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如何诊断 脑性瘫痪的几个诊断方法揭晓

2024-07-11 13:07:50

张小倩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脑性瘫痪是多发于新生儿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可以达到5%左右。这类疾病按照临床症状可以分为痉挛型四肢瘫、痉挛型双瘫、痉挛型偏瘫、共济失调型等多个类型,在症状表现上与其他疾病具有类似性,因此需要通过以下几种检查辅助诊断。 

1.体格检查

大多数脑性瘫痪患儿在出生之后马上就会出现症状,例如肢体的软硬程度异常、对外界刺激无明显反应等,之后随年龄增长,会逐渐出现哭声低弱、出现反复性的肉跳、动作缺少协调性、肌肉张力异常等,部分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构音和发音障碍。

2.凝血功能检查

少数脑性瘫痪患儿是由于脑部血管堵塞导致的,因此进行凝血功能的检查可以帮助确诊。

3.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中最常用的是头颅磁共振成像以及脑部ct检查,有一般有患病的情况都会出现大脑结构上的异常,但是检查结构不具有特异性。

4.脑电图检查

脑电图主要是用于与其他疾病相鉴别,例如癫痫等,同时对于后期治疗方案的确定也具有指导意义。

5.遗传代谢检查

脑瘫具有遗传性,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因此通过对基因进行检查可以帮助疾病的确诊,但是目前具体的遗传位点还不确定,只能确认这种疾病与MTHFR基因的多态性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的异常有关。这类检查结合患儿父母的基因测序结果更具有水浮力。

以上几种检查对于诊断脑性瘫痪都具有明显的效果。在治疗方面,脑性瘫痪主要是采用药物进行控制,遵循对症治疗的原则,如果患儿有手足运动方面障碍,可以使用小剂量的安坦改善肌力,而对于合并有癫痫的患者,应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另外在治疗之后,患儿还需要接受长时间的康复治疗。

脑性瘫痪健康指南
脑性瘫痪如何手术治疗
脑性瘫痪可以通过选择性及神经后根切断术、骨关节术、跟腱延长术、周围神经微创手术等多种手术来治疗。当然除手术治疗外,患者还需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帮助恢复运动功能。此外,患者还需注重日常病情检测,定期复诊以明确治疗效果。...
脑性瘫痪有什么危害 认清脑性瘫痪的3个危害
女性在怀孕期间如果患了某种慢性疾病,如果不良用药或者怀孕期间心理压力过大,都会对胎儿的健康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会诱发胎儿脑瘫。病情如果比较严重,甚至无法正常站立或者行走。另外,女性瘫痪还会引起发育落后、语言功能障碍、智力下降等危害。...
脑性瘫痪有哪些病因 脑性瘫痪的3个病因分析
脑性瘫痪的出现会导致四肢瘫痪的现象,如果不注意合理的治疗,会使患者失去自主行动能力,导致患者生活不能够自理。引起脑性瘫痪的原因比较多,一般都是由于胚胎质量差、生产因素和遗传因素等引起的这一病症,如果不注意合理的治疗,甚至会引起死亡的危害。...
儿童脑性瘫痪会带来什么影响
儿童性脑瘫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疾病,因为多种因素影响,如遗传因素、妊娠期因素、产时因素、新生儿期疾病因素等,致使儿童患上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它所带来的影响有运动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视力功能障碍、智力发育障碍等,需要家长早了解,早诊断,早治疗。...
脑性瘫痪症状表现有哪些
脑性瘫痪好发于婴幼儿群体,多见于早产儿。可见该病症形成与大脑缺氧缺血有关,应在怀孕期间做好预防工作。此病对婴幼儿影响具有终身性,及早预防或治疗降低风险。脑性瘫痪症状表现根据类型区分,多数以肢体瘫痪、肌张力异常、手脚不协调等为主。...
脑性瘫痪怎么样治疗 脑性瘫痪的有效疗法介绍
脑性瘫痪就是生活中常说的脑瘫,多由早产、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高胆红素血症等因素导致。在治疗这种疾病时,临床中常使用康复治疗、对症处理和手术治疗这三种疗法。这些疗法虽不能根治脑性瘫痪,却能有效的改善患儿的身体功能,让患儿拥有更高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