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长骨瘤

  骨瘤,中医病名。骨瘤是以肿块坚硬如石,紧贴于骨,推之不移为主要表现的肿瘤性疾病,骨瘤为良性骨肿瘤,好发于青少年。95%以上发生在颅骨和鼻副窦内。发生在颅骨外板者,局部有坚硬无痛之肿块隆起。发生在颅骨内板或鼻副窦者,可能有相应的压迫症状,如眩晕、头痛等,骨瘤很少恶变。相当于西医的骨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目录 1.为什么会长骨瘤 2.骨瘤会有哪些症状 3.骨瘤的诊断依靠影像学和临床表现 4.如何预防骨软骨瘤的发生呢 5.骨瘤临床诊断

1为什么会长骨瘤

  对于骨瘤的话虽然是常见的一类疾病,但是在如今的医学史上还是没有办法弄清楚其发病的主要原因的,所以说对于骨瘤来说现在对其的发病机制等都还是探索阶段,下面的话我给大家描述下其中部分的发现结果。

  (一)发病原因

  原因不详,据文献记载有胚胎残留,外伤、感染、内分泌紊乱以及遗传学说。但较多文献支持倾向于胚胎残留学说——并认为在发生学上,两种不同组织的交接部位都可能发生肿瘤。颅骨各部,或为膜内成骨,或为软骨内成骨(在发生学上,颅骨在发生骨化之前,须经过两个阶段的变化:①侵入脑泡的间充质增厚为膜;②继转化为软骨。凡由软骨发生骨化者,为软骨内成骨,如除额骨眶部及蝶骨大翼外侧部位的所有颅底各骨。凡未经软骨阶段,直接由膜发生骨化者为膜内成骨,例如除枕骨的一部分外的所有构成颅穹窿的颅骨。形成鼻腔各壁者基本属软骨内成骨,因而有称之为鼻软骨内成骨)。骨瘤好发于额骨与筛骨之间、蝶骨小翼与额骨眶板之间或上颌骨内。骨瘤来源于膜性组织者,发展成坚质型骨瘤,来源于软骨组织者,发展为松质型骨瘤,同时来源于两种组织者(如上颌骨),发展成为混合型骨瘤。

  (二)发病机制

  骨瘤(osteoma)是一种良性病损,多见于颅、面各骨,由生骨性纤维组织、成骨细胞及其所产生的新生骨所构成,含有分化良好的成熟骨组织,并有明显的板层结构,骨瘤伴随人体的发育而逐渐生长,当人体发育成熟以后,大部分肿瘤亦停止生长。多发性骨瘤称Gardner综合征,同时有肠息肉和软组织病损。

  肿瘤骨呈黄白色,骨样硬度,表面凹凸不平,覆以假包膜。显微镜下由纤维组织与新生骨构成,骨细胞肥大,基质染色不匀。成纤维细胞与成骨细胞均无恶性变现象。

  总之的话对于骨瘤的发病机制和原因虽然不明朗,但是的话和其他的肿瘤一样,主要是原癌基因的激活导致的,所以说预防骨瘤是可以避免原癌基因激活着手的。

2骨瘤会有哪些症状

  骨样骨瘤会有一些什么样的症状呢?普遍认为,骨样骨瘤是一种良性成骨性肿瘤,由成骨细胞及其产生的骨样组织构成。骨样骨瘤约占全部骨肿瘤的1%,占良性骨肿瘤的10%。病灶为一小的瘤巢,周围有许多成熟的反应骨。骨样骨瘤常见于30岁以下的青少年,好发年龄为8-18岁。好发于男性,男、女之比为2:1。最常见部位为股骨小粗隆、肱骨近端内侧皮质、胫骨远端1/3,也可见于脊柱的附件,发病率依次为腰椎、颈椎、胸椎。以胫、股骨最多见,合计约占50%,很少见于扁平骨、髓腔内和松质骨,可发生于骨皮质和骨松质。

  骨样骨瘤的典型症状

  病程有特征性,疼痛出现较早,往往于X线片上出现阳性病损前几个月就已存在,病初为间歇性疼痛,夜间加重,服用止痛药可以减轻,后期则痛加重,呈持续性,任何药物不能使之缓解,疼痛多局限,软组织可肿胀,但受累区很少,有的病人也可没有疼痛症状,病灶较小时,疼痛可伴有血管运动性反应如皮温增高和多汗,疼痛不一定限于患区也可以放射至附近关节。

  骨样骨瘤的大小是这种病变的另一个特点,有人限定其大小为1cm,但也有人报道为1.5cm,总之体积不大。

  疼痛为其主要症状,如果没有疼痛,则诊断值得怀疑,疼痛的特点是夜间剧烈,当服用小量水杨酸即可使疼痛缓解,疼痛的性质常为钝痛或刺痛,开始轻微,且呈间断性,故时有几个月至几年才来就诊,以后疼痛加重,变成持续性,也可能伴有局部软组织肿胀或压痛,疼痛的机制尚不清楚,有人认为是肿瘤组织内产生的前列腺素产物可以造成血管压力改变,刺激了局部神经末梢,这种看法是由于在病变核心的周围纤维带内或是在核心的本身中发现有无髓鞘的神经纤维存在而受到支持。

  骨样骨瘤的其他临床表现可与病人发病年龄,所侵犯骨的部位有关,在骨未成熟时,可以出现肌肉萎缩,骨骼畸形,如骨样骨瘤位于脊柱骨则可出现斜颈,脊柱僵硬,脊柱侧弯,而位于关节内的骨样骨瘤则可出现关节局部压痛,滑膜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骨样骨瘤可以有各种临床表现,但实验室检查一般均为正常。

3骨瘤的诊断依靠影像学和临床表现

  骨软骨瘤是儿童期常见的良性骨肿瘤,通常位于干骺端的一侧骨皮质,向骨表面生长,又称外生骨疣。任何由软骨化骨的骨骼均可生长骨软骨瘤,长管状骨比扁骨、短骨更多见。其中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肱骨近端最为多见。该肿瘤不产生疼痛,常因偶然摸到肿块,或X线检查发现肿瘤。局部常无压痛,有些因压迫血管神经及内脏器官产生相应的症状。股骨下端或胫骨上端的内侧骨疣可有肌腱滑动感。肿物遭到直接冲击或蒂部发生骨折以后才会有疼痛感觉。瘤体较大时可压迫神经。腰椎的骨疣可发生马尾神经的压迫症状。足和踝部肿物会使走路和穿鞋困难,有的可并发滑囊或滑囊炎。

  骨软骨瘤仅依靠临床和影像学依据即可诊断,唯一的问题是鉴别良性骨软骨瘤和发生肉瘤变的骨软骨瘤。需要全面分析所有的临床、放射影像、骨扫描、大体病理及组织学特点。

  1.X线表现:表现为附着于干骺端的向外骨性突起,生长方向与肌肉的牵引方向一致,与受累骨皮质和松质骨相连,软骨帽不显影,有长蒂型和广基型之分。多发性骨软骨瘤表现为干骺端增粗,皮质变薄,肿瘤外形不一。X线表现为骨性病损自干骺端突出,一般比临床所见的要小,因软骨帽和滑囊不显影,肿瘤的骨质影像与其所在部位干骺端的骨质结构完全相同。不易区别。位于长骨的肿瘤其生长方向与邻近肌肉牵引的方向一致,例如股骨远端的骨软骨瘤向股骨的生长,胫骨近端的肿瘤向胫骨远端生长。其形状不一,可有一个很长的蒂和狭窄的基底。或很短粗呈广阔的基底,较大的肿瘤其顶端膨大如菜花。

  2。放射性核素扫描:骨软骨瘤的骨性部分与软骨帽交界处放射性核素浓集,当有恶变时,病变处的放射性核素摄取量会突然增高。

  3.CT检查:能清晰的显示出肿瘤与受累骨皮质和松质骨相连,软骨帽部分呈软组织密度,有时可见不规则的钙化及骨化。

  4.MRI检查:骨性部分的信号与相邻干骺端松质骨的信号相同,软骨帽在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MRI检查可以明确软骨帽的厚度,如超过25mm者应考虑有恶变可能。

4如何预防骨软骨瘤的发生呢

  如何预防骨软骨瘤的发生呢?骨软骨瘤为良性骨组织肿瘤中最多见者。有多发性及单发性。发生于幼年。全身骨骺融合时,即自动停止生长。在少数病例中肿瘤分布极为广泛,以致引起骨胳发育障碍,形成四肢长骨短缩或弯曲畸形,且有遗传性。

  提高免疫系统功能最重要的是:饮食、锻炼和控制烦恼,健康的生活方式选择可帮助我们远离癌症。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适宜的体育锻炼可以使身体的免疫系统处于最佳状态,对预防肿瘤和预防其他疾病的发生同样有好处另外有研究显示适当活动健康搜索不仅增强人体免疫系统,而且通过增加人体肠道系统蠕动而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在这里我们主要认识饮食在预防肿瘤发生方面的一些问题。

  维生素C、E是另外一种抗肿瘤物质,它们能够预防食物中致癌物质如亚硝胺的危害维生素C能保护精子不受基因学破坏而降低其后代患白血病、肾癌和脑瘤的危险。维生素E能降低皮肤癌的危险,维生素E与维生素C一样具有抗肿瘤作用它是抗毒素和清除自由基的清道夫。维生素A、C、E的联合应用产生的保护机体抵抗毒素的作用要比单独应用为好。

  如何预防骨软骨瘤的发生呢?就是以上专家介绍的内容。肿瘤发生的一些相关因素在发病前进行预防。很多癌症在它们形成以前是能够预防的。

5骨瘤临床诊断

  临床表现骨瘤的肿块,坚硬或韧硬,境界清楚,基底部与骨粘连而推之不移。(一)良性骨瘤瘤体发展缓慢,到一定年龄多能停止生长,一般无自觉症状。若肿块过大者,则出现畸型,或压迫邻近组织、器官,产生相应的症状。但无远处转移。(二)恶性肿瘤瘤体增大迅速,甚至形成巨大肿块,坚硬高突.使局部皮肤青筋显露,除局部畸形、剧痛、功能障碍外,并有逐渐加重的全身症状,如发热不退、饮食减少、形体消瘦、面色无华等。多易发生脏器或它处转移。

  发生部位好发于颅骨、颜面骨及下颌骨,一般无症状,病程经数年或数十年;若发生于颅骨内板可能引起颅内压增高和脑压迫症状,如头晕、头痛,甚至癫痫等;当肿瘤发生于颅骨外板时,可造成外貌畸形,若发生于下颌骨,口腔或鼻腔内常引起压迫症状;颅骨区外骨瘤有时可出现恶变。

  辅助检查X线摄片,良性肿瘤见肿瘤界限清楚,与正常骨组织间有明显的分界线,一般无骨膜反应。恶性骨瘤见肿瘤边界不清,骨破坏,骨结构紊乱。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