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患者患上了肠癌这种疾病,这让人们非常苦恼,人们为了远离这种疾病都会在日常中对其进行预防,但是又害怕出现预防不住的现象,所以就想了解一下现在医学对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以便在患病时能够做到对症治疗。
目录 1.晚期肠癌症状图片 2.肠癌治疗要点是什么 3.饮食失调可致肠癌 4.肠癌是否会遗传 5.肠癌如何鉴别诊断
1晚期肠癌症状图片
一、直肠癌晚期症状出现后,患者的生命将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大便有粘液和脓血便是直肠癌晚期症状的表现之一,但是这些情况往往被误诊为痢疾,肠炎等,出现误诊、漏诊等情况,导致病情进一步的发展,使便血的症状不断的加重,等到了诊断出是直肠癌晚期症状时,已经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二、当直肠癌晚期癌肿增大导致肠腔狭窄,出现肠梗阻现象,当肠腔完全阻塞后,则出现便秘、腹胀、腹痛等肠梗阻症状。肛门指检时可触及肿块,直肠癌晚期患者排便次数增多,排便不尽、便意频繁、里急后重等癌肿局部刺激症状。癌瘤表面溃烂时,大便则更加稀薄,可如水样而混有粘液和血液。这些都是直肠癌晚期不可忽视的症状表现。
三、直肠癌晚期症状另一个典型表现是肠道分泌物增加,是由肠道粘膜受刺激引起的。主要表现在有少量的黏液分泌物会随大便排出,大便表面有条状黏液。当肿瘤继续发展,对直肠粘膜刺激更大,病人感到直肠内有轻度不适,或经常有一种虚无的便意感。
2肠癌治疗要点是什么
1、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现在医学对于大肠癌的最主要治疗手段,根据治疗的目的,现在医学可将手术分为根治性和股息性两种,所以患者在选择这种治疗方法时,一定要了解自己的患病类型,以便能够做到对症治疗。
2、放疗:放疗主要是针对直肠癌患者而言,这种治疗方法能够加强对局部的控制,减小复发的可能,患者在术前放疗的话,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切除率和保肛率,患者在术后进行放疗,可以减小复发的可能。
3、化疗;化疗是在对大肠癌的治疗中重要性主要体现在,术前化疗可以使病灶缩小,增加手术切除;术后化疗可以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杀灭残存病灶,减小复发和转移的可能;对于晚期大肠癌患者,化疗可以起到姑息性的治疗手段,延长患者存活时间。
4、靶向治疗:分子靶向治疗是现在医学界为新型的治疗肠癌的方法,可以根据患者肿瘤的不同的异性,抗肿瘤药物靶向性的与癌细胞发生作用,从而杀死癌细胞,对于正常的组织和细胞影响较小,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靶向治疗的不良反应要轻很多。
以上就是专家为我们总结的,现在西医对于肠癌的治疗方法,希望这些内容可以对患者选择治疗方法时起到一定的作用,另外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症状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以便做到对症治疗,保证最大的治疗效果。
3饮食失调可致肠癌
核心提示:大肠癌扩散的特点 一般沿肠管横轴呈环状侵润,并向肠壁深层发展,沿纵轴上下扩散较慢,且累及肠段一般不超过10公分。癌侵及浆膜后,常与周围组织、邻近脏器及腹膜粘连。
肠癌,主要指直肠、结肠部分出现的恶性肿瘤,统称 大肠癌 。
大肠癌以40—60岁的男性发病最多。国内发病年龄较国外早,30岁以下患者并不少见,一般占10%以上。早期病变可有排便习惯改变、 粘液 血便、腹部不适。约有50%—80%患者粪便潜血阳性,故可作为本病早期诊断的初筛方法。癌变的前身,常常是结肠、直肠、息肉或腺瘤、慢性结肠炎等,应及早治疗,防止癌变。
西方国家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称,西欧、北美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大肠癌发病率较亚洲、非洲等许多发展中国家要高10倍以上。90年代以来,结、 直肠癌 在美国已构成第二大 癌症 ,平均每年发生15万例,死亡在6万例以上,并呈上升趋势。近年,美国的科学家们通过结、直肠病人的检查,发现其中25%患者有基因缺陷。正是这种保护性基因可以抑制肿瘤的发生。为什么这种保护性基因被破坏了呢?后来一些医学家、营养学家认为与人们的饮食结构有关,这还有待于确切验证。
西方国家流行了数百年的饮食结构,特点是以肉、奶、蛋为主,形成高 脂肪 、高蛋白、高糖的“三高”结构,其结果是导致食物热量摄取过剩,某些保护性基因遭到破坏,于是人出现了肥胖,酿成心血管疾病和大肠癌发病率不断上升。为此,7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了节食、减肥热。进入80年代又大力开发强化食品,并注重植物蛋白的利用,然而收效并不明显。学者们还注意到,在美国南方一些盛产柑橘的地方,大肠癌发病率明显低于其他地区。人们认为,这可能是由于柑橘含有丰富的 维生素C 的缘故。
我国和日本、东南亚及非洲一些国家和地区,饮食属于低脂肪、低蛋白、低糖的“三低”结构,以谷、菜、油为主。相对而言,则大肠癌发病率稍低一些。但是,近年伴随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只注重了饮食调配,却忽略了营养成分。自80年代中期起,也开始追求高脂肪、高蛋白、重糖、多盐的饮食结构,似乎是在步西方“三高”饮食结构的后尘。因此,发现大肠癌患者近年来也有所增加。肠癌的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居3—6位,且手术后5年存活率较低。
为了有效地预防大肠癌,应尽量少吃油腻食物,严格控制多余的脂肪和糖的摄入,防止热量过剩;同时,还要多吃各种蔬菜、水果及含纤维多的食物,提倡精粗兼备,尽量多吃粗食品,如大米、玉米、木耳、海带、南瓜、红薯、青豆,胡萝卜等,还有新兴的大豆蛋白食品,使饮食结构趋于合理。
当然,饮食因素只是诱发大肠痫的一个方面。
小编推荐 :直肠癌的诊断你熟悉吗? 详情请看 大肠癌诊断要点
4肠癌是否会遗传
不少疾病也是有遗传倾向的,这让患者家属们都非常恐慌,生怕自己也会得这样的绝症。因为现代人饮食不当,肠癌患者也是越来越多了,对于肠癌患者和家属来说,心里都有这样的疑问,那就是肠癌会遗传吗?
任何疾病发病都会有两个因素:外因和内因,内因是指遗传因素,同时在外因的一起作用下,才会发生疾病。
讲到内因,主要是遗传性因素,有一种家族遗传性腺瘤病性结直肠癌,主要是一种叫APC的抑癌基因发生了突变,肠道会长许多息肉,息肉到一定时间,比如说30、40岁,基本上百分之百要演化成癌,这一部分结直肠癌受外因影响较小。即使没有不良的生活习惯,最终也是避免不了患结直肠癌的命运。
还有一种是非息肉性的家族遗传性结肠癌,这种癌症没有临床标志,发病之前你看不出来它是非遗传性的结肠癌还是遗传性的结肠癌,要根据家系调查来看,这种疾病是美国的一个叫林奇的大夫发现的,所以也叫林奇综合征。在一个家族每一代中都会有发病。发病的原因是和人类遗传物质核酸修复基因的失活有关。人一生中会接触很多的致癌物质,这些致癌物将导致核酸的损伤,但我们身体有强大的修复功能,修复好了就正常了。但是这一部分人由于修复基因发生问题,受到致癌物打击过后不能修复好,就发病。这一部分肿瘤是遗传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的,受外因的影响小。
遗传性结肠癌只占15%左右,非息肉性的家族性结肠癌占整个结肠癌中的2%-3%的水平。占绝大多数的还是非遗传性结直肠癌,外因起主要作用。对于非遗传性结直肠癌不存在特定基因的异常,而是某些基因的缺陷。因个体之间同一基因都存在一定的差别,最常见的是基因的多态性。这些差别会影响到一些酶的活性,比如说致癌物的代谢酶,核酸修复酶等。当酶活性下降,在接受同样的致癌物的情况下,患癌的几率就高一些。尽管占绝大多数的非遗传性结直肠癌是不能遗传的,但是这个核酸的缺陷是可遗传的,即患结直肠癌的易感性是可遗传的。对这一大部分人群,只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还是可避免结直肠癌的发生。
虽然说肠癌是有一定的遗传性的,但是并不是说肠癌患者的子女或者是亲属就一定会有肠癌,所以患者家属不要过分担心,只要是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还是可以避免肠癌发病的。同时也希望以后会有更好的方法,让肠癌不再遗传。
5肠癌如何鉴别诊断
鉴别
肠癌应与菌痢、阿米巴痢疾、痔、血吸虫病、慢性结肠炎等相鉴别。
1、细菌性痢疾 主要与慢性细菌性痢疾鉴别。病人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大便次数增多、左下腹压痛等为特征。如为慢性细菌性痢疾,可有急性发作,除上述症状加剧外尚有发热、头痛、食欲不振。本病有流行病学特征,大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乙状结肠镜检查肠黏膜除充血、水肿、溃疡外,黏膜呈颗粒状,可有瘢痕和息肉,取肠壁黏液脓性分泌物作细菌培养阳性率高,应用痢特灵、氟哌酸、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治疗有效。
2、阿米巴痢疾 病人表现腹胀、腹痛、腹泻或有里急后重,大便呈黏液带脓血、排便次数增多。慢性型者可有消瘦、贫血,结肠常粗厚可触,左右两下腹及上腹部常有压痛,易和直肠癌或结肠癌相混淆。但阿米巴痢疾时大便有腥臭,粪中可找到阿米巴包囊或滋养体。乙状结肠镜检查见到正常黏膜上有典型的散在溃疡,从溃疡底刮取材料作镜检可找到原虫。
3、痔 临床上将直肠癌误诊为痔者实不少见。据上海肿瘤医院统计590例直肠癌被误诊为痔者156例,误诊率高达26.4%。误诊的主要原因系对病史了解不够,又未能作指检。一般内痔多为无痛性出血,呈鲜红色,不与大便相混,随出血量的多寡而表现为大便表面带血、滴血、线状流血甚至喷射状出血。而直肠癌患者之粪便常伴有黏液和直肠刺激症状,直肠指检或乙状结肠镜检查可将痔与直肠癌鉴别。
4、肠结核 肠结核以右下腹痛、腹泻、糊样便、腹部包块和全身结核中毒症状为特征。增生型肠结核,多以便秘为主要表现。X线胃肠钡餐造影可与大肠癌鉴别。溃疡型肠结核,钡剂在病变肠段可见激惹征象,充盈不佳,而在病变上下肠段的钡剂则充盈良好,称为X线钡影跳跃征象。黏膜皱襞粗乱,肠壁边缘不规则,有时呈锯齿状。增生型肠结核见肠段增生性狭窄、收缩与变形,可见充盈缺损、黏膜皱襞紊乱,肠壁僵硬与结肠袋消失。如作纤维结肠镜检查,从病变部位作活检可获进一步确诊。
5、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的肠道病变多见于直肠、乙状结肠和降结肠,虫卵沉积于肠黏膜使局部充血、水肿、坏死,当坏死黏膜脱落后即形成浅表溃疡,临床上表现腹痛、腹泻及便血等症状,进一步出现结缔组织增生,最后使肠壁增厚,严重者引起肠腔狭窄和肉芽肿,应与大肠癌相鉴别。但日本血吸虫病与大肠癌有一定相互关系,因此,在结肠镜检查时应在病变部位,尤其对肉芽肿病变进行组织活检。
6、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为肉芽肿炎性病变,并发纤维性变与溃疡,好发于青壮年。腹泻一般轻,每天排便3~6次,腹痛多在右下腹,排便后腹痛可减轻,约1/3病例在右下腹可扪及包块,并可出现肛瘘、肛门周围脓肿。钡灌肠有特征改变,可见肠壁增厚、僵硬、肠腔狭窄,黏膜皱襞消失、变粗、变平、变直,多呈一细条状阴影;纵形溃疡或横行裂隙状溃疡;正常黏膜呈充血、水肿、纤维化,呈假息肉样病变称卵石征。纤维结肠镜可见黏膜水肿、稍充血、卵石样隆起,伴有圆形、线状或沟漕样溃疡。病人常并发发热、贫血、关节炎及肝病。
7、溃疡性结肠炎 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性疾病,95%以上病例有直肠受累。以20~50岁多见。临床上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为主要表现,故与直肠癌易混淆。纤维结肠镜检查可见病变黏膜呈弥漫性充血、水肿,黏膜表面呈颗粒状,常有糜烂或浅小溃疡,附有黏液和脓性分泌物,重者溃疡较大。后期可见假性息肉,结肠袋消失。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可见黏膜皱襞粗大紊乱,有溃疡和分泌物复盖时,肠壁边缘可呈毛刺状或锯齿状,后期肠壁僵硬,肠腔狭窄,结肠袋消失,假性息肉形成后可呈圆形或卵石形充盈缺损。
8、肠易激综合征 IBS是一种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其发生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腹痛、腹泻、便秘、腹泻与便秘交替、消化不良为其主要表现。但一般情况良好,多次粪常规及培养均阴性,X线钡灌和纤维结肠镜检查均无阳性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