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2022-12-30 10:35:06

杨涤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肝纤维化按照ishak评分系统可以分为7个级别,症状成递进式发展,在早期其中0-4期属于发展的早期,进行成纤维间隔,不存在假小叶,在此时接受治疗还是可以逆转的,但发展到后期通常不具有可逆性,因此早期确诊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来看一下诊断的方式有哪些。

1、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分为视诊、触诊、叩诊几个方面进行。触诊主要用于确定是否存肝脾肿大,变硬的情况。叩诊通常用来判断肝脏大小,以及是否有扣击性性疼痛。视诊对于重度肝损伤比较有效,主要用于观察黄疸、蜘蛛痣等外在表现。

2、实验室检查

这类检查主要关注天冬氨酸转氨酶和FIB-4指数。如果天冬氨酸转氨酶值处于1和2之间,表示是仅发生纤维化反应,若大于2,则表示已经出现肝硬化。FIB-4指数主要用于对乙肝患者的肝脏情况评估,若值小于1.45,则表示仅存在轻微的纤维化。

3、影像检查

目前主要采用的是瞬时弹性成像技术,通过对肝脏弹性的测评对纤维化程度进行评估,具有无创,准确性高的优点,但是结果可能受到炎症影响。另外超声检查和和核磁共振成像对于重度肝脏纤维化的诊断也有一定的意义。

4、病理检查

病理学检查主要通过肝脏穿刺的方式进行,可以说算是检查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但是这种方式有引起并发症的可能性。另外由于肝脏纤维化存在分布不均的情况,因此穿刺的位置对检测结果哟较大的影响。

以上就是诊断肝纤维化的主要方式,为了获得准确的结果,往往需要多种方式联合使用。在治疗方面,治疗方案的选择往往取决于病情的分期,对于早期的患者,仅通过调整生活和饮食方式就可以有效控制,而对于中晚期的患者,则需要服用药物或者进行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