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的宝宝注重力不集中,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旁边有什么好玩的事就会让他忘记初衷。边干边玩,做什么事总是磨磨蹭蹭的,许多父母为此头疼不已,那么,如何改善宝宝磨蹭呢?
目录 1.宝宝说耳朵痛要怎么办才好 2.小妙招让宝宝不再磨蹭 3.父母别这样教宝宝学说话 4.宝宝学习说话的四个禁区 5.宝宝舌系带过短会影响说话
1宝宝说耳朵痛要怎么办才好
如果宝宝老说耳朵疼,要警惕是不是中耳炎来袭。
中耳炎不仅导致听力下降,甚至可能引起面部神经麻痹、颅内感染(如脑膜炎)等并发症。新生儿比成人更容易中招,因为他们免疫力较差,难以抵御上呼吸道感染,进而诱发中耳炎;此外,儿童的耳咽管短、宽、平,口鼻腔里的液体很容易返流到中耳腔,引起感染。
如果宝宝得了中耳炎,除了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妈妈们在给孩子洗澡时得用棉花球堵住耳道,避免脏水进入,并及时用棉签拭干。
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帮助宝宝与中耳炎“绝缘”:比如在给宝宝喂奶时要保持半卧姿势,避免奶水流入耳朵;擤鼻时,应左右鼻腔分开来擤,同时擤可能让分泌物进入中耳腔,引发炎症;再一个就是预防宝宝感冒。
2小妙招让宝宝不再磨蹭
早晨,囡囡在床上磨蹭了半个小时不起来,爸妈急得不得了,在抱怨的同时赶忙给她系扣子,可囡囡一点也不急。洗脸时又是磨磨蹭蹭,把手按到洗脸盆里半天不动,爸爸说她,囡囡有理地反驳:“我慢慢洗,才能洗干净。”每天最先一个上桌吃饭,最后一个吃完。对囡囡的磨蹭,爸妈实在头疼啊,怎一个“累”字了得。
宝宝磨蹭,你动气不如动心,找出原因才是解决之道。
从宝宝的角度看
1、和注意力发展特点有关
2~5岁的宝宝注重力不集中,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旁边有什么好玩的事就会让他忘记初衷。边干边玩是造成这个年龄段的宝宝磨蹭的主要原因之一。
2、和动作的不熟练有关
年龄越小,神经肌肉活动越不协调,动作的不熟练导致了宝宝做事缓慢。
3、和没有时间紧迫感有关
宝宝的思维具体形象,对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没有概念。宝宝做事的动力,往往是盲目地服从大人的要求,并不懂得时间的价值和浪费时间的危害。
4、和先天的气质类型有关
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在思维、言语和动作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胆汁质的宝宝言语动作急速难于自制,多血质的思维言语动作敏捷,黏液质的思维言语动作迟缓,抑郁质的言语动作细小无力。可见,黏液质和抑郁质的宝宝是“天生”的慢性子他们做任何事都是慢吞吞的,老跟不上别人的速度,哪怕你发脾气也快不起来。
3父母别这样教宝宝学说话
认为宝宝听不懂
刚出生的孩子,对成人的话确实听不懂,但婴儿的学习能力很强,当妈妈总是冲他微笑,对他说:“宝宝,我是妈妈”。“宝宝,这是奶,你饿了吧!”时间一长,这种语言信息就储存在了他的脑子里。随着他的智力发育,再经过几十次的语言重复,他就明白,原来总抱着我的人就是妈妈。到了1岁的时候,他可能会叫“爸爸,妈妈”了;当有人对他说:“宝宝,你的球呢?”他会转身去找,说明他已经明白了话的意思。
过分满足宝宝的要求
当宝宝已经明白成人的话还不会从口中说出,若宝宝指着水瓶,成人马上明白这是宝宝想喝水了,于是把水瓶递给他,这种满足宝宝要求的方法使宝宝的语言发展缓慢,因为他不用说话,成人就能明白他的意图,并达到他的要求了,因此宝宝失去了说话的机会。当宝宝想喝水时,你可以给他一个空水瓶,他拿着空水瓶,想要得到水时,会努力去说“水”,仅仅说一个字,你就应该鼓励他,因为这是不小的进步。他懂得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了。
用儿语和宝宝说话
儿童语言发展有其自身的阶段性,一般都是经历单词句(用一个词表达多种意思)、多词句(两个以上词表达意思)、说出完整句子这几个阶段,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应了解这一规律,但又不能迁就他,而应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孩子的语言向更高阶段发展。1岁左右的宝宝,语言处于单词句阶段,宝宝经常发出一些重叠的音,如“抱抱”、“饭饭”、“打打”,结合身体动作、表情来表达他的愿望。如说抱抱时,就张开双臂面向妈妈,表示要妈妈抱。到了1岁6个月左右,孩子能用二三个词组合在一起,表达意思,这就进入了多词句时期。开始时能把两个词重叠在一起,如“吃饭饭”、“妈妈抱”。快到2岁时,出现简单句,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如说出“妈妈抱宝宝”,“宝宝吃饭饭”等。在这些发展阶段中,孩子用小儿语是因为其语言发展限制了他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有些家长因此以为宝宝只能听懂这些儿语或觉得有趣,也用同样的语言与宝宝讲话,这样做就很可能拖延了孩子过渡到说完整话的阶段。
重复宝宝的错误语音
刚学会说话的宝宝虽然基本上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但是有很多宝宝还存在着发音不准的现象,如把“吃”说成“七”,把“狮子”说成“希几”,“苹果”说成“苹朵”等等。这是因为小儿发音器官发育不够完善;听觉的分辨能力和发音器官的调节能力都较弱;还不能正确掌握某些音的发音方法;不会运用发音器官的某些部位。如在发“吃”、“狮”的音时,舌向上卷,呈勺状,有种悬空感,而小宝宝不会做这种动作,把舌头放平了,于是错音就出来了。对于这种情况,父母不要学孩子的发音,而应当用正确的语言来与宝宝说话,时间一长,在正确语音的指导下,发音就会逐渐正确。
语言环境复杂
有些家庭中父母、爷爷奶奶、保姆各有各的方言,语言环境复杂,多种方言并存,这会使正处于模仿成人学习语言的小宝宝产生困惑,其结果是导致说话晚。因此在0.5—2岁这个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家人应着重教他正确的语言。
4宝宝学习说话的四个禁区
宝宝到了牙牙学语的阶段,爸爸妈妈也开始买力地对宝宝进行语言攻势。但并非所有的话都是宝宝可以照单全收的,在教宝宝学说话的过程中,还是有禁区的哦。
禁区一:过分满足造成宝宝语言滞后
父母类型:“热心帮忙”型犯禁表现:“宝宝,是要喝水吗?妈妈给你拿。”不少父母过分满足宝宝的要求,若宝宝指着水瓶,家人立马“领会”宝宝这是想喝水了,于是把水瓶递给他。
犯禁的害处:爸爸妈妈过度满足宝宝要求的方法使宝宝的语言发展缓慢,因为他不用说话,家人就能迅速明白他的意图,并达到他的要求了,因此宝宝失去了说话的机会。
破禁办法:当爸爸妈妈从宝宝的行为举止中发觉宝宝想喝水时,你可以给他一个空水杯,他拿着空水杯,想要得到水时,会非常努力去说“水”。你可以做此尝试,当宝宝把自己喝水的想法落实到语言上,变成“水”字时,仅仅这一个字,就会让他欢欣鼓舞。
禁区二:过多使用叠词限制宝宝语言发展
父母类型:过分迁就型犯禁表现:“宝宝,饭饭了!”“宝宝看,那是狗狗,那是花花……”用叠词和儿话说话是宝宝语言特定阶段的表现,一些爸爸妈妈却随着宝宝一起说起了儿话。
犯禁害处:宝宝用儿语是因为其语言发展限制了他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有些家长却以为宝宝只能听懂这些儿语或觉得有趣,也用同样的语言与宝宝讲话,这样做就很可能拖延了孩子过渡到说完整话的阶段。
破禁办法:宝宝语言发展一般都是经历单词句(用一个词表达多种意思)、多词句(两个以上词表达意思)、说出完整句子这几个阶段,爸爸妈妈应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孩子的语言向更高阶段发展。当宝宝伸出双手说,“妈妈抱抱。”妈妈就应该给宝宝一个热情的拥抱,并说,“妈妈来抱宝宝了。”用正常的交流方式,尽量缩短宝宝叠词或者儿话使用的时间。
禁区三:模仿宝宝的可笑发音造成错误暗示
父母类型:将错就错型犯禁表现:宝宝在刚学说话的阶段,常常会有一些可笑的不准确的发音,如把“吃”说成“七”,把“狮子”说成“希几”,“苹果”说成“苹朵”等等。有些爸爸妈妈觉得好玩,于是重复宝宝的错误语音,以博一笑。
犯禁害处:宝宝存在着发音不准的现象,是因为宝宝的发音器官发育不够完善,听觉的分辨能力和发音器官的调节能力都较弱,还不能完全正确掌握某些音的发音方法。如果父母将错就错学习宝宝的可笑发音,那么宝宝就会得到错误暗示,认为自己的发音是对的,这种错误的发音可能会因此很长时间难以改变。
破禁办法:爸爸妈妈不要学宝宝的发音,而应当用正确的语言来与宝宝说话,时间一长,在正确语音的指导下,宝宝的发音自然会逐渐正确。
禁区四:多种方言让宝宝不知所措
父母类型:家中语言环境复杂犯禁表现:有些家庭中父母、爷爷奶奶、保姆各有各的方言,大家你说山东话,我说杭州话,他说河南话,语言环境复杂,多种方言并存,让宝宝不知所措。
犯禁害处:多种语言并存的现象,会使正处于模仿成人学习语言的小宝宝产生困惑,其结果是导致说话晚。
破禁方法:家人应该好好地开一个家庭会议,达成一致意见:都尽量用普通话和宝宝交流,如果家里请保姆的话,最好请普通话标准的保姆,有的父母在宝宝语言爆发期专门请北方的保姆,可见其良苦用心。
5宝宝舌系带过短会影响说话
宝宝舌系带过短会影响将来说话,尤其是一些卷舌音发不准。
舌系带指舌根部的一条细细的粘膜,连接舌与口腔底部。当张口舌尖向上卷曲时即可看到。冯医生说,正常舌系带可使舌头活动自如,舌尖可自然地伸出口外,或向上舔到上腭。如果舌系带先天性过短,舌的前伸运动受限,不能伸至下唇外侧,舌尖部呈“V”形或“W”形,常造成吸吮、咀嚼和语言障碍,特别是在发音时,不能准确发出舌腭音及卷舌音,给人“大舌头”的感觉。舌系带是否过短,家长可在宝宝出生42天后的常规检查中,叫医生检查一下。
舌系带过短可通过手术矫正。做手术的时期以半岁左右为宜。若宝宝太小,则不易缝针,同时局部麻药对孩子也有副作用。若宝宝超过一岁,则因有牙齿而难剪舌系带,同时也要全身麻醉。宝宝半岁左右时,舌系带还较薄,手术之后伤口出血会少一些,伤口愈合得也会快一些。矫正手术大约20分钟就能完成。手术后,宝宝两小时内不能吃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