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必学的新生儿护理技能

  当爸爸绝对是令人期待的事情,那份喜悦的感觉总是让人难以抵挡。可是,这“爸爸”可不是白当的呀,如何才能做一位称职的父亲?如何才能更好地养育好子女?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关键问题。假如您对如何做爸爸还没有什么规划,那么建议您率先掌握如下2项基本技能。下面小编为你介绍爸爸必学的新生儿护理技能。

目录 1.新生儿错误护理动作 2.爸爸必学的新生儿护理技能 3.新生儿脐带护理 4.如何给新生儿洗澡 5.新生儿6种正常的异常现象

1新生儿错误护理动作

  让新生儿竖直坐

  这个行为对新生儿绝对是严禁的,因为这时新生儿的脊柱很脆弱,强行竖直会导致脊柱甚至能弯曲变形,3个月大的婴儿才能垂直竖立。

  给宝宝做瑜伽或武术

  这些激烈动作只会让骨骼尚未发展完全的婴儿造成危害,还可能导致婴儿脑出血或是视网膜问题。

  冬天给宝宝洗冷水澡

  宝宝身体抵抗力差,如果用冷水直接冲洗,容易造成娃娃感冒生病。不建议给过小的宝宝在冬天洗冷水澡。

  摇晃婴儿

  为了哄睡,很多大人喜欢摇晃宝宝。其实宝宝是被你们摇晕的,而不是睡着的。摇晃小宝宝,很容易损害到他们颈部的肌肉和韧带的,严重的话甚至会扭伤宝宝的颈部。而且宝宝脑内组织如"豆腐"般脆弱,过度频繁摇晃导致脑出血;另外,婴儿颅底及内面较平滑,脑组织固定不是很结实,受到强大的外力时容易晃动,大脑表面与头骨下的静脉相接的血管也会晃动。晃动的大脑组织很容易被突然改变的外力"撕裂",引发硬脑膜下或蜘蛛膜下腔出血等急症。

  绑腿

  很多老一辈的认为孩子双腿天生弯曲,需要通过绑腿来纠正。幼儿教育专家告诉你,其实捆绑方式包裹婴儿使髋关节长期处于伸展位,不利于婴儿髋关节的稳定,容易发生髋关节发育不良,随着日龄、月龄或年龄的增长逐渐出现半脱位,若不及时治疗可能致残。

  喂凉水

  有些家庭无所谓地让小宝宝喝凉水,夏天还让吃雪糕、冰棍等,因为婴儿的消化系统未完善,一旦喝了凉水容易导致腹泻。

  睡姿定型枕

  小宝宝容易被旁边的固定枕堵住口鼻引起窒息。而且固定的睡姿,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发育。

2爸爸必学的新生儿护理技能

  基本技能1:换尿布

  对于一个男子汉来说,换尿布似乎不太相称。如果您还有这样落伍的想法,那就要好好检讨进化一番了,为自己的宝宝换尿布,那不仅是天经地义,更是一种天伦之乐。

  用布尿布还是用纸尿裤

  如果选用纸尿裤,可以无需费时费力去洗涤。此外,这种纸尿裤无需折叠,换起来很方便,只是有些宝宝会感觉不舒服。而布尿布则必须水洗,还要用洗涤剂,所以比较麻烦。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父母一般采取折中的方法,即平常使用布尿布,夜晚和外出则使用纸尿裤。

  换尿布方法

  ①用手托起婴儿的腰部,把他的臀部放在尿布的中间位置

  ②再对折过来

  ③把尿布一端在肚脐处下方折过来(新生儿则反之)

  ④系住尿布

  布尿布的折叠方法

  ①将左右下角向中间对折

  ②用于女婴

  ③将尿布对折

  ④男婴用,将前面叠得厚一些

  ⑤女婴用,将后面叠得厚一些

  不要惧怕洗尿布

  尿布总是要弄脏的,所以,布尿布总是要收集起来洗的,不要有惧怕心理。

  把大小便尿布分开后,先用水涮一下,然后再用洗涤剂洗。请记住这些环节,克服抵触感,一切都将变得很自然。洗尿布是做爸爸的一件日常工作,也是育儿的一项主要内容。

  如何洗布尿布

  ①将洗衣粉倒入桶内,2个桶分开用,一个洗小便尿布,一个洗大便尿布。

  ②在水冲式马桶里,一边冲水,一边涮尿布。请注意,该马桶最好是洗尿布专用马桶。

  ③用水冲洗一遍

  ④将尿布分放在洗小便尿布的桶中和洗大便尿布的桶中浸泡

  ⑤用洗衣机进行洗涮

  基本技能2:抱孩子

  孩子渴望爸爸有力的臂膀,抱孩子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儿,但也需要一定的技巧。

  养成抱孩子的好习惯

  经常抱孩子,就会养成一种抱孩子的习惯,婴儿在父母怀中更有安全感。在出生后6个月至1岁之间,大多数孩子更喜欢让妈妈抱,也许这是由于母亲比父亲更会抱孩子。但是爸爸有劲儿,孩子由爸爸来抱,母亲既可以干家务,也可以放松放松。请注意,在婴儿出生后前3个月内,每次抱孩子的时间不应超过15分钟,否则孩子容易感到疲劳。

  婴儿头部能支撑起来之前如何抱

  在出生后4个月左右,婴儿头部才能支撑起来,在此之前,抱孩子时要用手掌托起摇晃不稳的头部,并注意以下几点:

  ①用一只手掌托起婴儿头部,从后面支起头部,再用胳膊支撑起来。

  ②用另一只手托起孩子的臀部,从婴儿胯间伸出手支撑起婴儿的整个身体,抱住婴儿的双腿,但要注意防止脱臼。

  只要注意了以上1点,无论竖着抱还是横着抱,一般都不会有危险。

  ③竖着抱

  这是让婴儿打嗝的抱法,即用双手的手掌有力地支撑起婴儿的头部和臀部。

  ④横着抱

  即横向抱婴儿,把头部放在胳膊上,交叉双臂。

  ⑤单手抱

  如果已经形成良好的抱孩子习惯,可以用单手抱孩子。即把婴儿的头部放在大人胳膊肘的内侧,支撑起他的臀部。在给婴儿喂奶时,可采用这种方法。盘腿坐时也可采用这种抱法。

  婴儿头部能支撑起来以后如何抱

  婴儿的头部可以支撑起来以后,如果腰部完全可以支撑起来,可将婴儿放在膝盖上,让其身体趴在父亲的身上。

  出生4个月后,孩子对外界开始拥有更多好奇心,与其让他与父亲面对面相视,不如让他面朝前更好一些,即父亲在自己胸前用双手(或单手)抱成一个圈,把孩子抱在胸前、让孩子脸朝外看。

3新生儿脐带护理

  1、注意防水

  在脐带的护理过程中,爸妈要特别注意保持脐部干燥,不要被尿布或者其他物品弄湿。如果发现宝宝脐带布湿了,应该立即更换,不要用脏手、脏布去摸、擦肚脐。尿布不要盖到脐部,避免尿液或粪便沾污脐部创面。

  尤其是在洗澡的时,宝宝的脐带湿了的话,应该先用棉棒擦干,再进行护理。脐带脱落前不要让宝宝泡在浴盆里洗澡,可以先洗上半身,擦干后再洗下半身。

  2、注意观察

  脐带进行结扎后24小时之内,爸妈要密切观察有没有出血。部分新生儿宝宝由于脐带结扎的带子变松,会有少量的渗液或者渗血。如果发现盖在脐带上的纱布被血污染或者湿透的时候,应该立即请医生重新消毒结扎。

  3、注意消毒

  (1)每天洗浴后都要用75%酒精消毒,从脐根中心呈螺旋形向四周擦拭,不可以来回乱擦,以免把周围皮肤上的细菌带入脐根部。

  (2)新生宝宝脐带脱落后,根部会有一层痂,痂脱落后,局部会有潮湿或者米汤样液体渗出,这时候爸妈可以用消毒棉花棒蘸75%酒精擦净。

  特殊情况:如果发现脐根有肉芽、脓性分泌物、红肿以及臭味,脐轮红肿,说明已经发生脐炎,应该及早找医生治疗,以防病情恶化。

4如何给新生儿洗澡

  1、抱式洗浴法:先洗脸、头,然后再洗躯干和四肢,最后洗臀部。洗头和脸的时候,宝宝的头向前,爸妈用左前臂支撑着宝宝的肩背,左侧腋窝夹住孩子的臀部,左手托住宝宝的头,拇指和中指从身后向前将其耳郭耳朵堵住,以防止进水。右手先给宝宝洗脸(不需要沐浴露),然后洗头,把头擦干。然后开始洗躯干、四肢以及臀部。应该特别洗干净肘窝、腋窝、颈部、大腿根部。

  2、盆式洗浴法:把纱布浸在浴盆中,拧干后用来擦脸,然后将衣服脱去,用换下的尿布或衣服,将屁股擦干净;用毛巾把宝宝的身体抱起来,用一只手手掌托住腋下,手肘支住头部,另一只手托着双足,轻轻放入盆中,注意先让臀部入水,让孩子半坐在澡盆里,但注意不要让脐部沾水。

  洗的时候要从颈部开始,然后到手脚。给宝宝洗背的时候,用一只手支住身体的正面,将宝宝翻转过来,从后背洗到屁股。要使用油性偏大、碱性偏轻的婴儿沐浴露,将沐浴露抹在洗澡用的毛巾上,再擦抹在宝宝身上。全身洗干净后,再用清水和纱布把泡沫洗掉。

5新生儿6种正常的异常现象

  1.体重下降

  新生儿在出生一周后体重减轻,是因为宝宝在妈妈体内一直泡在羊水里(100%湿度),再加上宝宝进食还没上轨道,每天排出的大小便、呼吸及皮肤排出肉眼看不见的水分等,使体内水分丢失,造成体重在出生一周内减轻。减轻的重量最多可达到出生时体重的10%。随着宝宝渐渐适应,到了第10天,体重就会增加。若在10天后出现体重不增、甚至下降,则可能是喂养不当或受疾病影响。

  2.吐奶

  未到3个月的宝宝,贲门肌肉尚未发育健全,且新生儿胃容量较小,所以,大部分宝宝都会在喂奶后、哭闹多动或轻拍背部时,从嘴角慢慢溢出或多或少的白色奶汁。因此,喂完奶后,家人可用手轻拍宝宝背部几分钟,避免宝宝过度哭闹。随着月龄的增长,吐奶症状会逐渐缓解。但奶水若是喷射出来的、吐出量很多,或是吐出带有黄绿色的物质,就需进一步检查。

  3.头顶肿起

  阴道分娩的新生儿头部一般呈椭圆形,像肿起一个包。这是由于分娩过程中胎头在产道内受压引起的。有的婴儿出生后头部出现柔软的肿块,这是分娩时受压而引起的头皮水肿或血肿,一般在出生后6~10 周可消失。但是如果肿块进行性增大或在10周后仍未消失,要及时就医。

  4.长马牙

  新生儿的齿龈边缘或上顎中线附近,常会长些乳白色颗粒,表面光滑,数量从1到数十颗不等。这些颗粒在临床称上皮珠,俗称马牙,是牙齿发育最原始的组织,在胚胎发育6周时,由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增质变厚形成。一般2周左右就可自行吸收,不能用针挑或用布擦,以免损伤黏膜,引起感染。

  5.尿色发红

  新生儿在最初几天尿色发深,稍有混浊,有时尿布上可看见淡淡的红色,属正常现象,一般5~6 天后会消失,但如果10天后仍有此情况,则为异常,要及时就医。

  6.斗鸡眼

  一般而言,新生儿早期眼球尚未固定,看起来有点斗鸡眼,且眼部肌肉调节不良,常有短暂性斜视,属正常生理现象,尤其好发于脸型宽阔、鼻梁扁平的宝宝。父母应常抱宝宝看室内或外面各个地方,促进宝宝的眼珠不断转动,防止斗鸡眼。但是如果宝宝1 岁以上仍存在斗鸡眼,需要到医院眼科检查。

相关资讯
目录 置顶
目录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