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2 13:13:41
确诊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时,应尽量避免人与人之间的触摸,治疗过程中要了解清楚原因。如果是病毒感染,一般建议通过部分冷敷和血管缩短剂,减轻患者的症状,急性期运用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如干扰素滴眼液、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等,每小时一次。因此,了解清楚原因,对改善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是一种高度传染的疾病,由8、19、29、37型腺病毒引起,潜伏期5-7天。临床表现为急性症状及双侧起病,主要症状是红眼、疼痛、畏光和水样分泌物。在发病初期,往往一只眼先发病,几天后对侧眼劳累,但病情相对稳定。后期随着病症发展,滤泡和结膜下出血发生在48小时内,色彩是鲜红色,当出血量较大时,或许是暗红色。
发病后几天,角膜可出现弥漫性上皮损害,融合为大面积粗糙,2周后发展为部分上皮下润泽。只需散在角膜中心,角膜的敏感度就正常,发病后3-4周,上皮下润泽形状、大小根柢相同,上部皮下润泽数至数十处不等,是迟发性过敏反应构成的,主要是前弹力层和前基质层淋巴细胞润泽。这种上皮下润泽能持续数月乃至数年,并逐渐吸收,在极少数情况下,润泽构成疤痕,构成永久性视力损害。因此,流行性角膜结膜炎非常复杂,了解过程中最好依据患者自身情况进行分析。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是由触摸性感染引起的,患者会有红眼睛、疼痛,初期会发生在一只眼,几天后两只眼睛都会受到影响。后期随着病症发展,患者会出现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滤泡和结膜下出血呈暗红色。这时药物和手术都有不错的治疗效果,但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眼部卫生,确保可以彻底治愈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