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2013-03-24 20:28:48

谢红霞 主任医师 国药同煤总医院

(一)发病原因

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myelitis virus)为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肠道病毒属。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病毒呈小的圆球形,直径为24~30nm,呈圆形颗粒状。内含单股核糖核酸,核酸含量为20%~30%。病毒核壳由32个壳粒组成,每个微粒含四种结构蛋白,即VP1~VP4。VP1与人细胞膜受体有特殊亲和力,与病毒的致病性和毒性有关。

1.抵抗力 脊髓灰质炎病毒对一切已知抗生素和化学治疗药物不敏感,能耐受一般浓度的化学消毒剂,如70%乙醇及5%煤酚皂液。0.3%甲醛、0.1mmol/L盐酸及(0.3~0.5)×10-6余氯可迅速使之灭活,但在有机物存在时可受保护。加热至56℃ 30min可使之完全灭活,但在冰冻环境下可保存数年,在4℃冰箱中可保存数周,在室温中可生存数日。对紫外线、干燥、热均敏感。在水、粪便和牛奶中可生存数月。氯化镁可增强该病毒对温度的抵抗力,故广泛用于保存减毒活疫苗。

2.抗原性质 利用血清中和试验可分为Ⅰ、Ⅱ、Ⅲ三个血清型。每一个血清型病毒都有两种型特异性抗原,一种为D(dense)抗原,存在于成熟病毒体中,含有D抗原的病毒具有充分的传染性及抗原性;另一种为C(coreless)抗原,存在于病毒前壳体内,含C抗原的病毒为缺乏RNA的空壳颗粒,无传染性。病毒在中和抗体的作用下,D抗原性可转变为C抗原性,失去再感染细胞的能力。加热灭活的病毒即失去VP4和核糖核酸,而成为含有C抗原的病毒颗粒。应用沉淀反应与补体结合试验可检出天然D抗原及加热后的C抗原。

3.宿主范围和毒力 人类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天然宿主和储存宿主,猴及猩猩均为易感动物。病毒与细胞表面特异受体相结合并被摄入细胞内,在胞质内复制,同时释出抑制物抑制宿主细胞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天然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称为野毒株,在实验室内经过减毒处理的病毒株称为疫苗株。疫苗株仅当直接注射到猴中枢神经系统时才能引起瘫痪,而对人神经细胞无毒性。疫苗株病毒,特别是Ⅲ型病毒,在人群中传播时可突变为具有毒性的中间株。对野毒株和疫苗株的最可靠鉴别方法是进行核酸序列分析。

原先存在于肠道内的其他肠道病毒(柯萨奇和埃可病毒等),可对口服疫苗株病毒产生干扰现象,使之不能定居于肠黏膜上及进入血液循环,从而降低其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的能力。

(二)发病机制

脊髓灰质炎的发病原理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与其他肠道病毒的发病原理相似,病毒首先在咽部和肠道的淋巴组织,包括扁桃体、回肠集合淋巴结、咽部深层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中繁殖至一定程度,然后进入血液循环引起第一次病毒血症。病毒通过血流到达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再度繁殖,然后再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症。在轻型或顿挫型中,感染到此为止。在病毒血症时,病毒也可到达脑膜引起无菌性脑膜炎。

在动物实验感染中,病毒可于第2天在血中检出并持续至症状出现和血中检出中和抗体为止。人口服OPV后,第2~5天血中存在游离病毒,其后数日可在血中检出病毒免疫复合物。

在典型病例,进入发病原理第二阶段,病毒可随血流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和脊髓灰质广泛坏死。在猴的实验感染中证明,脊髓灰质炎病毒可沿着外周神经的轴突到达中枢神经系统。但在患者和猩猩实验感染中都是病毒血症发生在瘫痪之前。病毒株的毒力也是发生瘫痪的重要因素。

在切除扁桃体的儿童中,脊髓灰质炎病毒可沿着因手术而暴露出的神经纤维传播至脑,从而引起延髓性麻痹。

在本病流行期间,引起机体抵抗力下降的因素如着凉、劳累、局部损伤、手术、各种预防接种和妊娠等都可促进瘫痪发生。预防接种时注入刺激性物质可促进病毒沿神经散播。

脊髓灰质炎病毒选择性地侵犯某些神经细胞,以脊髓前角细胞为最显著。病毒在细胞内复制过程直接导致细胞的损害或完全破坏,从而引起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病毒不直接侵犯肌肉,周围神经与肌肉的改变继发于神经细胞的破坏。

病理变化包括神经细胞损害与炎症反应两方面。神经细胞损害表现为胞质的尼氏小体和染色质的溶解,直至细胞完全坏死消失。炎症反应继发于神经细胞的破坏,包括局灶性和血管周围的炎症细胞浸润。炎症细胞以淋巴细胞为主,伴有分叶核粒细胞、浆细胞和小神经胶质细胞。炎症和水肿可压迫邻近神经细胞,导致功能的暂时丧失。在恢复期,炎症消退,大量神经细胞坏死区域形成空洞和神经胶质纤维增生。受损神经所支配的肌纤维萎缩,在正常肌纤维中呈岛形分布。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除脊髓前角最显著外,尚可波及脊髓整个灰质、后角和背根神经节。病变呈多灶性和散在性。脊髓病变以颈段和腰段受损较剧,尤其是腰段受损导致下肢瘫痪。软脑膜上可见散在的炎症病灶。

脑部病变可累及大脑、中脑、延髓、小脑及脑干。其中以网状结构、前庭核、小脑蚓突和小脑核最常累及。除前中央回的运动区外,大脑皮质一般不受影响。

除神经系统外,尚有淋巴结和肠道淋巴组织的增生和炎症病变。心肌间质可有白细胞浸润,但心肌坏死罕见。

脊髓灰质炎健康指南
脊髓灰质炎会下肢瘫痪对吗
  脊髓灰质炎严重感染时,可能会引起下肢瘫痪。轻度感染或免疫能力较强时,可能不会出现下肢瘫痪。   当病毒侵入人体后,病毒量较大、免疫力较低、发现较晚时,脊髓灰质炎病毒可能会破坏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元,导致肌肉无力、萎缩和瘫痪。在脊髓灰质炎患者中,下肢瘫痪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在儿童中更为常见。   如果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轻微,只侵犯部分脊髓前角细胞,那么可能只会引起肌肉痉挛和疼痛,而不会导致下肢瘫痪。如果一个人免疫力较强,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免疫系统可以迅速清除病毒,减少病毒对脊髓前角细胞的损害,从而降低瘫痪的风险。   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是否会导致下肢瘫痪,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果出现疑似脊髓灰质炎症状,请及时就医,以便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症状有哪些
  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常见症状主要包括疲劳、肌肉萎缩、关节畸形、肢体疼痛、神经痛等。   1、疲劳: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可能导致疲劳,使患者感到虚弱和疲劳。这种疲劳可能影响日常活动,如行走、上楼梯等。   2、肌肉萎缩:由于病毒对神经细胞的损害,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尤其是肢体肌肉的萎缩。这种情况通常在急性期过后持续存在,并可能导致活动能力下降。   3、关节畸形:在疾病的后期阶段,由于肌肉萎缩和失去神经控制,关节可能会发生畸形。常见的畸形包括屈曲挛缩、伸展挛缩和半脱位等。   4、肢体疼痛: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可能导致神经痛,表现为肢体疼痛或刺痛感。这种疼痛可能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严重程度可能不同。   5、神经痛:脊髓灰质炎病毒对神经系统的损害可能导致神经痛。这种疼痛可能表现为烧灼感、针刺感或刀割感,通常在急性期过后持续存在。   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患者需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功能锻炼。遵医嘱使用如维生素B1片、维生素B12片、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营养神经和退热镇痛。...
急性脊髓灰质炎有什么症状表现
急性脊髓灰质炎这种急性传染病的发生会导致患者出现身体发热、身体疼痛不适、神经系统体征以及瘫痪等多种异常的症状表现,我们一定要尽早对急性脊髓灰质炎进行有效的治疗,及时控制病情的发展速度,这样才能防止更多严重损害发生。...
误服脊髓灰质炎糖丸有什么副作用 了解误服灰质炎糖丸造成的问题
不合理的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造成的副作用有很多,脊髓灰质炎糖丸接种方法要正确,这样才能避免疾病的产生,而我们对于脊髓灰质炎糖丸发挥到的作用和意义,应该根据患者的效果来进行了解才能确定。...
脊髓灰质炎初期症状表现有哪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明显得到了控制,但在一些贫穷落后地区,由于卫生条件比差,医疗设备落后,脊髓灰质炎的患病率与死亡率还是比较高的, 所以及时了解脊髓灰质炎的早期症状,做到早期的预防,还是十分必要的。...
为什么会得脊髓灰质炎 得脊髓灰质炎的2原因分析
脊髓灰质炎并不是每个人都陌生,它也是生活中的常见疾病之一,因此我们必须注意脊髓灰质炎,以免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严重的不便。脊髓灰质炎的病因是每个人关注的焦点,大家想要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最好清楚疾病的病因。...
脊髓灰质炎用药方案
地塞米松片
地塞米松为糖皮质激素,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可以促使脊髓灰质炎病变部位炎性...
地巴唑片
地巴唑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可以促进患儿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促进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