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症状
典型的天鹅绒样红斑似不难诊断,但红白相间的间杂型白斑,容易诊断为“扁平苔藓”,颗粒样微小结节有时呈白色,有时呈红色,白色时往往诊断为“白斑”,“颗粒型白斑”,这在诊断上,组织病理相起很重要的作用,甲苯胺蓝用于口腔可疑病区染色,因甲苯胺蓝能与DNA和RNA结合,当核酸大量增加,呈现出深蓝色,提示该地区细胞核酸代谢活跃,是一种简单,快速,经济,无痛性检查早期癌肿的一种方法,染色后用1%醋酸清水冲洗,可降低甲苯胺蓝染色的假阳性,如反复染色阳性区,在该处取活检标本,更具准确性。
口腔红斑发病年龄以41~50岁发病最高,发病部位以舌缘部病最高,龈,龈颊沟,口底及舌腹,腭部次之,临床上分为均质性红斑(homogenous erythroplakia),间杂型红斑(interspersed erythroplakia),颗粒型红斑(granular erythroplakia)3种类型:
一,均质性红斑
病变较软,鲜红色,表面光滑,无颗粒,表层无角化,红色光亮,状似“无皮”,损害平伏或微隆起,边缘清楚,范围常为黄豆或蚕豆大,红斑区内也可包含外观正常的粘膜。
二,间杂型红斑
红斑的基底上有散在的白色斑点,临床上见到红白相间,类似扁平苔藓。
三,颗粒型红斑
在天鹅绒样区域内或外周可见散在的点状或斑块状白色角化区(此型也即颗粒型白斑),稍高于粘膜表面,有颗粒样微小的结节似桑葚状或似颗粒肉芽状表面,微小结节为红色或白色,这一型往往是原位癌或早期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