血功能减低,巨核细胞减少或极难查见。

  (2)急性白血病:itp特别需与白细胞不增高的白血病鉴别,通过血涂片中可见各期幼稚白细胞及骨髓检查即可确诊。

  (3)过敏性紫癜:为对称性出血斑丘疹,以下肢为多见,血小板不少,一般易于鉴别。

  (4)红斑性狼疮:早期可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怀疑时应检查抗核抗体及狼疮细胞(lec)可助鉴别。

  (5)wiskortt-aldrich综合征:除出血及血小板减少外,合并全身广泛湿疹并易于感染,血小板粘附性减低,对adp、肾上腺素及胶原不发生凝集反应。属隐性遗传性疾病,男婴发病,多于1岁内死亡。

  (6)evans综合征:特点是同时发生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和溶血性贫血,coomb´s试验阳性,病情多严重,多数病人经激素或脾切除治疗有效。

  (7)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见于任何年龄,基本病理改变为嗜酸性栓塞小动脉,以前认为是血小板栓塞,后经荧光抗体检查证实为纤维蛋白栓塞。这种血管损害可发生在各个器官。临床上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性出血和溶血性贫血,肝脾肿大,溶血较急者可发热,并有腹痛、恶心、腹泻甚至出现昏迷、惊厥及其他神经系症状。网织红细胞增加,周围血象中出现有核红细胞。血清抗人球蛋白试验一般阴性。可显示肾功能不良,如血尿、蛋白尿、氮质血症、酸中毒。预后严重,肾上腺皮质激素仅有暂时组合缓合作用。

  (8)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严重细菌感染和病毒血症均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各种脾肿大疾病、骨髓受侵犯疾病、化学和药物过敏和中毒(药物可直接破坏血小板或抑制其功能,或与血浆成分合并,形成抗原复合物,继而产生抗体,再由抗原抗体发生过敏反应,破坏血小板。过敏反应开始时可见寒战、发热、头痛及呕吐等)、溶血性贫血均可伴有血小板减少,应仔细检查,找出病因,以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鉴别

相关资讯
目录 置顶
目录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