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药物性肝病的饮食注意事项

  老年人药物性肝病的简称就是药肝,这种病和其他的疾病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是由于长期服用药物或者药物里面的代谢产物损害肝脏引起的,它不仅仅发生在有肝病史的患者身上,还会发生在以往就有严重疾病或者没有肝病史的健康的人身上,患这种病主要表现就是肝细胞会坏死。

目录 1.药物性肝病的病因 2.​老年人药物性肝病的饮食注意事项 3.​老年人药物性肝病吃什么好 4.药物性肝病的检查 5.药物性肝病如何预防

1药物性肝病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能引起不同程度肝损害的药物有数百种,其中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如氯丙嗪,安定等,化学疗法药物如磺胺类,异烟肼,利福平,对氨基水杨酸等,抗生素如四环素,红霉素等,解热镇痛药如吲哚美辛,保泰松,对乙酰氨基酚,水杨酸类等,抗癌药如甲氨蝶呤,6-巯基嘌呤,5-氟尿嘧啶等较为常见;其他如睾酮类,雌激素类,某些黄体酮避孕药,口服降糖剂甲苯磺丁脲等,抗甲状腺药,以及某些中药如黄药子,苍耳子等也可造成药物性肝损害。

  (二)发病机制

  药物在肝脏内进行代谢,通过肝细胞光面内质网上的微粒体内一系列的药物代谢酶(简称药酶,包括细胞色素P-450,单氧化酶,细胞色素C还原酶等)以及胞浆中的辅酶Ⅱ(还原型NADPH),经过氧化或还原或水解形成相应的中间代谢产物(第Ⅰ相反应),再与葡萄糖醛酸或其它氨基酸结合(第Ⅱ相反应,即药物的生物转化),形成水溶性的最终产物,排出体外。最终代谢产物的分子量大于200的经胆系从肠道排出,其余的则经肾脏泌出。

  药物引起肝脏损伤的机制可能为:①药物及其中间代谢产物对肝脏的直接毒性作用,这类药肝可以预知;②机体对药物的过敏反应或对药物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cy)生成的中间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是机体对药物及代谢产物或对药物及代谢产物与肝内大分子共价结合的复合物产生的免疫反应。这类药肝是不可预知的。

  药肝的发病机制可通过改变肝细胞膜的物理特性(粘滞度)和化学特性(胆固醇/磷脂化),抑制细胞膜上的K+,Na+-ATP酶、干扰肝细胞的摄取过程、破坏细胞骨架功能、在胆汁中形成不可溶性的复合物等途径直接导致肝损伤,也可选择性破坏细胞成分,与关键分子共价结合,干扰特殊代谢途径或结构过程,间接地引起肝损伤。

2​老年人药物性肝病的饮食注意事项

  老年人药物性肝病的简称就是药肝,这种病和其他的疾病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是由于长期服用药物或者药物里面的代谢产物损害肝脏引起的,它不仅仅发生在有肝病史的患者身上,还会发生在以往就有严重疾病或者没有肝病史的健康的人身上,患这种病主要表现就是肝细胞会坏死。

  现在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肝病的一些注意事项,尤其是饮食方面的问题,在肝病患者接受治疗的时候由于不注意饮食,往往会造成病情的加重或者是病情的反复,下面我们看看药肝的饮食禁忌。

  一、肝病饮食禁忌饮酒:酒精中的亚硝胺可使肝脂变性和致癌。因此,肝炎病人应滴酒不沾,以免肝脏受损。

  二、忌生冷:肝病患者本来正气不足,脾胃虚弱,生冷食物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特别是肝硬化或肝腹水的患者,生冷食物往往会造成肠炎,蛋白随腹泻丢失出现腹水或腹水量增大,故肝病饮食禁忌食用生冷和不卫生食物,以免出现腹水或腹水量增大。

  三、肝病饮食禁忌油腻,鸡蛋,豆制品:肝病患者往往伴有胆囊炎,特别是肝硬化患者绝大多数都有胆囊壁继发性改变,油腻,鸡蛋,豆制品有碍胆汁的排泄,所以过食这类食品会出现胁痛,腹胀,嗳气或加重症状,故应尽量少吃。

  四、忌辛燥:肝体阴而用阳,性喜条达而恶燥。肝病饮食禁忌皮蛋、魔芋,辣椒、大碱、雄鸡、红鲤鱼等辛燥食物,食后会引起肝病的反弹或病情加重。

  肝病患者除了以上这些要注意之外,还有很多要注意的问题,在平时饮食中还应该注意不要吃或者少吃动物的肝脏,另外,患有药物性肝病的老年人应该多吃一些一些清淡的东西,不能多吃盐,再者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和饮食习惯。

3​老年人药物性肝病吃什么好

  1、患者应该多吃一些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比如肉类、鱼类、蛋类、奶类、各种豆制品等等,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

  2、患者应该限制高糖、高脂肪类食物的摄入,否则可能会在肝脏处堆积,形成脂肪肝,从而加重病情。

  3、患者应该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水果,比如南瓜、胡萝卜、菠菜、黄瓜、西红柿、苹果、葡萄等,一方面,能够补充人体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另一方面,还能够预防病情恶化,促进病情恢复。

  4、患者应该多吃一些菌类食物,比如木耳、香菇、蘑菇等,不但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还有抑制肿瘤、抗癌的作用。

  另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不能多吃油炸、油腻、辛辣、有刺激性的食物。

4药物性肝病的检查

  实验室检查

  (1)各种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均为阴性。

  (2)血清胆红素,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胆汁酸,血清胆固醇等可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血浆白蛋白可降低,严重者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活动度降低,血氨升高,血糖降低等,血白细胞总数升高(约占21%),正常或减少。

  (3)有过敏反应的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细胞增多(>6%的占有35%),药物诱导淋巴细胞转化试验阳性率可达50%以上。

  影像学检查

  1.B型超声检查:是否选做,根据病情而定,它对脂肪肝,肝硬化,肝肿瘤以及肝血管病变的诊断有帮助。

  2.CT检查:指征及其意义与B超相似。

  3.肝活组织检查:可确定肝损害病理类型,但不能确定是否为药物所致。

5药物性肝病如何预防

  1.掌握用药指征 临床医师应熟悉所用药物的性能及肝脏毒性,尽量少用或不用对肝脏有毒性作用的药物,禁忌在指征不明确时滥用药物及长期大量用药。

  2.了解患者用药史 用药前详细询问病史,特别是肝病、饮食、接触工业化学毒物、肾脏疾病及过敏史等,对有药物性肝病史的患者,应避免再度给予相同或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

  3.用药前还应注意患者的个体状况 考虑到全身情况、年龄、性别、生理及病理状态、营养情况、药物的耐受性、精神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对肝、肾病患者、新生儿、妊娠等患者,药物的选择使用和剂量应慎重考虑。

  4.考虑并发病对肝脏的影响 肝病患者常易合并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致病因子的感染,这些因子本身及其代谢产物会加重肝脏的负担。从免疫学观点看,这些感染常有细胞免疫发生,大量淋巴因子产生可导致肝细胞坏死。如合并中枢神经、心血管、消化、内分泌及泌尿系统疾病时,亦增加了用药的复杂性。

  5.用药时避免下列情况 避免空腹或饥饿状态下服药;营养缺乏者,避免使用有肝毒性的药物;用药期间避免大量饮酒、或饮酒后服药;中年以上患者对药物解毒能力下降,应严密监测肝功能变化;所用药物应尽量避免与苯巴比妥或氯丙嗪长期同服;麻醉药、安眠药、镇痛药、磺胺类不宜长期服用。

  6.监测用药过程 加强用药过程中的监护,注意监视各种毒性反应及不良反应,定期检测血象、尿液、胆红素、转氨酶、ALP等。特别是新药试用期内更应如此。

  7.以往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的患者 化学合成的新药,即使无中毒病例报告,仍有发生过敏性肝损害的危险;含同种或异种蛋白的生物制剂,偶可发生过敏性肝损害;凡用药量大或时间长者,产生过敏的机会增多;处于细菌感染高潮期或切除肿瘤不久者,易发生药物过敏反应。

  8.利用或避开药物的相互作用来防止不良反应 可用皮质激素来防止或减轻大多数药物性肝损害;联苯双酯与抗肿瘤药合用可预防药物性肝损害;对氨基水杨酸能阻滞异烟肼的乙酰化,减轻其肝损害;半胱氨酸能恢复谷胱甘肽的储备,可减轻对乙酰氨基酚的毒性;由于巴比妥在肝内分解,故某些药物与巴比妥类同服时可加重肝损害,应避免;已有肝功能异常者,如用吗啡类、巴比妥类、蛋氨酸、氨盐、麻醉药、强利尿药易诱发肝性脑病,应禁用;长期使用四环素及皮质激素类药物,易引起脂肪肝。

  9.停药 一旦出现肝损害,应立即停药。

  10.肝脏疾病患者用药的注意事项 肝功能受损时,药物半衰期延长,可造成药物体内蓄积,毒性增加,故应调整给药方案,降低剂量或延长用药间隔,尤其是对那些从肝脏代谢消除且不良反应多的药物更应注意。如肝功能不良者应用氯霉素,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生率增加。肝病患者合并心功能不全、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时应用洋地黄治疗时,宜选用主要由肾脏排泄的地高辛,而不宜选用主要由肝脏排泄的洋地黄毒苷,以免蓄积中毒。肝病患者合并感染结核菌时,可考虑使用乙胺丁醇、环丝氨酸、卷曲霉素等肝损害作用很小的抗结核药物,而尽量避免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肝毒性较明显的药物。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