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性肌阵挛怎么回事

2022-12-28 23:33:36

孙永安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负性肌阵挛怎么回事?肌阵挛是一种婴儿时期基本上才会有的一种癫痫,而它又可以有一种分发,分为正性肌阵挛和负性肌阵挛,负性肌阵挛的症状相对比较轻微,所以要确诊需要脑电图和肌电图一起监测。负性肌阵挛多为遗传性的疾病,在发病时期,患者的肌肉会出现短促的不自主收缩的现象,其基本特征为肌阵挛,一般无意识障碍,发作时的表现为头颈、肢体或躯干抽动,可累及肌肉的一部分或整块肌肉,也可累及某些肌群甚至整个肌体。

负性肌阵挛主要可能会表现在肢体的下垂和点头。就比如有时在上肢平举起来的时候突然就下垂了,但马上又会恢复,而如果是在下肢的话,就有可能是突然的向下蹲但是马上又会站起来,不同的部位都会有些不同的反应。对此患者一定要积极治疗,在服用药治疗期间,不要轻易停药,以为吃药会对身体有很大的损害,就把药停了,只要是在医生控制的剂量下,是对身体不会有太大的副作用的。

负性肌阵挛的发作往往可以在几秒内反复的发作,并且患者在临睡或者是刚醒的时候,发病较多,甚或出现持续状态。本病常合并其他类型的发作,但以大发作为多见。常有精神障碍及智能缺陷。对于此病来霁建议患者一旦确认病症后,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通常患有该病的患者,只要能够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病症都是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最后,由于负性肌阵挛因为被发现的时间还不是很长,但是很多研究者正在对它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去找到更多可以对它进行治疗的方法,所以要相信,疾病并不是无法克服的,要保持良好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