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淋巴结炎即淋巴结核,多系牛型结核菌感染,主要表现为慢性炎症过程。结核性淋巴结炎常见于儿童及青年。轻者仅有淋巴结肿大而无全身症状;重者可伴体质虚弱、营养不良或贫血,或有低热、盗汗、疲倦等症状,并可同时有肺、肾、肠、骨等器官的结核病变或病史。
目录 1.结核性淋巴结炎 2.结核性淋巴结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3.结核性淋巴结炎应该使用什么药物 4.结核性淋巴结炎的饮食调理方法 5.结核性淋巴结炎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结核性淋巴结炎
头面部皮肤、口咽、特别是扁桃体区域的结核菌经淋巴回流引起感染,血源性少见。
症状
1、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偶见于中青年。
2、好发部位是颌下、颏下淋巴结、颈深上淋巴结和颈浅淋巴结,其他如腮腺淋巴结亦可发生。
3、轻者仅有淋巴结肿大而无全身症状;重者可伴体质虚弱、贫血或低热、盗汗、乏力等症状。
4、局部淋巴结缓慢肿大、数目增多、大小不等、质硬,一般无痛,病程较长,可单个或多个成串,与周围组织无粘连。病变继续发展,淋巴结中心呈干酪样坏死,逐渐液化而破溃。
5、病变波及包膜及周围组织,则淋巴结活动受限,并形成境界不甚清楚的片状或带状,相邻的淋巴结可以互融成结节状硬块。
6、可波及表面皮肤,使皮肤成暗红色,变薄,以致形成结核性寒性脓肿。局部变软,波动,并穿破皮肤形成窦道,溢出稀薄脓液,可含黄色的或灰白色的干酪样物,伤口经久不愈。
2结核性淋巴结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淋巴结炎是由淋巴结所属引流区域的急、慢性炎症累及淋巴结所引起的非特异性炎症,如上肢、乳腺、胸壁、背部和脐以上腹壁的感染引起腋部淋巴结炎; 下肢、脐以下腹壁、会阴和臀部的感染,可以发生腹股沟部淋巴结炎;头、面、口腔、颈部和肩部感染,引起颌下及颈部的淋巴结炎。根据起病缓急、病程长短,淋巴结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淋巴结炎。
一、急性淋巴结炎治疗方法
中成药可用夏枯草膏、连翘败毒丸。汤药则应视病情进展程度及病人的临床表现来选择用药。
1、热邪郁滞。多为急性淋巴结炎的初起阶段,局部淋巴结肿大、压痛,有轻度全身不适症状,或发热头痛,口干便秘,舌红.可选用经验方:金银花 10g、公英10g、地丁10g、野菊花10g、白芷10g、丹参10g、赤芍10g、生甘草10g,发于头颈部及上肢者加升麻9g,发于下肢者加龙胆草、牛膝各10g。水煎服,日2次。
2、毒热壅盛。为淋巴结炎急性期表现,患处疼痛,淋巴结粘连成块,患处中心皮肤有时发红、水肿,伴有高热、寒战、舌红苔黄。可用:金银花 10g、连翘15g、陈皮10g、白芷10g、贝母10g、乳香J0g、没药10g、天花粉10g,发热重者加黄连6g,黄芩10g,黄柏10g,栀子 6g,便秘者加大黄8g。水煎服,每日2次。
外治法可选用金黄散或黄连膏外敷,饮食疗法可取夏枯草30g,绿豆30g,水煮取汁,加适量白糖,每日剂,日2次。或用鲜蒲公英50g,鲜夏枯草50g,水煮取汁,加适量白糖调味,每日剂,日2次。
二、慢性淋巴结炎治疗方法
(1)全身治疗
1、急性淋巴结炎应首先控制炎症,避免扩散,选用有效足量的抗生素如青、链霉素或其他广谱抗生素,亦可根据标本的药敏试验选择用药。
2、结核性淋巴结炎,可选用异烟肼lOOmg,每日3次,长期使用18-24个月,链霉素0。5g,每日2次肌注。
3、支持疗法:补充必要的维生素及液体,调节电解质平衡。
(2)局部治疗
1、外敷消炎散以消炎止痛。
2、敷贴,结核性淋巴结炎如有穿破成瘘,可在切除窦道刮除病变组织的基础上,用链霉素敷贴。
3、封闭疗法:脓肿尚未形成时可用青霉素、普鲁卡因溶液做淋巴结周围封闭(需先做皮试)。
(3)手术治疗
1、化脓性淋巴结已伴有口底间隙脓肿或蜂窝织炎时,应作切开引流术,以排除脓液及坏死组织。
2、对抗结核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单个或活动增殖性淋巴结结核,可采用手术切除并作病理检查。
温馨提示:患者平时应注意劳动保护,避免外伤,若有皮肤损伤则应及时处理,防止感染蔓延。若患有扁桃体炎、龋齿、手指感染、足癣、疖痈等也应及时抗菌消炎或做适宜的治疗以控制感染。平日应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饮食宜清淡,营养宜均衡,忌食辛辣刺激食品。
3结核性淋巴结炎应该使用什么药物
中药在治疗淋巴结炎上有着独特的疗效,是以金银花、蒲公英、夏枯草、海藻、天花粉、穿山甲、陈皮、白芷、丹皮等九大药材,其个成分的主要药效如下:
金银花:甘,寒,功效为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为治一切内痈外痈之要药。
蒲公英:苦、甘,寒。归肝、胃经。功效为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夏枯草:辛、苦,寒。归肝、胆经。功效为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陈皮: 药性为辛、苦、温,归脾、肺经。功效为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白芷: 白芷味辛、性温,可芳香升散,具有祛风解表、散寒止痛、消肿排脓的功效。
丹皮:药性苦、甘,微寒。归心、肝、肾经,功效为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海藻:咸,寒。归肝、肾经,功效为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天花粉: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功效为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穿山甲:咸,微寒。归肝、胃经。活血消症。
是以中医膏药外治敷贴于体表患处,能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的作用。药物通过皮肤渗透达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通过调节肌体功能促进抗体形成,提高人体免疫力。药物穿通皮肤及黏膜后,经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可产生全身性药物作用,达到彻底治疗淋巴结炎的目的。
4结核性淋巴结炎的饮食调理方法
淋巴结炎是细菌沿淋巴管侵人淋巴结所致。但并不是每个人遇到细菌感染就会发生淋巴结炎,只有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才容易发生本病。长期的营养不良,贫血及其他慢性疾病使抵抗力明显下降时,感染细菌后易发生淋巴结炎。引发本病的细菌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在人们生活中常有人在患感冒或其它感染后,颈部、耳后、腋下或腹股沟处可出现如玻璃球大小的结节,局部红肿压痛,按之坚硬,这就是患了淋巴结炎。
通过食疗的方法会对患者的病情有一定的帮助,请看以下具体介绍:
一、马齿苋菊花绿豆粥
食材:绿豆、马齿苋、菊花、粳米
做法:
1、将绿豆放入清水中浸泡半天,备用;马齿苋清洗干净,切碎后备用;菊花焙干研末,备用;粳米淘洗干净,备用;
2、绿豆煮到半熟后放入马齿苋、粳米等食材,用文火煮成粥。最后放入适量的菊花碎末以及食盐后调味食用即可。
马齿苋菊花绿豆粥具有极为有效的清热解毒利湿功效,尤其是对急性淋巴管炎更是效果显著。因此患有淋巴腺疾病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不妨多吃些马齿苋菊花绿豆粥。
二、荸荠粥
食材:荸荠、粳米
做法:
1、荸荠清洗干净,去皮后切片备用;粳米清洗干净,备用;
2、将荸荠以及粳米同时放入锅中,用水文火煮粥,每日2次服食。
荸荠粥的功效主要以清热生津为主,因此对各种急性淋巴管炎等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荸荠中所含有的荸荠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因此患者应该多吃。
三、雪羹汤
食材:荸荠、海蜇(浸泡去盐)各50-100克
做法:
1、荸荠清洗干净,去皮后备用;
2、将荸荠以及海蜇煎汤,每日分2-3次饮下即可。
其实所谓的雪羹汤就是清代名医王士雄的“雪羹汤”,它具有清热化痰、消积软坚及降低血压的作用。同时对痰热咳嗽、淋巴结肿大等急性炎症都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温馨提示:患者平时应注意劳动保护,避免外伤,若有皮肤损伤则应及时处理,防止感染蔓延。若患有扁桃体炎、龋齿、手指感染、足癣、疖痈等也应及时抗菌消炎或做适宜的治疗以控制感染。平日应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5结核性淋巴结炎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淋巴结炎引起的淋巴结肿大非常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人群,可见于多种疾病,有良性,也有恶性,故重视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及时就诊、确诊,以免误、漏诊,是非常重要的。
一、淋巴结炎诊断要点 1、可有呼吸道感染,口腔炎症,疖肿,皮损感染等原发其它感染灶。
2、局部淋巴结肿大,疼痛,或发红,扪之有波动感,常伴发热,食欲不振等。
3、必要时行淋巴结活检以除外恶性肿瘤浸润。
二、淋巴结炎鉴别诊断
主要需与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其他疾病相鉴别,包括:
1、恶性淋巴瘤
也可见于任何年龄组,其淋巴结肿大常为无痛性,进行性肿大。可从黄豆大到枣大,中等硬度。一般与皮肤无粘连,在初中期相互不融合,可活动到了后期淋巴结可长到很大,也可融合成大块直径达20cm以上,侵犯皮肤破溃后经久不愈。此外,可侵犯纵隔肝脾及其它器官,包括肺、消化道、骨骼、皮肤、乳腺神经系统等。确诊需活组织病理检查,临床上恶性淋巴瘤常易误诊,以表浅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者有70%~80%在初诊时被确诊为淋巴结炎或淋巴结结核,以致延误治疗。
2、巨大淋巴结增生
是一种易误诊的罕见病,常表现为原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主要侵犯胸腔以纵隔最多,也可侵犯肺门及肺内,其它受侵部位有颈部腹膜后盆腔腋窝以及软组织。常易误诊为胸腺瘤浆细胞瘤,恶性淋巴瘤等。了解本病的病理及临床表现对早期诊断极为重要。
3、假性淋巴瘤
常发于淋巴结外的部位,如眼眶胃的假性淋巴瘤及消化道的淋巴性息肉,均可形成肿块一般认为属反应性的增生由炎症引起。
4、淋巴结转移瘤
淋巴结常较硬质地不均匀,可找到原发灶很少为全身性淋巴结肿大。
5、结核性淋巴结炎
有发热、多汗、乏力、血沉增快,多见于青壮年。常伴发肺结核,淋巴结质地不均匀,有的部分较轻干酪样变,有的部分较硬纤维化或钙化,且互相粘连,并和皮肤粘连,所以活动度差。这类患者结核菌素实验和血中结核抗体阳性。
6、急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也常有淋巴结肿大,特别是儿童常见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临床上发病急,常伴有发热、出血、肝和脾肿大、胸骨压痛等,血液学和骨髓穿刺检查可以确诊鉴别。
温馨提示:血清病为病人使用血清制品破伤风抗毒素、狂犬疫苗等后发生的一种疾病。少数患者以淋巴结肿大为最先出现的临床症状。但多为注射处及滑车上淋巴结首先肿大。根据注射史及发热、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可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