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生意外时的解决方法

2013-11-18 20:40:37

洪燕 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当宝宝在慢慢长大的时候,大人是很难每时每刻都关注着孩子的,所以,孩子在生活中发生一些大大小小的意外是在所难免的,但是一些意外发生的时候做为家长是可以采取一些急救措施的。那么,下面就来看看专家介绍的意外的解决方法:

 小儿发烧

多喂水、千万别捂着

孩子发烧了,很多来医院的家长,都是拿厚毛毯裹着抱来的。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捂得严严实实,反而会让孩子的体温升得更高,而且容易出现高热惊厥。

一般来说,孩子发烧时,家长可以多喂一些水。还可以用温水打湿毛巾,再拧干,然后擦拭孩子的额头、胳肢窝、腹股沟这3处大动脉附近,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但要注意不要擦拭孩子的胸腹部,因为这样会引起血管收缩,对孩子不利。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高热惊厥,也就是福州话说的“抽风”,则应让孩子保持平卧,然后用指尖按压孩子的人中,再用筷子包裹布条,塞到孩子的嘴巴里,防止孩子咬伤舌头。如果有出现呕吐,则要注意侧卧或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呛到孩子。

家长应先做好这些,再及时将孩子送到医院就诊。

异物吸入

背部叩击、按压腹部针对不同年龄

孩子比较好动,常常会有异物吸入,像花生、小糖果等等。这时,家长如果能够掌握一些应急处理方法,就能给抢救、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相反,如果不能及时做处理,异物很可能会导致孩子呼吸困难,危及生命。

如果孩子还很小,处于婴幼儿期,发生异物吸入,可采用背部叩击,让孩子俯卧在家长的两腿之间,手掌适当用力在宝宝两肩胛骨间拍击,这样可以使异物尽快吐出。

如果孩子大一些,可呈站立位,家长从背后抱住孩子,孩子上半身向前倾斜一定角度。然后家长一手握拳,拳头拇指侧顶在小孩的上腹部(脐稍上方),另一手握住握拳的手向上向后用力挤压上腹。挤压动作要快速,压后随即放松,也可使异物吐出。

孩子烫伤

牙膏、酱油莫乱涂

烫伤、擦伤、骨折等意外伤害,都是孩子比较经常遇到的,家长有必要掌握一些急救护理知识。事实上,很多家长常采取一些错误的处理方法,反而对孩子的病情不利。

孩子发生烫伤时,不少家长都相信传言,又是牙膏,又是酱油乱涂一通。其实这些方法都是错误的,除了酸碱腐蚀性烧伤、烫伤外,孩子遇到一些小面积的轻度烫伤,只需要用流水不断冲洗即可。严重时应尽早送医院救治。

如果是摔伤骨折,则要注意不要随意搬动孩子。一些家长看到孩子摔了,迫不及待地上去把孩子抱起来看哪里受伤了,这种做法非常错误。孩子骨折部位发生在四肢的情况比较多,家长可以就近找到用作固定的木板、树枝等物,固定住骨折处的两端。如果是开放性骨折,出血量比较大,家长还应在出血点的上端,用鞋带、胶带等进行捆扎止血,但要注意每隔一小时就要解开放松1-2分钟。

孩子扭伤

先别急着揉擦按摩

扭伤多发生在手腕、踝关节等部位,皮肤青紫肿胀,局部压痛很明显,受伤的关节不能转动。

家长首先要做的是,限制受伤关节的活动,特别是踝关节扭伤后,应将小腿垫高。早期处理应冷敷,48小时后用热敷,促使血液循环加速,肿胀消退,有条件的还可进行理疗。

通过以上的介绍,希望能给家长们带来一些帮助。此外,孩子是比较弱小的,家长一定要看好孩子,避免到危险的地方玩耍,在发生一些意外事故的时候,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不能只靠急救,应该及时的到医院进行诊治。

儿童保健健康指南
1岁宝宝痰多怎么排痰
  1岁宝宝痰多需根据具体原因进行排痰,可能与过敏性咳嗽、喉炎、支气管炎、咽炎、肺炎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去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适当喝水、应用药物等方法排痰。   1、过敏性咳嗽:容易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咳嗽、咳痰、痰液黏稠等表现。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硫酸特布他林片、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等药物治疗。   2、喉炎:导致喉部黏膜分泌大量黏液,形成痰液,若宝宝发病后出现喉咙痒、咳嗽、痰多等表现。对于痰多的宝宝,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咳化痰颗粒、小儿咳喘灵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   3、支气管炎:受微生物感染、化学性刺激等因素的影响,导致1岁宝宝的健康受损,引起痰液多、喘息等表现。建议适当补充温开水,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肟颗粒等药物治疗。   4、咽炎:一旦发病1岁宝宝出现咽部干燥、咽痛等表现,严重者出现痰多、咳嗽等不适感。可遵医嘱使用小儿咽扁颗粒、小儿清咽颗粒等药物治疗。   5、肺炎:在炎症刺激下影响肺部健康,发病后引起发热、咳嗽、咳痰等不适感。遵从医嘱服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小儿化痰止咳颗粒等药物治疗。   在宝宝的成长阶段做好预防工作,为其营造舒适的居室环境,一旦出现异常表现,应当迅速前往医院寻求帮助。...
宝宝背上出汗怎么回事
  宝宝背上出汗可能是剧烈运动、环境刺激、上呼吸道感染、缺钙、多汗症等原因导致的。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根据诊断结果配合专业医生治疗。   1、剧烈运动:如果宝宝做了比较剧烈的运动锻炼,可能会导致血液循环增加和毛孔扩张,容易出现出汗的表现,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通常不需要治疗。   2、环境刺激:如果环境温度较高,并且给宝宝穿的衣物比较厚,可能会导致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也会出现出汗的现象。需要根据温度的变化适当增减衣物。   3、上呼吸道感染:可能是病毒感染导致的,容易出现发热、出汗和食欲不振等表现。可以按照医生指示使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或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等药物治疗。   4、缺钙:可能是喂养不当导致的,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容易出现出汗、枕秃和睡眠不安等表现。可以听从医生建议使用牡蛎碳酸钙颗粒或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药物治疗。   5、多汗症:可能是遗传和感染导致的,常见的表现是全身或局部出汗异常增多。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硫酸溶液或醋酸铝溶液等药物治疗。   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注意个人卫生,也应做到劳逸结合。...
1岁宝宝能吃蛋白吗
  1岁宝宝可以适量吃些蛋白。建议去医院咨询医生和按照医生建议进行辅食调整。   鸡蛋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这些都是宝宝成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其次,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的基本物质,也有助于免疫细胞的合成,对于宝宝的生长发育尤为重要,但在给宝宝喂食蛋白时,仍需多加注意。   这是因为1岁宝宝的消化系统虽已逐渐完善,可以有效地消化分解鸡蛋白中的营养物质,但宝宝的消化能力相对较弱,因而一次不宜喂食过多蛋白,以免增加胃肠道负担。其次,部分宝宝可能对鸡蛋白过敏,食用后可能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皮疹、腹泻、腹痛等过敏反应。因此在首次给宝宝喂食蛋白时,应给予小量,并注意观察宝宝的反应。如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喂食,并寻求医生的帮助。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便于宝宝消化和吞咽,蛋白应以柔软、易嚼碎的方式烹饪,如蒸蛋羹、蛋花汤等,避免给宝宝喂食过硬的煮鸡蛋白,导致宝宝噎着或消化不良。其次,家长还应注意宝宝的饮食均衡和多样化,并注意饮食卫生,以免宝宝摄入不洁食物而引发胃肠道疾病。...
2个月宝宝腋下体温多少正常
  2个月宝宝腋下体温一般是36℃-37.2℃是正常的,如果有异常的情况可以到医院进行检查。   2个月宝宝的身体代谢通常会相对比较快,在测量体温的时候,通常以腋下体温为准,正常的数值一般是36℃-37.2℃。在测量体温的时候一般可以使用水银体温计,可以将体温计甩到35℃以下,然后夹在腋下,一般需要加5分钟左右,可以读取体温计的结果。   2个月宝宝身体代谢比较快,容易出现基础体温偏高的情况,因此平时要注意做好护理措施,尽量不要给宝宝穿的太厚。...
1岁宝宝能吃猕猴桃吗
  1岁宝宝一般能吃猕猴桃,但要避免吃太多,如果有出现身体不适的现象,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1岁宝宝需要的营养物质会有所增加,单纯通过母乳喂养的方式,可能无法满足宝宝生长需求,所以要适当的添加一些辅食。猕猴桃当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碳水化合物以及钙、磷、铁等,并且富含膳食纤维,1岁宝宝适当的吃一些猕猴桃,能够补充身体营养,并且可以补充身体能量,促进宝宝身体发育,另外还可以促进胃肠蠕动,起到润肠通便的效果,减少宝宝出现便秘的情况。   1岁宝宝虽然可以吃猕猴桃,但宝宝胃肠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善,所以要控制食用量,如果吃太多,可能会增加胃肠道负担,从而引起消化不良,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   平时要合理饮食,做到荤素搭配,营养均衡,但要减少肥肉、炸鸡等油腻食物的摄入。...
8个月宝宝能吃枇杷吗
  若8个月宝宝的胃肠功能良好,且不属于过敏体质,一般可以适量吃枇杷。如果胃肠功能较差,或对枇杷存在过敏反应,这种情况不宜吃。建议加强宝宝的护理,注意饮食调节,出现异常后立即去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   枇杷是一种水果,含有维生素、膳食纤维、镁等多种营养成分,适量吃能够为身体补充营养。如果8个月宝宝的胃肠功能良好,未出现腹痛、腹泻或大便不成型等表现,且自身对枇杷不过敏,这种情况可以适量吃枇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宝宝的食欲。   部分8个月宝宝的胃肠功能较差,可能会出现腹痛、腹泻等不适感,这种情况不建议吃枇杷,以免增加胃肠负担,加重腹痛不适感。对于过敏体质的8个月宝宝,也不建议吃枇杷,以免吃后引起呕吐、皮肤瘙痒等过敏反应。   家长应当关注宝宝的成长变化,注意日常饮食调节,不宜进食辛辣、生冷及刺激性食物,以免进食不当影响宝宝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