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蛇咬伤后的各类注意事项

2013-05-10 12:02:47

薛磊 副主任医师 河北省儿童医院

毒蛇具有神经毒素。患者被咬伤后,伤口局部无炎症表现,仅有轻微刺痛、微痒、麻木、感觉减退,往往不引起注意而耽误诊治。全身中毒症状出现较迟,一般在咬后1—6小时才开始,一旦出现,病情发展迅速,可出现全身不适、头晕眼花、呼吸困难、视力模糊等症状,如不及时抢救可危机生命。

一、概述

据统计,我国的毒蛇有48种,其中危害较大的有以下种类,眼镜蛇科的眼镜蛇、眼镜王蛇、金环蛇、银环蛇;?蛇科的?蛇、尖吻蝮(五步蛇)、烙铁头(龟壳花蛇)、竹叶青、蝮蛇;以及海蛇科的十多种蛇类。这些毒蛇多数分布于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湖南、湖北、云南、江西、浙江、江苏、贵州、四川等省、自治区。长江以北毒蛇种类较少,以蝮蛇常见;海蛇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毒蛇咬伤多见于夏秋季节。毒蛇咬伤后,若经及时急救治疗,可以避免或减轻中毒症状;如延误治疗,则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中毒,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二、临床表现

1.局部表现:伤处疼痛或麻木,红肿、瘀血、水?或血?,伤口周围或患肢有淋巴管炎和淋巴结肿大、触痛。

2.全身表现:头晕、胸闷、乏力、流涎、视力模糊、眼睑下垂、出血倾向、黄疸、贫血、语言不清、吞咽困难等。严重者肢体瘫痪、休克、昏迷、惊厥、呼吸麻痹和心力衰竭。

三、诊断依据

1.有被毒蛇咬伤史,伤外可见一对较深而粗的毒牙痕。

2.可有局部和全身中毒表现。

四、治疗原则

1.局部扩创清洗、阻止蛇毒吸收和排除毒液;

2.应用抗毒素;

3.中草药解毒;

4.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提高人体对蛇毒素的耐受力;

5.预防破伤风;

6.防治感染;

7.对症及支持治疗。

五、用药原则

1.早期病例以用药框限“A”为主;

2.对出现全身中毒表现的患者,注意支援疗法和防治并发症;

3.合并细菌感染者,可根据临床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有效抗生素;

4.对出现呼吸麻痹者,可使用人工呼吸器;

5.对有出血倾向者可加用新特促凝药物;

6.对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者,可行透析治疗。

被毒蛇咬伤后,不要惊慌失措,奔跑走动,这样会促使毒液快速向全身扩散。伤者应立即坐下或卧下,自行或呼唤别人来帮助,迅速用可以找到的鞋带、裤带之类的绳子绑扎伤口的近心端,绑扎无需过紧,它的松紧度掌握在能够使被绑扎的下部肢体动脉搏动稍微减弱为宜。绑扎后每隔30分钟左右松解—次,每次1—2分钟,以免影响血液循环造成组织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