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闭塞症需要截肢吗

2020-03-18 08:33:25

李晓军 主任医师 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

动脉硬化闭塞症可发生于人体全身各个主要动脉,它不仅会使患者血管壁逐渐失去弹性,更为严重的是,动脉硬化闭塞症会致使患者远端血流量大幅度减少。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和处理应着重于遏制病情进展,是否需要截肢处理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截肢对于许多人而言较难接受,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许多人认为动脉硬化闭塞症在治疗过程中必须进行截肢处理。事实上,虽然该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性,但并非所有的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都需要进行截肢。

一般情况下,程度较轻且发现较早的动脉硬化闭塞症通过适当的药物治疗可以很大程度上遏制疾病的发展,此类患者很少会出现截肢的情况。对于已经出现肢体缺血的患者而言,腰交感神经切除术、动脉重建术等手术方法可较大程度地增加肢体血液供应量,重建患者动脉血流通道,其治疗效果十分不错。随着现代医学的逐步发展,介入治疗对于该疾病的康复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经过及时的有效治疗后,动脉硬化闭塞症很少会严重至截肢的地步。

动脉硬化闭塞症最害怕拖延,越到疾病的中晚期,血管的狭窄程度便会越严重,患者很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现肢体坏死的情况,此时要想逆转病情是十分困难的,患者只得面临截肢的痛苦。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巨大,因此该疾病的防治需要引起充分的重视。不仅应积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的人而言,还需要注意控制基础疾病的发展。对于已经出现早期症状的患者而言,应立即就医,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