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期情绪障碍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2014-07-29 19:51:12

许艺怀 主治医师 济南市儿童医院

生活中儿童期情绪障碍的患者是非常多的,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问题,在生活中我们要让孩子学会自己排解自己的压力,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不要让孩子去做不喜欢做的事情,下面,我们看看儿童期情绪障碍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吧!

1.焦虑情绪

表现为胆小、紧张、忧虑,由于他们的言语表达困难,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只能靠家人去观察猜测他们异常表现的原因,如对周围人际事情过分敏感一旦环境改变很难适应,无安全感。好猜疑,做事犹豫不决,纠缠家里人,不敢一个人呆在房间里,怕黑暗,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坐立不安,有的孩子拒绝上学,不能提及学校的事,如与同学发生矛盾后,即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吵闹不止,或伴有强迫动作,如反复关门,开门,表现得非常警觉,反复上卫生间小便,实际又没有,发脾气哭闹等等。有些孩子表现躯体不适:心跳呼吸加快,疲倦,四肢发凉,食欲不振,胃肠功能紊乱,食欲明显减退,个别伴有呕吐,腹泻,入睡困难,黑白颠倒,易惊醒,多恶梦,情绪变化无常。有的孩子,因为成绩不理想,被老师批评,频繁上厕所小便要很长时间,有的上学就尿裤子或出现肚子痛,胃部不适,出现胃十二指肠反流,实际上市回避上学的表现。

2.抑郁情绪

表现情绪不稳定,外界环境的稍稍改变,易引起情绪变化无常,低落,回避,退缩,怕困难,对挫折的耐受能力差,兴趣范围减少,活动明显减少,整天闷闷不乐或不高兴,反应迟钝,与人接触更为减少,接触被动,不愿出门,问话回答极为简单,有的孩子多卧床,生活懒散,洗漱,进食均表现被动或出现无缘无故的哭泣,社会功能受到明显影响等等。

3.冲动伴攻击性及破坏

由于他们在青春期的人格上网发育成熟,心理发育明显落后于正常同龄儿童。加上与人沟通及交往有一定障碍,言语表达也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他们自控能力较差,做事往往不考虑后果,不考虑对家人或邻居的影响。生活中的一点点要求不满足“即发大脾气,摔东西,毁坏物晶,如把东西从窗户扔到楼下,根本不考虑会砸伤别人。有时伴有突如其来的冲动,打人、踢人、对亲近他的家人态度凶狠。有时竭尽残暴,把家里养的小动物从楼上扔到楼下,个别孩子故意把大便拉在裤子里或抹在墙上,看见玻璃制品就摔,好像是为了听响。有个十二岁的孩子曾多次把父母的手机从楼上扔到楼下,原因是母亲生了弟弟对他的照顾有所减少,使他失去了安全感,他为了引起别人对他的注意,采取了不当的方式。有的孩子暴饮暴食,专门欺负对他溺爱迁就的人,楸头发,抓人,掐入,咬人,残杀虐待小动物等等。

4.自伤、自残

大多数孩子言语表达困难,他们很难完整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加上周围环境有时不能宽容,或父母关系紧张,家庭不和睦,引起孩子的暴躁情绪,从而出现过激行为,如用头撞墙,自己用手 自己耳光及太阳穴部位。个别孩子去抠自己眼晴、挖鼻子,用手去磕下巴,二侧颞叶部位已秃秃的不长头发,反复的咬手,将手背或手指咬成很厚的茧子或咬出血, 以此来发泄心中的不满。如门诊碰到一个14男岁孩,因2-3不年也门,在家不高兴即自己反复咬手,把手咬得反复化脓感染,鲜血淋漓。父亲和叔叔强行带到医院治疗,因治疗等候时间过长,表现的不耐烦,手拿一大瓶可乐不停地使劲打头,他对疼痛麻木不敏感,手上化脓也不让包扎,照样咬,流着血,露出嫩肉,没办法,家里人只好强行捆绑。有的孩子因自伤严重,家人照顾实在困难,只好采取束缚捆绑,限制活动自由的方法。有个孩子因为闹的太凶,家人实在没办法,父母要工作,爷爷奶奶年龄大身体不好叉无力照顾,只好用铁链捆绑。

儿童期情绪障碍的临床表现我们都很清楚了吧,在生活中我们要让孩子多接触社会,在生活中我们及时的疏导孩子的心理,积极的配合医生做治疗,避免孩子在儿童期出现这种疾病,希望患者们在生活中注意自己的健康,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