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个宝宝都是家长们的心头肉,但是冬季气候寒冷,很多的小孩发烧呕吐是在正常不过的了!那么宝宝呕吐发烧怎么回事呢,生活中大家首先要了解清楚小孩发烧吐是什么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进行治疗哦,宝宝发烧千万别犯大错误,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1.小孩发烧吃什么食物 2.小孩发烧呕吐宝宝发烧千万别犯大错误 3.38.5℃以下勿用退烧药 4.宝宝发烧有五大误区 5.小孩发烧的禁忌有哪些
1小孩发烧吃什么食物
(1)某些变态反应,例如疫苗接种、输液和输血的变态反应、异体血清以及过敏反应等都可以引起急性高热;
A 新鲜的果汁
把新鲜的水果榨成汁,然后把这种水分多,维生素丰富的果汁给宝宝喝。不仅能补充宝宝体内的维生素,还可以给宝宝开胃。促进发烧的宝宝吃东西的食欲。
B 给宝宝吃绿豆汤
很多父母认为绿豆汤主要的功效是解暑的,其实除了解暑,绿豆汤有很多的益处。给发烧的宝宝吃绿豆汤,有利于降低过高的体温,减轻宝宝的心烦气燥,让发烧的宝宝尽快退烧。
C 给宝宝吃鸡蛋羹
把鸡蛋打碎后,加入一定的水,然后放在锅里煮熟,切忌给发烧的宝宝吃生鸡蛋,因为生鸡蛋里含有一定的细菌,会加重宝宝的病情。而煮熟的鸡蛋不仅不会加重宝宝的病情,还可以给发烧的宝宝补充蛋白质,帮助宝宝消化食物。
D 给宝宝吃西瓜汁
春季不是西瓜的生产季节,西瓜的价格比较高,但是为了给发烧的宝宝补水,帮助发烧的宝宝清热排毒,妈妈们多花几个钱也没关系。
E 给宝宝吃牛奶或者其它流质食物
宝宝在发烧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水分,所以这个时候就要给孩子补水,如果光给孩子喝水,孩子因为水的淡味可能不乐意喝,这个时候可以给孩子喝有甜味或一定酸味的牛奶和其它流体食物,帮助孩子补充水分,防止发烧的宝宝脱水。
2小孩发烧呕吐宝宝发烧千万别犯大错误
发热只是疾病的症状之一,退热处理主要是为了改善身体的舒适度,有时并不能缩短疾病病程,甚至可能延长疾病的持续时间。而且,退热药使用后要想达到稳定的、完全退热目的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只有抑制或者杀灭引起发病的病原体,孩子才有可能完全退热。
家长在护理时可不能陷入以下5大误区,影响宝宝的康复哦!
酒精擦浴采取酒精擦浴方法不可取,因为小儿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薄嫩,通透性较强,角质层发育不完善,皮下血管相当丰富,血液循环较为旺盛。发热处于高温持续状态时,全身毛细血管处于扩张状态,毛孔张开,对涂在皮肤表面的酒精有较高的吸收和透过能力,因此酒精经皮肤更容易吸收。
①引起酒精中毒
如果酒精擦拭时间较长,擦拭面积又大,致使酒精经皮肤大量吸收入血,婴幼儿肝脏功能又发育不健全,容易产生酒精中毒。
如果酒精浓度过高会造成脑及脑膜充血水肿水,引起精神兴奋,出现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酒精中毒症状,严重者因呼吸麻痹、重度缺氧而死亡。
②加重低氧血症
另外,酒精挥发得快,使体表迅速降温,孩子可能全身颤抖,而引起体温再次升高。酒精擦浴和过凉的冷水擦浴的寒冷刺激一样,都可以引起外周血管收缩,毛细血管压力增加,使肺循环阻力增大,加重低氧血症。
③引起全身不良反应
有些孩子可能会对酒精过敏,而引起全身不良反应,如皮疹、红斑、瘙痒等。个别孩子因酒精擦浴兴奋迷走神经,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甚至引起心室纤颤及传导阻滞而导致心跳骤停。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证明,在发热时(38℃~41℃)用酒精擦浴降温是不科学的,这样做违反了发热的生理调节机制,不仅无效,且可能使患儿发生颤抖,加重肺炎和其他疾病。所以,世界卫生组织不主张用酒精擦浴进行退热处理。
冰袋退热
有的家长还喜欢使用头枕冰袋、冷水袋,用冷水袋或冰袋放置在腋下、颈部两侧、腹股沟以及额部等方法降温。这样使用冰袋有可能引起婴幼儿寒战,尤其是小婴儿更容易发生,反而促使温度升高,因此不建议使用。
退热针
不建议使用退热针(包括早已经淘汰的安乃近、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因为这些退热针剂注射后会导致孩子大量出汗,极易发生虚脱甚至休克。过敏体质的孩子还会出现过敏性皮疹,轻者可见荨麻疹、渗出性红斑,重者发生剥脱性皮炎,更为严重的可引起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其致死率极高,所以儿童应禁止使用这类药物。
338.5℃以下勿用退烧药
小儿发热,当体温介乎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超过39℃为高热,超过41℃为超高热。当孩子出现发烧时,家长应密切监测患儿体温波动,当体温在38.5℃以下时,先别急于用退烧药,可以采用多饮水、温水擦身等办法进行降温。
(1)温水擦身体:用温水擦拭患儿的身体,如脖子两侧、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通过的部位,以便散热降温。
(2)使用退热贴、退热栓等。将退热贴贴在患儿额头或颈部,通常15-20分钟后体温开始下降。
(3)尽量多喝水。发烧是一个身体消耗水分的过程,因此要多喝水补充水分,以免脱水。多喝水多排尿也能将身体里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
发热只是疾病的症状之一,使用退热药是治标的一种医疗手段,而且退热药使用后要想达到完全退烧目的需要一定时间。只有借助人体自身的抵抗力,或针对病因治疗,孩子才有可能完全退烧。所以家长不能心急而频繁给孩子使用退热药,或随意给孩子服用抗生素。
4宝宝发烧有五大误区
误区一:通过“捂热”出汗退热
常听一些家长说:“吃点药,捂一会,等汗出来就不烧了”,也还有一些家长觉得孩子发烧怕冷,因此要穿多点、盖多点,于是里三层、外三层地把孩子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只露出一个憋得红彤彤的小脸蛋,通过捂热出汗来退热的家长也不少,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孩子在发烧的时候,末梢循环变得较差,手脚摸起来可能会有些凉凉的,但这并不是因为孩子穿得不够多。而且孩子在发烧的时候,包得严严实实反而会影响到机体的散热,使体温上升,甚至处于高热状态,在高热时末梢血管可代偿性扩张,使出汗增多,同时机体代谢亢进,耗氧量增加,加之宝宝长期在这种闷热的高热环境中,处于缺氧状态,长时间下来,极有可能会导致机体多器官、多系统受累。
正确做法:当孩子发烧时,把孩子的衣服略微解开,使其充分散热,并注意室内空气保持流动,但要注意宝宝手脚的保暖。
误区二:孩子发高烧了也要等医生看了再处理
有些家长担心给孩子吃了退烧药后会影响医生对病情进行准确的判断,或者不知道该给孩子用什么药,于是,孩子都已经烧得小脸蛋通红了也还是不给孩子积极降温,非要等到见了医生不可,或者是孩子都已经发高烧了,在家不处理就直接抱过来医院,在诊室外焦急地等候。
正确做法:如果孩子已经发烧到38.5℃以上了,就应该积极先给孩子降温,尤其是已经高烧的宝宝,如果长时间高烧不处理的话,容易造成孩子高热惊厥、晕厥等的发生。
误区三:一发烧马上用退烧药
有些家长一见到孩子发烧,就马上给孩子服用各种退烧药,吃药后没有马上见效时,又立即换另一种退烧药。其实这也是不正确的。
正确做法:一般来说,孩子的体温在38.5℃以下,我们都是建议物理降温为主,超过38.5℃了才在物理降温的同时给予退烧药。目前市面上的退烧药品种繁多,家长在选用时,最好选用儿童剂型的退烧药,尤其是小婴儿,可以选用一些滴剂类的退烧药。在使用退烧药的过程中,家长也要需要注意了,如果服用了退烧药后孩子体温还是没有降下来,也不能马上再用一次退烧药或者更换其他退烧药,要间隔4-6个小时之后才能再服用退烧药,同时,也要注意多喝水,以利于降温。
误区四:发烧不能洗澡或发烧用冷水擦浴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发烧了,不能洗澡,洗澡的话很容易着凉,还有一些家长则认为,孩子发烧的话,帮他用冷水擦浴一下,就可以帮助他降温了,其实这两种做法都是不正确的。
正确做法:发烧的孩子洗温水澡更有利于散热,如果洗澡不便的话,用温水擦浴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降温方法。用温水洗浴或擦浴后要迅速擦干全身,并换上干爽的衣服,以免着凉。
误区五:用肉汤补充营养
高烧也可以导致各种营养素的代谢增加,氧消耗量增加,因此注意给宝宝补充营养是对的。但是通过给宝宝喝肉汤的方法补充营养的做法却是错误的。因为高烧使消化酶的活性降低,影响宝宝的消化功能,此时吃油腻的食物,不仅不能吸收,反而会引起呕吐或腹泻,加重身体的缺水。
在宝宝发烧的时候,应该给宝宝以流质、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例如稀粥、菜汤、果汁、鸡蛋羹等。另外,还要给宝宝充足的水喝,最好是盐水。这样做一方面可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另一方面可达到降温的目的。
5小孩发烧的禁忌有哪些
1、别用被子捂汗
退烧有的妈妈认为宝宝发烧需要捂,捂出汗疾病就好得快,其实捂汗要分情况。如果宝宝手脚冰凉,捂汗是有好处的,但如果宝宝身体发烫,捂太久会影响散热,引起“捂热综合征”,严重时还会诱发高热惊厥和缺水。所以,当宝宝手脚发烫时千万不要捂汗。
2、禁用酒精擦浴
退烧宝宝体温高,用酒精擦拭能使体温迅速降低,但如果擦拭时间过长,皮肤大量吸收酒精,容易酒精中毒,所以,为避免宝宝因酒精中毒,妈妈最好不用这种方法退热。
3、发烧不可使用抗生素
虽然90%以上的感冒发烧都是由病毒引起,且抗生素对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然而,滥用抗生素会产生耐药性,不利于治疗疾病,所以,妈妈们千万别在宝宝感冒发烧时盲目对宝宝使用抗生素。
4、发烧别去打退烧针
很多小诊所会给发烧病人打退烧针,但一般的感冒发烧通过物理降温或口服药物就可以缓解,打退烧针没有必要,还会带来额外风险。退烧针含有安乃近和地塞米松两种成分,对宝宝的健康存有潜在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