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的,不仅在关注孩子的饮食问题时,也应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安全感是孩子小幼儿时期健康发展的基础,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呢?
目录 1.家长怎样给孩子安全感 2.孩子性格内向怎么办 3.孩子不爱学习如何教育 4.教给孩子安全常识 5.用什么语气和孩子说话
1家长怎样给孩子安全感
1.敏感的细心的照顾
在孩子出生时,对于孩子的哭声,一定要有回应,哭泣是孩子唯一的交流途径。如果置之不理会让孩子的安全感降低。
2、不要恐吓孩子
不要因为孩子某些行为动作,而出言去吓唬他,会使孩子心理在形成恐惧,可能回伴随一声。
3、不要说一些让孩子没有安全感的话语
不要对孩子说,你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之类的话,会让孩子感觉你的爱会减少。
4、创建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夫妻吵架时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不要说一些破坏家庭的话语,会让孩子感到家庭的安全感被破坏。
5、对孩子要诚实,
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如果因为其它原因无法及时做到,一定要及时告知,做到信守承诺。
6、安全感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在孩子成长期发展时必不可少的,父母一定要重视。
2孩子性格内向怎么办
1.营造和睦的氛围
首先父母要营造一个温暖家庭环境,孩子在处于这样的环境里面,会非常有安全感,也会更乐意和父母交流,有助于培养开朗的性格。
2.多与同龄人交往
相较于父母,孩子可能和同龄人应该更有话说,所以可以多为孩子创造与同龄小朋友交往的机会。比如把小朋友邀请到家里来,让自己的孩子做一次主人,他们会很乐意招呼自己的小伙伴,这么做可以逐渐孩增强子的自信心,让他的性格变得开朗起来。
3.保护孩子自尊心
孩子虽然年幼,但他们的自尊心却不小。平常要多与孩子沟通,鼓励他们说话,千万不要体罚或者语言攻击孩子,这样做有助于塑造孩子活波的性格。
4.主动与孩子交流
内向孩子很少主动开口说话,所以家长应该主动和孩子交流,这样才能走到孩子内心深处,从而正确引导孩子打开自己心扉。这样孩子渐渐也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交流、玩耍。
5.让孩子锻炼独立
孩子如果比较内向,不喜欢与外界接触交流,比较好的应对方法就是让孩子独立做一些事情,比如去超市买瓶酱油,或者是和邻居借点东西等等。这些锻炼会让孩子变得更加独立,也敢于去接触自己喜欢的事物。
3孩子不爱学习如何教育
家长的教育方式既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也可能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让他彻底放弃学习。那么当孩子不爱学习时,家长应当如何正确对孩子进行教育呢?
1.所谓事出必有因,没有哪一个孩子生下来就不爱学习,及时找到孩子不爱学习的问题所在,并且采取正确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引导,这是家长首先要做的。
2.其次,沟通与交流也尤为重要。真正了解孩子们的心理,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
3.最后,鼓励孩子的同时,也可适当进行惩罚。有的孩子比较喜欢宽松的教育方式,有的孩子则比较受用严格的管理方法。鼓励与惩罚并行,也不失为一种正确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明智之举。
4教给孩子安全常识
父母平时做家务时,就要注意一点一滴地教给他有关水、火、电的安全知识。让孩子对安全有所了解,一些事虽然不用孩子做,但一定要让他知道正确的过程,遇到紧急情况,孩子同样能发出警告。
1、随手关水龙头,用完电器随手拨掉插头,不用煤气时要把总开关关掉,开、关煤气应请大人代劳。
2、使用电器前,必须擦干双手。有漏电情况时,应及时拨掉插头,或以木棍等纯缘物品将插头松脱,避免以手碰触而触电。
3、闻到煤气异味时,应该马上关闭煤气总开关,并打开门窗通风,绝不可在此时开关任何电器,以免引发火灾。
4、浴缸中的洗澡水勿放太满,以防溺水。
5、训练孩子熟记各个紧急电话号码,包括匪警110、火警119,以及父母办公室联络电话,甚至记下附近可以提供援助的朋友电话,以备不时之需。
6、平时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甚至借助电视新闻,教给孩子紧急状况的应变措施。
5用什么语气和孩子说话
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有涵养的人,你知道吗?父母跟孩子说话的语气很重要,将对孩子的情商、智商、修养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信任的语气 孩子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 如孩子想学打羽毛球,你用信赖的语气说:“我相信你只要努力学,认真学,一定能学会打球的。”这无形中就给了孩子一份自信,并让他明白,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假如用的是挖苦的语气:“就你这样三分钟热情还想打球啊?”就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带来伤害,令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不自信。
(二)尊重的语气 从两三岁起,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自我意识会愈发强烈。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见,说明孩子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 当他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要求时,不要认为是他不听你的话,跟你对着干,而粗暴地反对他。如你要求孩子学英语,可他还想再跟小伙伴玩一会儿,你不能发脾气:“越大越不听话了,不好好学习,看你长大了能干什么。”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应该用尊重的语气:“那你再玩一会儿,不过,玩完了,可一定要学英语。”孩子就比较乐于接受了。
(三)商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语气,让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 比如,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乱丢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可以这么说:“星星,玩具乱丢,多不好的习惯啊,你跟妈妈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吗?”千万不要用命令的语气:“你怎么搞的,玩具乱丢,快点去收拾好!”否则,孩子听你责备,心里就会产生反感,即使按你的要求去做,也是不开心的。
(四)赞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都有表现欲,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赞赏,会让他更加乐于表现。 孩子画了一幅画,也许画得不是很好,可孩子作画的热情和认真劲儿是最可贵的。当孩子把画捧给你看时,不能轻描淡写地应付几句:“画得一般,好好练。”这样会让孩子对画画失去热情和信心。应该用赞赏的语气肯定他的作品:“想不到我的宝宝画得这么好,继续努力,一定会画得更好。孩子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有了快乐的情绪体验,对画画就会更有兴趣。
(五)鼓励的语气 要孩子做到没有过失,这是不可能的。当孩子做错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评责备,而应帮助他在过失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鼓励他再次获得成功。 如孩子第一次帮妈妈端饭碗失手掉到地上打烂了,你不能责备他:“连个碗都端不稳,真笨。”这样会打击孩子尝试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气。应该用鼓励的语气:“你不小心打烂了碗,没关系,以后先用手指试试烫不烫再去端。”这样,既教给他实践的方法,又给了孩子再次尝试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