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语言训练怎么做 介绍脑性瘫痪语言训练的七种方法

2021-04-19 12:12:42

侯秀峰 主治医师 锦州市中心医院

脑性瘫痪的患者多存在构音障碍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与发声语言有关的呼吸器官喉部、口腔部位、下颌部位、口唇部位存在功能障碍,进而导致患者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说话发声。因此针对脑性瘫痪患者进行语言训练,必须解决构音障碍的问题,针对口唇和下颌进行运动训练,提高这些部位肌肉运动的协调性,进而正确发音。那么具体的训练方法有哪些呢?

1、语言指示

脑性瘫痪的患者智力情况有所差异,如果患者的智力情况比较好,可以通过语言指示的方法来达到训练效果。由训练者做张口、闭口、咧嘴、鼓腮、吮吸、微笑等动作,患者照做,反复操作,直到熟练。

2、压舌板刺激

如果脑性瘫痪的患者存在张嘴不闭合的情况时,可以用压舌板伸到患者的口腔空隙部位,稍加压力,轻轻拉出,患者就会做闭唇动作。反复训练,直到患者熟练。

3、冰块刺激

训练者可以用冰块在患者的口唇部位进行摩擦,运用冰块的低温来刺激患者的口唇做闭口、张口动作,反复训练,直到患者的动作连续。

4、毛刷刺激

毛刷刺激与冰块刺激的原理相同,将毛刷放在患者的口唇周围,快速移动,也可刺激患者口唇部位的皮肤,进而做张口和闭口动作。

5、拍打下颌

训练者用手轻轻的拍打脑性瘫痪患者的下颌、下颌关节附近的皮肤,也有助于患者下颌上抬,进行口唇闭合动作。

6、回吸法

用吸管或奶嘴等道具,帮助脑性瘫痪的患者做吮吸动作,也有助于患者口唇部位肌肉训练。

7、吹气法

通过吹羽毛、吹气泡等动作,也有助于训练患者口唇和下颌的协调性。

以上这些训练方法,都能帮助脑性瘫痪的患者提高口唇部位肌肉协调性,为发音打下基础。当然,仅有这些是完全不够的。脑性瘫痪的患者要达到正常发音的效果,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由于脑性瘫痪的患者智力情况普遍比较差,很多动作需要反复训练,才可能达到预定效果。因此训练者一定要保持耐心,不要急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