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治疗老年焦虑症

  老年人焦虑症的治疗该如何进行?焦虑症在如今的社会中发病率是非常高的一种疾病,很多患者如今都被焦虑症所困扰。那么老年人出现了焦虑症可以进行治疗吗?关于老年人焦虑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介绍吧!

目录 1.哪些性格的妈妈更容易患上焦虑症 2.​怎么治疗老年焦虑症 3.五种轻度焦虑症的自我调节方法 4.老年焦虑症会导致哪些严重危害 5.老年人常因孤独而焦虑

1哪些性格的妈妈更容易患上焦虑症

  1、性格要强,追求完美的妈妈,这类妈妈们很要强,或许在家里是“女强人”,处于强势地位,家里的人都要听她使唤。要强的人目标高,要求高,追求完美,擅长攀比,总把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比较。如果自己的孩子不个性,或成绩不好,这类妈妈整天唉声叹气,每天感到很无奈。焦虑症就慢慢来了。

  要强的妈妈总觉得孩子早晨起床穿衣服不够快,于是三下五除二地为他搞定;总觉得孩子自己系的红领巾不好看,于是干脆自己出手解决问题;总觉得孩子受批评让自己没面子,就索性教孩子撒谎。

  妈妈是个董事长,孩子就是执行命令的总经理,根据现在孩子的生活规律,周一至周五要上课,晚上要做作业,周六和周日要上兴趣班,生活忙碌起来就像个十足的总经理,但一切都要听妈妈的安排。这样的孩子缺乏自主的意识,缺乏自立锻炼,反正,妈妈很能干,说什么都能算!所以,妈妈不要太要强,孩子自己的事情,尽量要他自己去完成吧!

  2、单亲妈妈,这类妈妈由于感情不稳定,自身会受到较大的心理压力。离婚后,对于女人是一种感情伤害,一般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过来。离婚的女人再婚也不是很容易。所以此类妈妈们如果自身心理调整不好,就容易患有焦虑症。如果孩子的教育再出现问题的话,就更单亲妈妈一个心理挫伤,焦虑会更加严重起来。

  3、自卑悲观的妈妈,此类妈妈性格大多比较内向,细腻敏感,一遇到困难就觉得害怕。如果自己的孩子不爱听话,成绩不是顶呱呱,或者成绩比较差,就容易对孩子充满悲观情绪。出了教育难题,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好,不会从自身找原因。

2​怎么治疗老年焦虑症

  1、治疗老年焦虑症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首先要乐天知命,知足常乐。古人云:“事能知足心常惬。”老年对自己的一生所走过的道路要有满足感,对退休后的生活要有适应感。不要老是追悔过去,埋怨自己。理智的老年人不注意过去留下的脚印,而注重开拓现实的道路。焦虑症的治疗其次是要保持心理稳定,不可大喜大悲。凡事想得开,要使自己的主观思想不断适应客观发展的现实。其三是要注意“制怒”,不要轻易发脾气。

  2、老年焦虑症的治疗要学会自我疏导。轻微焦虑的消除,主要是依靠个人,当出现焦虑时,首先要意识到自己这是焦虑心理,要正视它,不要用自认为合理的其他理由来掩饰它的存在。其次要树立起消除焦虑心理的信心,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运用注意力转移的原理,及时消除焦虑。

  3、焦虑症的治疗要学会自我放松。如果感到焦虑不安时,可以运用自我意识放松的方法来进行调节,具体来说,就是有意识地在行为上表现得快活、轻松和自信。比如说,可以端坐不动,闭上双眼,然后开始向自己下达指令:“头部放松、颈部放松”,直至四肢、手指、脚趾放松。运用意识的力量使自己全身放松,处在一个松和静的状态中,随着周身的放松,焦虑心理可以慢慢得到平缓。

3五种轻度焦虑症的自我调节方法

  一、解释法:由于焦虑症患者多有预期性焦虑,对未来的焦虑发作产生预期恐惧。如果患者能够主动配合心理医生,耐心倾听医生对疾病性质的解释,有助于减轻心理负担,预防焦虑症的发生。

  二、放松法:放松法治疗是一种教会患者如何进行肌肉和情绪放松的方法。患者可以通过学习和掌握呼吸调节、放松全身肌肉的方法来消除杂念。这对焦虑状态性发作者有很好的效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在生物反馈治疗仪的检测下,进行放松训练。

  三、指压治疗:据说指压许多穴位有助于镇静机体和平静思维。可请教专业指压医师。对特殊部位进行指压的有效性取决于焦虑的潜在原因。

  四、放声大喊:在公共场所,这方法或许不宜。但当你在某些地方,例如私人办公室或自己的车内,放声大喊是发泄情绪的好方法。不论是大吼或尖叫,都可适时地宣泄焦躁。

  五、保持睡眠充足:多休息及睡眠充足是减轻焦虑的一剂良方。这可能不易办到,因为紧张常使人难以入眠。但睡眠愈少,情绪将愈紧绷,更有可能发病,因为此时免疫系统已变弱。

4老年焦虑症会导致哪些严重危害

  一、交感和附交感神经系统失调:患者出汗、晕眩、呼吸急促、心跳过快、身体发冷发热、手脚冰凉或发热、胃部难受、大小便过频、喉头有阻塞感。

  二、连续头晕或暂时失去记忆、直肠出血、脉搏加速、手掌冒汗、慢性背痛、颈痛、慢性或严重头痛、哆嗦、荨麻疹、情绪过度紧张无法接受、失眠等症状。

  三、焦虑或坐立不安:焦虑可以引起缺乏耐心和愤怒。也使人难以应付;难以集中精力和正常思维,并且即使是低度的压力。往往会出现自杀念头。

  如入睡困难、做恶梦、易惊醒、面色惨白或潮红、易出汗、四肢发麻、肌肉跳动、眩晕、心悸、胸部有紧压感或窒息感、食欲不振、口干、腹部发胀并有灼热感、便秘或腹泻、尿频、月经不调、性欲缺乏等。四、伴有睡眠障碍和植物神经紊乱现象。

  五、睡眠障碍:焦虑症患者对生活和工作的压力难于承当。常伴有情绪紧张,经常不时压抑自己来适应社会。失眠症状,或恶梦频繁,易惊醒等睡眠问题;有的患者夜间鼾声大作,醒后自感彻夜不寐,缺乏睡眠感。

  六、自杀念头:焦虑症患者。感觉所有人都在针对自己,经常的会显得人比较疲惫。自己比较自卑,感觉自己与世界格格不入,从而发生种种不合实际的焦虑想法,折磨自己,常有自杀的念头。

  七、抵抗力降低:严重的焦虑症患者经常会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身体无法及时补充营养,时间已久。加上焦虑带来的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功能混乱,感染上疾病是最容易发生的

  八、增加癌症发生率:精神心理因素并不能直接致癌。增加癌症的发生率。但它却往往以一种慢性的继续性的抚慰来影响和降低肌体的免疫力。

5老年人常因孤独而焦虑

  一、成瘾,但不能自拔

  因长期使用苯二氮卓类(安定、佳静安定、氯硝安定等)药物,病人不同程度上瘾。尤其静脉注射此类药物,虽然病人很快进入舒服、轻松、能睡状态,但成瘾迅速,难以戒断。一旦停药,病人反应强烈,他们甚至跪倒在地,露出令人怜悯的目光,不断央求:“给我打针,给我打针吧”由此可见,成瘾使病情更加恶化,病人却蒙在鼓里。

  二、依赖,但意识不到

  依赖医院,依赖亲人。病人常在儿女们的搀扶簇拥下,由西医转到中医,由门诊转到住院处,一年四季时常看医生,或住上几次院。儿女们付出很大精力,病情却不见好转,甚至愈演愈烈。这种现象解释为“后增益效应”,即神经症(包括焦虑症)产生后,病人缺乏安全感,需要呵护关照,达到精神上和物质条件上的满足。南辕北辙式的过度治疗和家人无微不至的照料,使病人因病“受益”,于是神经症持续下去。

  三、担忧,但不现实

  身体本无疾病,或有一点无伤大雅的小病,却担忧自己的病治不好,不断地问医生;担忧看病花钱多,其实病人家境好,儿女都劝其别心疼钱;过分不放心老伴,不放心儿孙等等。提示“杞人忧天”式的恐惧担忧是焦虑症的核心症状。其主要表现是,与现实处境不符的持续恐惧不安和忧心忡忡。

  四、自杀,但事先不隐瞒

  许多病人说,宁可断胳膊断腿,也比得焦虑症强。因老年人耐受性差,经不住折磨,一些病人最终选择了自杀。他们毫不隐瞒自杀想法,经常唠叨:实在受不了这个罪,不行,我得去死,你们谁也帮不了我。他们让家人去买安眠药,甚至商量怎么个死法。无论家人怎样劝说,帮其找乐,悲剧还是发生了。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