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伴黄疸怎么办

2024-03-13 12:37:56

导读:高热伴黄疸是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的常见临床表现,患有此病的人往往有胆结石病史、结石堵塞胆道、细菌逆行感染胆管,导致胆红素反流入血。高热伴黄疸的治疗办法有抗感染治疗、解除梗阻、胃肠减压、卧床休息、镇痛等。该病起病较急,常需要住院手术治疗。按时吃饭、少食辛辣、减少胆固醇摄入可有效避免该病的发生。

高热伴黄疸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属于消化系统急性炎症。患者多有胆结石病史,结石下段胆管因缺少胆汁冲刷,给病菌侵入创造了条件,当致病微生物沿胆道逆行感染时出现此病。发病时会出现寒战高热、全身酸痛、全身皮肤黄染。临床上针对高热伴黄疸的治疗办法,具体如下。

1、抗感染治疗

患者发生高热是细菌感染造成的,发热时体温一般超过38.5摄氏度,致病菌一般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上首先对患者采取退热治疗,同时给予经验性抗生素用药。在拿到药敏培养结果后,立即更换高敏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的抗生素有头孢三代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克林霉素等。

2、解除梗阻

黄疸是由于胆管结石堵塞管道,引发局部机械性梗阻,大量胆汁淤积在胆管近端,近端胆管压力增加,使得胆汁受压流入肝管。胆红素降解途径被阻碍,使得胆红素反流入血,从而引起皮肤粘膜黄染。此时需要通过手术治疗,将胆结石取出,解除梗阻,常用的手术方式为经胆道切开取石术。

3、胃肠减压

急性化脓性梗阻性黄疸发生时,由于胆汁无法正常进入消化道,造成消化功能异常。此时需进行胃肠减压,减少胃肠负担,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

4、卧床休息

患者发病需手术治疗,时候需要卧床休息,术后48小时适当下床活动。

5、镇痛

患者发病时,由于胆道梗阻发生痉挛性疼痛,在明确病因后可给予镇痛药物,缓解疼痛。

高热伴黄疸属于消化内科常见急症,患者多数是因为发生急性胆管结石,进而引发急性化脓感染。正常人应按时吃饭,少吃辛辣,减少胆固醇摄入等。避免胆结石的发生是针对该病的有效预防措施。已患病的患者则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及早规范治疗。

阅读 28223 940 投诉
您关注的推广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