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是由各种不同伤病因素引起的脊髓疾病,早期会影响患者的身体控制,严重时可直接导致患者瘫痪,所以当出现脊髓损伤的情况时,患者应当马上警觉,寻找治疗方法来控制疾病。那么,脊髓损伤治疗仪怎么样?面对患者的问题,下面为大家介绍心理治疗、早期功能敢于、基础护理、防止关节挛缩和活动训练等几个方法。
目录 1.脊髓损伤治疗仪怎么样 2.脊髓损伤妇女的性行为有哪些变化 3.如何警惕脊髓损伤的发生 4.脊髓损伤的危害有什么 5.脊髓损伤综合症有哪些
1脊髓损伤治疗仪怎么样
1、日常活动训练
具有不同程度躯干和上肢障碍的四肢瘫患者,训练日常生活活动尤为重要,自理活动如吃饭梳洗上肢穿衣,病人在床上进行移动,并逐渐过渡到从床上移动到轮椅上,大多数截瘫病人可独立完成。
2、心理治疗
病人大部分是在正常劳动情况下突然受到外来伤害,思想上没有任何准备,常表现为焦虑,惊恐不安,担心生命有危险,以后生活不能自理,没有经济来源,以致悲观绝望,不思饮食,不配合治疗护理工作。因此我们护理人员应针对这些情况主动关心体贴病人,了解病人的心理情况,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向病人讲述脊髓损伤病人肢体功能锻炼的基本知识及简单的操作方法,告诉病人只要坚持锻炼与治疗是会取得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告诉病人保持正常饮食会增加机体抵抗力,预防并发症发生。
3、做好基础护理
大多数脊髓损伤病人是四肢瘫或截瘫,长期卧床易发生三大并发症。因此做好基础护理,预防三大并发症是早期康复训练的基础。
4、手功能训练
四肢瘫病人大部分时间应训练手功能。运用指屈肌缩短来发展功能性的肌键固定术抓握,提供给病人健身球或让病人主动抓握笔来训练病人抓握和手指屈曲灵活性,对于不能主动伸腕的病人可用夹板来保持该关节活动度,或被动帮助病人伸腕关节。
5、预防肌肉萎缩的训练
脊髓损伤的病人可运用工作肌群完成平时不能做的活动代偿丧失功能的肌群,如颈5损伤的患者可用肩外展和外旋通过重力来使肘伸展。选择性牵拉特定肌群,对脊髓损伤病人完成功能性作业是重要的,如牵拉绳肌,使仰卧位直腿抬高接近120°,有利于进行转移性活动和穿袜裤鞋及膝踝足支具。牵拉胸前肌使肩关节充分后伸,有利于床上运动转移和轮椅上的作业。牵拉髋和踝屈肌对行走摆动和站立稳定重要。
2脊髓损伤妇女的性行为有哪些变化
纵观脊髓损伤病人性行为的文献中谈及男子性功能的俯首皆是,而有关女性性行为的文章则寥若星辰,仅有的文献也往往是有关她们***、妊娠和分娩能力的。其实对于妇女来说,性似乎不应该仅仅是***和生育而已。
女性性行为远远不止***本身,它涉及到人际关系、温柔体贴、想得到和想给与的欲望、赞美、爱抚、相互关心、忍耐、言语和言语之外的交流方式。因此有人说对于女性,性包括从微笑到高潮的一系列行为,它决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床上戏。
有人以问卷形式调查了脊髓损伤妇女对性行为的认识、经历和态度。从时间上分包括受伤前、治疗中和康复后三个阶段。调查对象包括33位截瘫病人、10位四肢麻痹和33位乘轮椅者。致残原因中有87.5%是意外事故,10%为疾病所致,只有1例系试图自杀所致。她们的年龄在18-47岁之间,平均31岁;伤残病史至少1年以上,平均8.5年,初步康复至少半年以上。她们基本上都可以在伴侣或亲属的照料和帮助下生活,不需要专业人员的帮助。25%的调查对象在受伤前已有子女,其中1人在受伤后再次生育,另有7人在受伤之后才初次生育。
调查结果表明80%的伤残妇女认为其性行为受到影响,50%认为有严重影响。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感觉的丧失和性行为的丧失同样重要。问卷要求伤残妇女回答在受伤前、治疗中和康复后对性行为重要性的认识有无变化,要求她们按7个等级打分,最低分意味着"性毫不重要",最高分为"性最重要"。结果表明受伤前平均得分为5.0,受伤后还稍高一点,为5.1。
3如何警惕脊髓损伤的发生
1、以高纤维、低脂肪、低油、低胆固醇饮食为主。
2、饮食摄取上应避免高热量食物如:油炸、肥肉、甜点、蛋糕、冰淇淋或汽水、红茶饮料等。
3、煮食烹调时应避免使用猪油,另外应减少蛋黄、内脏类、过量的海鲜等高胆固醇之食物,而应增加的是高纤维类食物如:蔬菜、谷类、水果与足够水分。
4、摄取足量蛋白质,并可多摄取一些强化身体细胞抵抗自由基,如维他命A、C、E、矿物质硒等,以达到能同时控制体重及维持长期复健治疗所需之能量消耗。
5、褥疮是急性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每两小时翻身一次,即使半夜也要记得定时翻身。翻身时要注意不要擦破皮,且要顾虑到脊椎的稳定度。
6、应注意防寒防感冒,可引起诸多并发症,冬季阳光充足时可晒太阳,春季不要过早换取衣物。
4脊髓损伤的危害有什么
(1)脊髓休克:是各种类型脊髓损伤的必有成分,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和内脏功能障碍。伤后数小时即可开始恢复,数日至数周后即可完全或大部分恢复;
(2)脊髓损伤:可为脊髓受压或脊髓实质性破坏,早期呈弛缓性瘫痪,损伤平面以下肌张力消失或减低。对脊髓不完全性损伤 者,及时解除压迫后,脊髓功能可部分或全部恢复。但若压迫过久或损伤过重,造成脊髓缺血、缺氧,发生出血坏死或脊髓横断,则在脊髓休克消失后损伤平面以下转为痉挛性瘫痪,健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损伤平面以下皮肤无出汗功能,在气温较高时患者常出现高热;
(3)马尾损伤:腰以下骨折脱位可引起马尾损伤,但完全断裂者少见。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消失,膀胧无张力。若马尾神经未完全断裂,经过神经再生,可完全或大部分恢复功能;
(4)脊髓和神经根损伤:胸l。至腰,之间骨折脱位,可导致脊髓损伤,但神经根完整或脊髓损伤合并部分神经根损伤或脊髓和全部神经根损伤三种情况,脊髓横断后,功能不能恢复,神经根若损伤不重,经过神经再生,可恢复功能。
5脊髓损伤综合症有哪些
1)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是最常见的颈椎综合征,主要见于年龄较大者,尤其是中老年男性,这些病人受伤前常已有脊椎肥大症及椎管狭窄,损伤通常是过伸性的。除了一些脊椎肥大等原发改变外,在X线上多无或很少有异常表现。临床表现为四肢瘫,但上肢的瘫痪要重过下肢,上肢为迟缓性瘫,下肢为痉挛性瘫。开始时即有排便及性功能障碍。大多数病人能恢复,并逐渐进步使神经功能达到一个稳定水平。在恢复过程中,下肢先恢复,膀胱功能次之,上肢恢复较慢尤其是手指。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最初由Schneider提出,他认为是由于中央灰质出血及周围白质水肿引起。美国Miami大学学者通过尸体解剖研究认为这并不是绝对的,更多的是散在的靠背侧的白质损伤。
新的资料与患者死前及死后的磁共振结果一致,提示黄韧带肥大增厚在过伸时对其下面的脊髓组织产生一个切割性损伤。
2)前脊髓损伤综合征:这类损伤常是由于过屈或脊椎轴性负荷机制所引起。常伴有脊椎骨折和(或)脱位及椎间盘脱出。CT、脊髓造影或磁共振常可显示椎管前部及脊髓受压。临床表现为受伤水平以下总的运动功能丧失,及侧束感觉功能(疼痛及温度)丧失,而后束功能(本体感觉及位置觉等)不受影响。其预后要比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差。
3)圆椎损伤综合征:圆椎综合征常伴有胸腰段脊髓损伤。其特点是脊髓与神经根合并受累(如圆椎与马尾受损),同时存在上运动神经元及下运动神经元的损伤。圆椎成分的损伤与较上水平的脊髓损伤的预后相似,即完全性损伤预后差,不完全性损伤预后较好。马尾神经根损伤的预后较好,如同外周神经损伤。但完全性的圆椎或脊髓损伤,不完全的马尾或神经根损伤不是不常见的。这些病人如有足够的减压,有可能恢复到自己行走的状态。但如果有长期的完全性圆椎损伤综合征,患者将不能排便及产生性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