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虫病的临床表现

2013-08-09 20:18:43

刘树辉 主任医师 朝阳市第四医院

我们的身体有时免疫力特别的弱,因此很容易被感染,比如包虫病。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感染人体所致的疾病。那么,包虫病有什么临床表现呢?下面为大家介绍。

一般来说囊型包虫病的病程缓慢,潜伏期1~30年。多数病人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手术时发现,一些病人是在 死后进行尸检时发现。随着囊肿的逐渐长大,寄生部位的占位性压迫症状以及全身毒性症状逐渐明显。

1、肝包虫病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棘球蚴病,其次是肺包虫病。

(1)症状: 包虫囊压迫邻近组织或牵拉肝脏,可引起患者肝区疼痛,坠胀不适,上腹饱满、食欲减退。 巨大肝包虫囊肿可使横膈抬高,活动受限,甚至出 呼吸困难。压迫胆总管可引起阻塞性黄疸。

(2)体征:包虫囊多位于肝脏右叶,近肝表面。 体检时可发现右上腹或上腹部无痛性肿块,与肝脏相连。表面光滑,质地坚韧,有时可扪及波动感。肝包虫嚢向下生长,压迫肝门区胆总管与门静脉,可引起阻塞性黄疸,门脉髙压,甚至出现腹水。肝脏顶部包虫囊向上生长,引起膈肌升高,向胸腔突起。

2、肺包虫病 感染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常经体检透视而发现。囊肿长大压迫肺组织与支气管,患者可出现胸痛、咳嗽、血痰、气急,甚至呼吸困难。肺部棘球蚴囊破裂,可突然咳出大量淸水样 液或粉皮样内囊碎片和子囊。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呛咳,呼吸困难。可伴有过敏反应,甚至休克。若大血管破裂,可出现大咯血。

3、脑包虫病 发病率较低,主要见于儿童。好发于脑顶叶及额叶,小脑脑室及颅底部少见,亦可见于硬脑膜及颅骨间等处。临床表现与一般占位性病 变相似,出现癍癎、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常被误诊为肿瘤。询问病史及脑CT、脑磁共振等检査,有助于 明确诊断。

4、骨包虫病 较少见。棘球坳开始位于骨髓腔内,生长缓慢,继而沿骨松质与骨孔蔓延,骨质破坏,引起病理性骨折。囊肿穿破骨皮质,侵入周围软组织,出现巨大包块。若再向皮肤破溃,则形成长期不愈的瘘管,流出脓液和包虫碎屑,并可继发慢性化脓性骨髓炎。若累及关节,可引起病理性脱位。病变初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疼痛、 麻木、肢体肌肉萎缩。脊椎、骶骨等处的囊肿可压迫神经,产生神经压迫的症状和体征,甚至截瘫。

5、其他部位 眼包虫病很少见,主要见于眼眶。也可寄生在肾、膀胱、输尿管、前列腺、精索、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等泌尿生殖器官。此外,心、脾、肌肉、胰腺等部位也有棘球蚴寄生的报道,其症状与良性肿瘤相似。

包虫在人体多部位寄生,临床表现颇为复杂,但共同的表现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压迫和刺激症状:在包虫囊寄生的局部有轻微疼痛和坠胀感,如:肝包虫病常见肝区胀痛、肺包虫病常见呼吸道刺激症状,脑包虫病有颅内压增髙的一系列症状。②全身中毒症状:包括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消瘦、发育障 碍等。③局部包块:肝和腹腔包虫病常可触及不同 大小包块,表面光滑,境界清楚。④过敏症状:常见 的有皮肤瘙痒、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包虫破 时经常引起严重的过敏性休克。晚期病人可见恶液质现象。

通过文章对包虫病相关临床表现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了解到包虫病所给我们带来的危害了。希望大家仔细认真的阅读这些临床表现,以此保护好我们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