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性黄疸的护理方法

  足月新生儿一般生后2~3天会出现皮肤颜色变黄、巩膜以蓝为主微带黄色的现象,小孩子又没有什么不适的表现。这种现象被称为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的特殊的生理现象。如果黄疸的症状比较明显或是生理性黄疸消失后又重新出现就属于病理性黄疸,这种情况要到医院进行诊治。那么新生儿出现黄疸该如何护理呢?

目录 1.生理性黄疸的护理方法 2.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3.生理性黄疸多久退 4.生理性黄疸喝葡萄糖水好吗 5.生理性黄疸会不会反复

1生理性黄疸的护理方法

  轻度黄染的婴儿护理

  轻度黄染临床认为与母乳喂养有关。多发生在婴儿出生后3~4天,持续时间约10天左右。多见于因每天哺乳次数较少的初产妇。

  小儿黄疸的护理方法有哪些?

  1.鼓励母亲勤哺乳:对于这种情况,应该鼓励母亲勤哺乳。人工喂乳时注意观察婴儿吸吮是否有效。因为勤吸吮可以加速胎粪的排出,降低血中的胆红素水平,减轻黄染的程度。而在实际护理过程中,一些产妇的家属、长辈因为不了解新生儿黄疸的成因及护理,见到孩子哭闹,认为孩子是饿黄的,往往趁着不注意偷偷加喂一些水或葡萄糖溶液。遇到这种情况,要加强母乳喂养宣传教育和有成效的经验交流,耐心地告诉家属这种做法会减少婴儿对母乳的渴求,不利胎粪的排出,致使血清胆红素升高,加速黄染的程度,以求得家属的理解、支持、配合。

  2.皮肤护理:同时还要加强对皮肤的护理,着重对脐部及臀部的护理。因为这时婴儿抵抗力差、细菌侵入易引起感染。这就要求护理人员细致观察婴儿皮肤上出现的微妙变化,以采取相应措施。如每日给婴儿洗澡时要特别注意腋下及颈部有无脓疱疮的发生;脐部每日用75%酒精棉签涂擦,有渗血或渗液时处理后用小口罩,罩好脐部加以保护,保持干燥;4h更换尿布1次,若出现尿布疹时,则2h更换尿布1次,以阻断细菌的侵入途径,防止引起败血症;同时还要保持室内的温度与湿度,每日开窗有效通风,保持空气的新鲜。

  小儿黄疸的护理方法有哪些?

  中度及重度的黄染婴儿护理

  对于中度及重度黄疸主要采取蓝光治疗,也可以口服茵陈冲剂、清开灵等中药治疗。现主要介绍使用蓝光治疗时的护理措施。蓝光治疗可使婴儿血中间接胆红素经光照氧化分解成水溶性一氧化胆红素,易于从胆汁及尿液排出,是目前治疗中度及重度黄疸的有效治疗方法。一般采用波长420~470mm的蓝色荧光灯最为有效,光亮度约160~320w为宜,灯管与皮肤距离为33~50cm。在使用蓝光箱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 一般情况:护士要了解患儿的诊断、日龄、体重、黄疸的范围和程度、胆红素检查结果、生命体征、精神反应等。

  2.对温度的掌握:一般来说蓝光箱温度在30℃~32℃,相对湿度在55%~65%时才能使用。因此在夏天就要注意散热,冬天则要注意保暖。

  3.防护:将婴儿裸体置入光疗箱时要给婴儿戴上黑眼罩,以防损伤视网膜。脱去婴儿衣裤,全身裸露,生殖器用黑色兜档布包裹。

  4.体温监测:在光疗期间应每2~4h监测生命体征1次。尤其注意婴儿的体温变化。体温控制在36℃~37.5℃之间,并随时注意保持箱内温度与湿度。若光疗时体温上升>38.5℃时要暂停光疗,经处理体温恢复正常后再继续治疗。

  5.保证充足的水分:蓝光箱内的热量使婴儿体内水分大量蒸发,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婴儿就容易出现烦躁不安及脱水热,而母乳中含水分,所以要勤喂母乳。使婴儿蒸发的水分能够及时得到补充。

2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外形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的一种特殊生理现象,正常新生儿几乎都有。生理性黄疸有一定限度,皮肤不呈橘黄色,而呈浅黄色。眼白微带黄色,口腔黏膜微黄,手心、脚心不黄。一般4—5天黄疸程度达到高峰,约10天内逐渐消失。

  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就可以出现,且持续的时间较长,个别患儿还会有反复。病理性黄疸色深呈橙黄色,遍及全身。患儿睡眠、精神不好,有躁动、哭闹不止等。黄疸严重时会出现核黄疸,损伤患儿大脑,父母要引起高度重视。

  时间

  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3天左右出现,少数在生后第二天起就看到皮肤轻微发黄,或延迟到生后5天出现。以后逐渐加重,通常于黄疸出现后第2—3天最明显。

  病理性黄疸常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如果一个新生儿生后几小时就出现黄疸,一般最早出现的部位是巩膜和面部,那么提示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程度

  生理性黄疸主要靠测定血清胆红素来判定。生理性黄疸的最高值,是新生足月儿不应超过12mg%,早产儿不应超过15mg%。黄疸出现的顺序是最先从巩膜、面部、颈部然后蔓延到躯干和四肢。

  病理性黄疸进展快,从面部逐渐波及到躯干、四肢,如果发现新生儿手足心均被黄染,多提示其血胆红素值超过12mg%。

  治疗

  生理性黄疸在黄疸期间多喂新生儿温开水或葡萄糖水利尿,不需特殊治疗。

  病理性黄疸目前在治疗上多采用照光治疗。通过照光,能让体内的胆红素转换成其他物质,使得体内不断堆积的胆红素找到另一个出口,黄疸的症状就能改善。

  但是照光后仍无法改善的宝宝,必须以药物或换血来治疗。如果黄疸是由于胆道闭锁所形成的,就需要用手术治疗了。

  特别提醒:

  1、新生儿黄疸过重当心胆红素脑病,一定要及早到医院治疗。

  2、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

3生理性黄疸多久退

  新生儿黄疸包括母乳喂养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母乳喂养性黄疸是因为早期喂养不足,排便少,致胆红素积与体内,造成皮肤黄疸。多于生后5-7天开始逐渐消退。母乳性黄疸从生后几天开始,可持续2-3个月。个别严重者,可暂停母乳。只要黄疸不严重,不需要治疗,既不影响生长,也不影响疫苗接种。母乳性黄疸可能与母乳中缺乏一种酶有关,致使体内黄疸代谢减慢。只要黄疸水平低于14ng/dl,就不必给予暂停母乳、服用退黄药物、照光等治疗。虽然对于严重母乳性黄疸,可暂停几天母乳喂养,但真正需要暂停母乳喂养的机会很少。只要黄疸不重,持续时间长对孩子没有伤害。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类型不同,新生儿黄疸的症状也有所不同。

  生理性新生儿黄疸症状表现为:

  新生儿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皮肤、白眼球和口腔黏膜发黄,有轻有重。一般在脸部和前胸较明显,但手心和脚心不黄。第4~6天最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持续到第3周。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不适表现。

  新生儿出现生理性黄疸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家长也要注意密切观察。一般来说,生理性黄疸黄疸比较轻,血中胆红素浓度较低,不会影响小儿智力。

  病理性黄疸症状表现为:

  小儿黄疸可能发生在生后24小时以内,或持久不退,或消退后又出现黄疸,或黄疸进行性加重。

  病理性新生儿黄疸还会引起其他疾病的表现,比如核黄疸。发生时,小儿黄疸明显加重,开始表现为嗜睡,吸奶无力或呛奶,肌张力减退。如治疗不及时随后可出现呻吟、尖叫、抽搐、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部分患儿死于呼吸衰竭,存活的患儿常有智力障碍、脑性瘫痪等后遗症。

  以上就是新生儿黄疸症状的介绍,要注意的是在新生儿出现黄疸时,家长可以喂葡萄糖水帮助退黄。黄疸较重时,应及时将患儿送往医院治疗,防止核黄疸的发生,避免影响小儿的智力发育。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现象,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是在第2—3天开始,这时皮肤呈浅黄色,巩膜(白眼珠)以蓝为主微带黄色,尿稍黄但不染尿布,第4—5天最黄,足月儿在第 10—14天消退,检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会出现得较早、较高,也持续较久,可延迟致3周—4周消退。虽有黄疸,但孩子没有什么不适,一般情况好。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不需治疗。

  2、母乳性黄疸

  因吃母乳新生儿发生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黄疸明显下降,若再次哺乳,黄疸又上升。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它可以抑制新生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致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进行代谢和排泄,于是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增加,出现新生儿皮肤和巩膜的黄染。

  出现母乳性黄疸后,一般不会影响小儿的健康,也无发烧和食欲不好的症状。如及时停止喂母奶,黄疸大约在2—4天内减弱,6—10天内全部消失。对于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引起神经系统的伤害。对于母乳性黄疸也不必惊慌,停母乳时可用牛奶暂时替代,待黄疸好转后可以继续用母乳喂养。

  3、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O、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 9%。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早期可进行换血疗法,如果是ABO血型引起的轻微症状,只要采用光照疗法即可。

  4、感染性黄疸

  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使得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5、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这种黄疸一般B超检查即可确诊。

  此外,还有药物性黄疸。如由维生素K3、K4、新生霉素等药物引起者。遗传性疾病如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病、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半乳糖血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囊性纤维病等也可引起黄疸。

  不论是何种原因,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较差,除了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还可能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平时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一旦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马上及时送医院诊治。面对宝宝的黄疸不要紧张也不要着急,是生理性的自然会消除,是病理性的就抓紧时间治疗,平时注意仔细观察,精心护理。

4生理性黄疸喝葡萄糖水好吗

  黄疸分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建议提早开奶,病理性到医院光照疗法或中医治疗。

  宝宝喝葡萄糖水的目的就是要他多尿尿,多排便,把胆红质快些排出去 生理性黄疸可以,但病理性的黄疸只有减轻的作用 母乳性黄疸的话可以停喂两天母乳

5生理性黄疸会不会反复

  新生儿出现黄疸现象,之后又出现了消退,父母似乎可以松一口气了,可是还有一个问题也是不得不注意的,新生儿黄疸会不会出现反复呢?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出现的皮肤,巩膜及粘膜黄染!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通常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长到3~4周;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早,通常在24小时内出现。

  一般来讲生理性黄疸不会反复,但是病理性黄疸如没有根治可能出现反复。如果新生儿的黄疸出现的时间早,在生理性黄疸减退后又重新出现而且颜色加深,同时伴有其它症状,就可能是病理性黄疸。它的症状为皮肤发黄,白眼球、泪水和尿液有时也呈黄色,如果新生儿精神倦怠、哭声无力、不吃奶时,应尽快去医院检查接受医生的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护理。

  病理性黄疸病因复杂,多数由溶血性疾病(如新生儿溶血症)、先天性疾病或严重感染性疾病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危害在于未结合胆红素水平与其大脑神经的损害是相一致的,即未结合胆红素越高,脑损害可能性越大。病理性黄疸出现反复对宝宝可能存在的威胁是很大的,家长不可以掉以轻心。

  促进新生儿黄疸消退的主要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蓝光照疗法(简称光疗,俗称“漂白剂”),它是处理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安全方法;二是给孩子从个周静脉输入人血白蛋白,以减少游离胆红素,促进黄疸的消退,减少核黄疸的发生;三是换血疗法。另外,中医也有一些治疗的药方,具体根据不同宝宝的病理性黄疸程度遵医嘱治疗。

  宝宝越小照顾起来也就越费精力,衣、食、住、行等等各方面的问题,都应该遵照医师、专家的指示,不能完全听信口耳相传的经验,更不能完全迷信老一辈的经验之谈,发现问题及时向医生咨询,否则做爸爸妈妈的会更辛苦,宝宝的健康也会受到影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