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肠综合征应该如何治疗

2024-03-25 17:59:08

张震 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我们很多的时候对于短肠综合征应该如何治疗这个问题很纠结,我们看过很多的疾病的治疗方法,我们总结出来这些方法大概差不多的,所以我们今天就要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短肠综合征应该如何治疗,希望我们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短肠综合征的治疗是随其临床分期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疗策略:急性期以肠外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为主;适应期为肠外营养与逐步增加肠内营养相结合的治疗;维持期使病人逐步过渡到肠内营养为主。

手术治疗 病人经药物、食物、营养康复以及TPN治疗后仍存在严重的短肠综合征或小肠适应性变化长时间无改善时,可考虑外科治疗。外科治疗的目的是通过增加肠吸收面积或减慢肠运输时间(延缓食糜排空)以增加小肠的吸收能力。

(1)减慢肠运输的有关手术方式:

①小肠肠段倒置术:将一段小肠倒置吻合,使倒置的肠管呈逆蠕动,能减慢肠运输和改变肌电活动,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倒置肠段的理想长度成人为10~15cm,婴儿为3cm,倒置肠段为末段小肠。当病人残余肠段过短,不能提供10cm的肠段供倒置时,不宜行此手术。

②结肠间置术:利用结肠蠕动缓慢且肠段蠕动冲击少见的特点,将结肠间置于空肠或回肠间,延长肠运输时间。手术方法有2种,其一为同向蠕动间置结肠,国外报道11例婴儿,其中4例效果良好;其二为逆向蠕动间置结肠,如同小肠间置一样,效果不肯定。间置入结肠的长度无标准,范围以8~24cm为宜。

③小肠瓣或括约肌再造术:广泛切除小肠同时又切除了回盲部的病人预后极差,本术式主要为此类病例所设计。一般手术部位在残留小肠的末端,包括类似于回肠造口术样的奶头状瓣,纵肌切断使环肌无阻力地收缩、小肠黏膜下隧道和末端小肠套叠术等。这些术式大多会产生某种程度的机械性肠梗阻,起到减慢肠运输的作用,还可预防结肠内容物逆行性反流所导致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2)增加肠表面面积的手术方式:

①小肠缩窄延长术:广泛肠切除后的适应性改变之一是残存肠段的扩张,导致肠内容物淤滞和细菌过度生长而加重吸收不良,因此缩窄扩张的肠段应能改善小肠的蠕动。

②小肠新黏膜的生长:在空肠上作一切口,然后以完好无损的结肠作一补片,或在全层肠壁缺损处用结肠浆膜、腹壁肌瓣或假体材料等修补,黏膜从空肠切缘上长出并覆盖结肠黏膜。消化吸收酶在新黏膜上产生,其分泌量可与原有空肠黏膜相等。但这种方法尚仅用于动物实验,手术过程也受到小肠部位、修补材料和生长因子等的影响。

(3)小肠移植:是治疗短肠综合征最理想和最有效的方法,其适应于需要永久依赖TPN的患者。但由于较高的死亡率以及排斥反应等并发症使其尚不能在临床广泛开展。其在国外已对一些病例实施本手术,有的作者施行小肠-肝联合移植术,手术成功率尚不理想。美国一组71例报道,手术后2年追踪,有51%病例仍存活,其中有些病例已切除了移植的小肠和(或)仍依赖TPN。小肠移植中的许多问题尚须探讨。

短肠综合征的外科手术方式还有许多,如小肠缩窄折叠术、Kimura术、小肠电起搏术、肠袢再循术、小肠序列延长术等,均各有其适应证。但每种术式均有许多复杂的并发症,且其效果不恒定,故应慎重考虑才能施行。

对于我们大家来说短肠综合征应该如何治疗这个问题就已经被解决了,可能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遇到问题的时候大家千万不能够着急,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所以生活中的我们一定要开心的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