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食症

  神经性厌食(AN)指个体通过节食等手段,有意造成并维持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为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属于精神科领域中“与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一类。其主要特征是以强烈害怕体重增加和发胖为特点的对体重和体型的极度关注,盲目追求苗条,体重显著减轻,常有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紊乱,如女性出现闭经。那么厌食症是如何形成的,厌食症的危害,下面大家了解一下。

目录 1.厌食症如何形成 2.厌食症的危害 3.治疗厌食症的五种偏方 4.当心减肥减出神经性厌食症 5.厌食症是精神科死亡率最高疾病

1厌食症如何形成

  厌食症(Nervosa)就是由于怕胖、心情低落而过分节食、拒食,造成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甚至拒绝维持最低体重的一种心理障碍性疾病。约95%为女性,常在青少年时期就有类似的性格倾向。主要包括:小儿厌食症、青春期厌食症以及神经性厌食症。厌食症患者多有治疗上的困难,所以约有10%-20%的人早亡。原因多为营养不良引起的并发症和精神抑郁而引发的自杀行为。  

         高蛋白高糖的浓缩饮食使食欲下降;饭前吃糖果等零食以及进餐不定时,生活不规律也影响食欲;此外,气候过热,湿度过高都可以影响神经调节功能和消化液的分泌,小儿的情绪变化等都是引起厌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因家长溺爱,对小儿进食采取不适当方法,更易引起神经性厌食。小儿时期"脾常不足",饮食不能自调,食物不知饥饱。有些家长缺乏育婴保健知识,片面强调给以高营养的滋补食物,超越了小儿肠胃正常的消化能力,以及乱投杂食,或恣意投其所好,养成偏食习惯,都可导致厌食症。  

1、常与社会因素有关,多有过度追求身体苗条的心理。由于担心发胖,认为胖就是不健康、不美,瘦就有精神、有魅力,所以对身材的要求和对自己的期望,使她们非常注意饮食和体重,唯恐进食就会发胖,所以少吃或不吃食物,或者吃进后再设法吐出来。多见于那些谨小慎微,自我控制能力强的成功女性。  

2、此类患者多性格内向,敏感、多疑、偏激、情绪不稳定、无端的挑剔和喜好。 

 3、与家庭环境有关,如:父母对孩子管教过严、过分追求完美;孩子对父母过分依赖;从小受到虐待、单亲家庭等。这样的孩子易偏激、很敏感、心理承受能力差等性格特点。  

4、与体内激素分泌失调有关,如雌激素、甲状腺激素分泌下降、皮质类固醇激素升高等。

2厌食症的危害

  患者由于长期过度节食,造成营养不良,因而影响生理变化,包括月经失调,甚或是停经等。一般常见的征状包括:皮肤变得粗糙干裂、柔毛出现、体温下降、心跳缓慢、身体衰弱、脱水、脸色苍白、精神无法集中,甚至感到焦虑或者忧郁,心脏功能变差,甚至还会晕倒。同时,由于患者体内缺乏脂肪,容易发冷、畏寒。病情严重的话,会导致心脏衰竭,甚至死亡。 厌食症的诊治必须视患者的病情而定,病情严重的话,甚至必须入院接受心理医生、专科医生及营养师的观察及诊治,再配合行为治疗,使到病人的体重渐渐回升。若是病情还不太严重,在心理医生的辅导下,也有可能康复。 值得注意的是,厌食症患者如果仍处于发育期,而器官又已受到损坏,可能在病情好转之后,功能还无法恢复正常,会影响到生理发育和成长。 患者是否能康复,也必须视病人的意志力而定,疗程则因人而异,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最重要的是,要尽早治疗,不要等到病情很严重才上门找医生。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患者在患病初期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患上厌食症,而家人由于生活忙碌,或是不常在一起用餐,而忽略了病人的病情,等到发现问题时,往往病情已不轻。 厌食症是精神性的疾病,主要发生在十多至三十岁的年轻女性,但也有约十分之一的患者为男孩和年轻男子。最近一项调查显示,有厌食症 及贪食症征状或倾向的人约占一成,而较严重的厌食症及贪食症的诊断人士约有3%。其他年龄层或因职业需要而要维持体重的人也有可能产生 。

3治疗厌食症的五种偏方

  厌食症是我们的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心理疾病。那么对于这样的疾病生活中的常规治疗方法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吧。

  偏方1

  蚕豆500克,红糖适量。将蚕豆用水浸泡后,去壳晒干,磨粉(或磨浆过滤后,晒干),即成。每服30--60克,加红糖适量,冲入热水调匀食。

  本方适用于脾胃不健,消化不良,饮食不下等所致的厌食症。

  偏方2

  菜籽9克,面粉适量。将韭菜籽研末,调入面粉和匀,制成饼,蒸熟,日分3次服用,连服3--5日。

  本方适用于小儿食欲不振兼见自汗、面白、肌肤不平等症。

  偏方3

  鲜麦冬500克,白蜜适量。将鲜麦冬捣汁,人白蜜,隔水加热至饴糖状。每眼2--3七匙,用温酒或白开水化服。

  本方适用于小儿固体虚所致之厌食。

  偏方4

  炒扁豆、党参、玉竹、山栀、乌梅各等分,白糖适量。各药加水同煮,至豆熟时取汁,加白糖饮服。

  本方适用于因脾胃虚弱所致的厌食症。

  偏方5

  鲜石斛12克,玉竹9克,北沙参15克,麦冬12克,山药10克,甘蔗汁250克。前5水煎取汁,合甘蔗汁搅匀,代茶饮。

4当心减肥减出神经性厌食症

  不尽然。提到厌食症,就不能不谈谈现在所谓的流行时尚了。当今的审美潮流是以“瘦”为美的。各种媒体上宣传的,特别是影视作品中呈现的,往往是一种病态的骨感美。这对女性,尤其是青少年起到了很大的误导作用。于是女孩子们纷纷追求“苗条”的身材,翻开报纸打开电视,减肥食品、药物、器械的广告铺天盖地,年轻女生中间甚至流传着“好女不过百(斤)”的说法。

  到底什么是美?这个问题并没有统一的答案。由于时代、社会、文化的不同,人们的审美标准也是处在动态变化之中的,即使是处在同一时代、同一社会文化中,人们的审美标准也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并不是每个人都是以瘦为美。况且,所谓的胖和瘦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到底什么样的身材好看,每个人可能都会有自己的答案,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但是有一点相信没有人会反对,那就是一一健康才是美。一味追求“苗条”,把身体搞垮了,恐怕也不能说是“美”吧?

  当然,不能否认的是,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物质供应的不断丰富,特别是高热量食物家族的不断壮大,确实有部分年轻女孩体重超出了正常标准。对于这一部分人来说,减肥倒并不能算是无稽之谈,但问题的关键是,减肥“减”的就是体重吗?

  减肥就等于减轻体重吗?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答案是否定的。严格来说,减肥“减”的实际上是脂肪在人体成分中所占的比例。在健身俱乐部中,往往都配置有人体成分分析仪,它是根据人体各种成分导电性不同的原理,计算出您体内诸如水分、蛋白质、脂肪等各种成分的比例。科学减肥,就是要减少脂肪在身体成分中所占的比例,而不一定非要把体重降低多少公斤。也就是说,很有可能在减肥成功以后,您的体重并没有明显减轻,但是身体成分中脂肪的比例却减少了。换句话说,减肥减的是“质”而不是“量”。

5厌食症是精神科死亡率最高疾病

  进食障碍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综合症,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和神经性

  贪食两个综合症,进食障碍的临床结局不容乐观,在精神科中死亡率最高,标准化死亡率为6%。研究显示,43%康复,36%好转,20%成为慢性进食障碍,5%死亡。目前国际上进食障碍的临床结局主要有痊愈,改善,慢性化,死亡4级别。或者简化成为,良好(痊愈),适中(改善),不良(慢性化和死亡)。有关影响结局的因素:病程长,暴食/清除型,社会心理问题严重,共患躯体及精神科问题严重,住院时体质量增长不理想,体质量指数低,过度运动趋力高,体像障碍严重,能量摄入低等为不良预后因素。年龄小,首次住院时间长是有利预后因素。香港的厌食症死亡率为3%,整体死亡率是同龄人的11倍,治愈率45%。起病年龄大,病程长,存在肥胖恐惧是预后不利因素。病前体质量指数和就诊时体质量未见于预后相关。

  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厌食症患者住院预后的客观临床治愈率为37%,低于国外。主观评定治愈率56%,高于国外。客观治愈率低的原因:我国对厌食症的干预和治疗处在起步阶段,没有规范化的治疗指南,疗效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本研究为住院危重患者。另外主观评定治愈率高,患者和家属对厌食症的评估过分乐观,患者及家属仅仅把这个疾病看成为饮食和体质量的问题,没有与精神状态和社会功能联系起来。研究显示,体质量在住院预后增长比较多,出院时体质量比较高,临床结局比较好。住院时有暴食/清除行为,有自伤自杀历史,有躯体合并症的结局不利。国外研究,良好月经恢复有良好结局,反映了良好的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在住院阶段尽可能恢复体质量到一个比较合理,安全的水平可能对保持疗效有重要作用。为患者制定一个出院的体质量目标,并且持续检测体质量变化应该作为患者住院计划中必备的部分。研究显示,限制性厌食症随着病程进展很大比例(>50%)会发展成为暴食/清除型厌食症。研究发现,住院时就有暴食/清除型厌食症的患者大约为54%,住院没有这样的行为以后未新发展成为暴食/清除型厌食症,说明暴食/清除型厌食症,是相对比较顽固的,难以去除,是预后不良的指标。没有新发生的暴食/清除型厌食症,可能提示病情已经充分发展到极期,分化已经充分,诊断单纯限制性厌食症转化暴食/清除型厌食症可能性不大。自我保护功能作为一种基本的自我功能,一旦受损就出现自伤自杀行为,提示患者病情严重。躯体合并症说明患者病情严重,严重的合并症多。极期的病情越重,预后越差。临床患者恢复情况,把体质量标准设上限,就是把超重和肥胖作为治愈的排除标准。制定出院体质量目标,检测体质量增长情况,作为厌食症住院治疗计划的必备部分;尽早识别和治疗厌食症,避免发展成为明显的躯体合并症;给予存在暴食/清除行为和自伤/自杀行为历史的患者积极的支持性心理治疗,提高他们的复原能力是进食障碍诊疗的重要措施。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