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母乳性黄疸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如何减少母乳性黄疸的困扰

2022-12-29 19:17:16

吴寒 副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很多宝宝在出生之后,容易出现黄疸这种情况,母乳性黄疸是黄疸类型当中的一种和吃母乳有密切关系的黄疸,那么母乳性黄疸的原因是什么呢?该采取哪些措施进行预防呢?下面我们就对母乳性黄疸做详细的介绍,看具体该如何进行。

母乳性黄疸是因为喂养母乳所造成的婴幼儿黄疸,很多宝宝在刚出生的时候情况良好,但母乳喂养不久之后皮肤就变得比较黄,特别是在出生四五天之后足月的婴儿,更多见一些4~6天的时候达到高峰,而7~10天会慢慢消退,早产儿持续的时间会更长一些,但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如果有母乳性黄疸的话,持续的时间往往更长,可能会一两个月。

宝宝之所以会出现母乳性黄疸,其实原因并不是很明确。宝宝在喝下母乳之后,身体当中分解母乳中的脂肪,产生脂肪酸,脂肪酸会抑制分解胆红素的酸性,所以让黄疸持续,也有的人认为,乳汁当中的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比较高,这种情况下被小肠重复吸收,所以容易出现母乳性黄疸。

了解了引发母乳性黄疸的原因,而在生活当中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母乳型黄疸。

第一,准妈妈在孕期要注意饮食卫生,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不可以乱用药物。

第二,宝宝出生之后,多给宝宝喂养,让宝宝体内的热量增加的更多一些,降低葡萄糖全酸甘酶的活性。

第三,喂奶要少量多次增加大便的次数,这样胆红素的吸收会下降,能减少母乳性黄疸的发生。

第四,加强保暖,增加热量,减少感染,防止母乳性黄疸加重。

母乳性黄疸的形成往往和生理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也可能是一些其他方面因素造成的,建议大家为了减少宝宝,受到母乳性黄疸的侵袭,还应该注意日常生活中减少一些诱因的形成,注意做好饮食卫生,宝宝出生之后也要积极给宝宝喂奶,增加宝宝的体质,减少患上母乳性黄疸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