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过量如何正确有效应对

  平常感冒生病后,我们通常会通过吃药得到快速康复。然而,很多时候或者是想快速好而增加服药量,或者是忘记而重复吃药等,这样导致药物过量。不同的药物以及不同的人群对于药物过量会产生不一样的危害。那么,当出现药物过量时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去面对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目录 1.药物过量如何正确有效应对 2.药物过量毒性反应 3.感冒药服用过量可致死 4.儿童药物伤害来自误服与过量 5.儿童吃药千万别过量

1药物过量如何正确有效应对

  抗生素、感冒药和退烧药,都是常用药物,但多在病情突发时使用,所以经常会出现用错药(包括剂量、用法等)的情况。这几类药物服用过量后,总的处理原则是:一是注意当时的不良反应,避免意外伤害;二是多喝水,促进药物代谢;三是反应严重者要去医院就诊,根据情况进行输液、洗胃或者催吐等。

  目前常用的口服抗菌类药物多数安全性比较好,如果一次吃掉一天的剂量,理论上问题应该不是很大。

  感冒药多是非处方药,安全性比较高,如果服用剂量比说明书建议的剂量多吃了1~2倍,危险一般不会太大。不过,药物在人体内有一个代谢、排泄的过程,如果已经过量服用1~2倍,就应间隔1~2次后再服用,否则药物浓度过大,容易导致不良反应。

  退烧药如果服用过量,可能会导致患者出汗过多,体质虚弱者容易发生虚脱,所以患者要尽量卧床休息,多喝水。

  使用降糖药、胰岛素和降压药的患者,大多都是常年用药的老病号,不太容易出现用错药量的情况。往往是有些人想尽快控制病情,以为加大药量会好得快一些,所以擅自加量。如果过量使用这些药物,不良反应会比较明显,如降糖药和胰岛素过量会导致低血糖,出现头晕、出虚汗等症状;降压药过量,会导致低血压、脑供血不足,导致头晕,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等。

  因此,如果上述药物服用过量,需要加以警惕、积极补救。如果是降糖药过量,应立即加主食,如糖块、馒头等,监测血糖,根据血糖的情况决定是继续用药、调整药量,还是暂停一次。如果是降压药过量,要尽快躺下休息,避免摔伤等意外情况发生,监测患者血压情况,决定何时继续用药。如果患者有明显不适,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如果是治疗精神类疾病的药物过量,会出现与治疗目的相反的作用,必要时需加用对抗药物,当然,必须到医院就诊由医生决定。

2药物过量毒性反应

  药物过量毒性反应:

  药物过量毒性反应是指由于药物过量所致的严重反应,通常是由于医药人员的失误或者是自杀和他杀行为所致。当两药疗效相同时,最好选用毒性低的一种。比如需用镇静药、抗焦虑药、催眠药时最好选用苯二氮卓类的地西泮而不用巴比妥类,由于前者疗效好而安全范围大,毒性反应发生率低。疗效相同而安全范围大也是新药应用多于老药的一个因素。

  小儿易发生药物过量毒性反应,特别是许多有颜色的片剂和胶囊引起他们的兴趣而误食,联邦政府要求所有的药物均要远离儿童,美国大多数城市提供化学物质及药物毒性信息。

3感冒药服用过量可致死

  有些感冒药超量会致命

  美国著名新闻调查机构ProPublica历经两年调查近日发表结论:常见感冒药主要成分对乙酰氨基酚,超过最大剂量一丁点,就可导致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近10年,美国因此丧命的有1567人。

  很多非处方感冒药中均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有90%-95%要通过肝脏代谢掉,但其在代谢转化过程中会产生一种代谢结合物,有毒性,只能通过与体内的谷胱甘肽等物质结合才能降低毒性。如果摄入过多,谷胱甘肽不足以与之结合,就会导致肝脏损伤。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每天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的最大剂量为4克,我国使用标准是:成人极量为1天2克,1次用量在0.3~0.6克;12岁以上的儿童1天的极量是1克,每次不能超过0.3克;3~12岁儿童要按体重配比药量,每次用量在0.15~0.3克。此外,24小时内最多用量不能超过4次,用于解热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用于止痛不超过5天。

  伤肝源于用药过量

  苍爱军说:“在扑热息痛、百服宁、泰诺等非处方药品中,均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无论是单方还是复方,主要作用就是镇痛解热,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只要一感冒发烧,首先想到的总是扑热息痛、维C银翘片等药。”

  “药品附有说明书,一般会写明一片药含有多少对乙酰氨基酚,以及每天的最大用量,特别提醒儿童要减半。”苍爱军表示,如果把药买回家,仔细看了说明书,并严格遵照指示来服用,一般不会出现问题,可如果超过了一天的极量,又长期有依赖性地服用,就可能会对人体的肝脏、肾脏产生影响,出现中毒反应,严重的可以导致肝衰竭以致死亡。

  苍爱军解释道,对乙酰氨基酚有90%~95%是要通过肝脏代谢掉的,可是在代谢转化过程中会产生一种代谢结合物,有毒性,只能通过与体内的还原性谷胱甘肽等结合才能降低毒性。可如果摄入对乙酰氨基酚过多,谷胱甘肽不足以与之结合,那对乙酰氨基酚就需要与其他分子结合,导致损伤肝脏。

  “所以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一定要禁止服用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苍爱军说,此外对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偶见皮疹、荨麻疹、药疹及粒细胞减少,这可以被看作是过敏反应。

  记者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了解到,2004年1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该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有关维C银翘片的病例报告数共计1885例,不良反应或事件主要累及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皮肤及附属器等。其中维C银翘片严重病例报告共计48例,约占所有报告的2.55%,无死亡报告。

  扑热息痛使用有标准

  扑热息痛并不是对肝脏毒性最大的药物,在正确使用时安全性也很好,为什么总会引起肝损伤?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们太容易接触到这种药物,却又对它的潜在风险没有足够的警惕。

  在我国对于对乙酰氨基酚也是有使用标准的,苍爱军表示,成人的极量是一天2克,一次用量在0.3~0.6克的范围。

  12岁以上的儿童一天的极量是1克,每次不能超过0.3克。

  3~12岁儿童要按照体重来配比药量,每次用量在0.15~0.3克。

  3岁以下婴幼儿因肝肾功能发育不全,要慎用,医生一般也不主张用这类感冒药。

  以扑热息痛为例,24小时内最多用量不能超过4次。

  昨日记者在药房里发现多款感冒药中都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在所有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药中,扑热息痛的单片含量是比较多的,这也是它的主要成分,每片含有0.5克,最少的一种药每片含有0.042克。

  苍爱军强调,这类药品对于解热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用于止痛不超过5天,而且不能同时服用其他含有解热镇痛药的药品(如某些复方抗感冒药)。

  此外,服用了含对乙酰氨基酚的解热镇痛药,一定不能饮酒,因为酒精也损耗与对乙酰氨基酚结合的物质,一样损害肝脏。

4儿童药物伤害来自误服与过量

  药物中毒主要原因:误服或者过量

  儿童急性中毒案例中,药物中毒占首位。在许多城市,儿童药物中毒人数已非同小可。针对全国35个城市114家医院展开的调查显示,有95%的儿科医生报告曾遇到儿童药物中毒病例,平均每位医生一年遇到9.4例。

  “我们每天都能收到儿童药物中毒的病例,成人药品并不能随意用给孩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高恒淼表示,“我们曾接到一个病例,三个孩子送来时已经昏迷,结果家长发现孩子奶奶的降压药找不到了,原来孩子们把带有糖衣的降压药当成了糖给分吃了。”

  北京儿童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药剂科副主任王晓玲介绍,中毒年龄以1至6岁儿童居多,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智力发育尚不完善,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口尝物品,善于对成人行为进行模仿,一旦看管不力,就可能发生误服或偷服药物现象。

  事实上,有86.4%的儿童药物中毒发生于家中,导致中毒的原因有二:一个是家长对药物保管不严,导致儿童误服。根据对京沪广蓉四城的家长调查,有七成家长想起来才检查、或从来不检查家中的药品,近两成的家长选择把成人药和儿童药混放在一起。另一个导致药物中毒的原因则是家长将成人药减量甚至按成人剂量喂给孩子,或者将数种药品混合喂给孩子,却不关心药物的成分,或自行加量,导致药物过量。

  五岁以下儿童药物中毒风险最高

  美国《小儿科期刊》也有报道称,随着近几年处方药品使用的增加,儿童接触危险药品的几率也在增加,结果经常导致儿童误食药物而中毒。其中,成人使用的处方药正造成美国发生越来越多的5岁以下儿童中毒事件。

  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比较了2000年至2009年之间,每个月美国国内发生的儿童药物中毒案例数目,以及开给成年人的处方药品数量。统计结果显示,成年人处方药品的增加与儿童药物中毒案例数目增加,两者之间具有重大关联。而面临药物中毒风险最高的孩童,是5岁以下的儿童,其次为13岁至19岁之间的青少年。

  “家长应该认识到疾病规律,并不是说用药多了就一定效果好。”首都儿科研究所急诊科主任张琪建议,家长在给孩子服药前应该仔细阅读说明书并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剂量给药,同时妥善保管好药品,放在孩子不易拿到的地方。

  此外,作为儿童药品生产商,也应该对于儿童药品采用防护性的包装以降低儿童自行服药的风险,并使用精准的刻度设计来保证给药剂量的准确性从而避免药物过量服用。

5儿童吃药千万别过量

  在近日召开的2010年儿童安全用药国际论坛上,公布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对儿童医院的最新监测报告: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率达到12.9%,新生儿更高达24.4%。这明显高于成人的6.9%。不可否认,尽管由于儿童的各器官尚未发育成熟,肝脏和肾脏的解毒排毒功能尚未健全,对药物的反应性个体差异较大,使得用药不良反应难以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但我们也要认识到,用药习惯等“人为”因素也是造成不良反应高居不下的原因。其中,过量用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

  由于儿童特殊的生理特点,即便是医生都难以迅速计算出一个儿童准确的药物用量,更何况是家长。而一些家长擅自比照成人自行给孩子用药的习惯,显然增加了孩子遭受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另外,重复用药造成的“隐性”用药过量也很常见。例如,感冒、发烧是儿童常见病,而感冒药往往由多种药物成分组合而成,很多感冒药虽然商品名不同,却含有相同或相似成分,同时服用就会造成用药过量。

  让儿童用成人药也是造成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例如,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在2008年就宣布2岁以下儿童的感冒药退市,而且要求4岁以下儿童慎用感冒药。但前不久,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质量促进部的丹尼尔•巴德尼采博士通过研究发现,到美国各大医院急诊室就诊的患儿中,因服感冒药出现副作用的就诊人数虽然比之前减少了一半,但仍超过1200例。很多儿童无疑服用了成人感冒药。

  因此,要想尽量保证儿童用药安全,除了呼吁国家出台政策鼓励药厂生产儿童专用药,改变由于儿童药剂量小、利润低而使得儿童药物稀缺、导致使用成人药物替代的现状外,家长提高必要的用药常识也非常重要,绝不能因不忍看着孩子不舒服就擅自加大药量。

相关资讯
目录 置顶
目录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