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诊断脑性瘫痪 介绍诊断脑性瘫痪的几个方法

2022-12-28 23:59:21

孙永安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脑性瘫痪是引起小儿肌体运动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此病症对身体的危害性是极大的,患病后会带来智力低下、活动障碍的问题,若没有得到及时的控制,还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所以在发现不良症状的时候,患者就应该尽早诊断和治疗。那么怎样诊断脑性瘫痪呢?

1、医生查体

医生查体的方法可以用来诊断脑性瘫痪病变。这种方法使用起来是非常简单的,不仅能够有效地明确病症,还可以分辨疾病类型。若患者属于痉挛型脑性瘫痪,查体时就可发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的状况;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患者,查体时可见肌张力忽高忽低、腱反射正常的反应;共济失调型脑性瘫痪患者,会出现肌张力偏低的情况。

2、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

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是临床上非常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式。通过此检查能够很好的了解颅内结构状态,如果检查结果为阳性,基本就可以明确病症了。但若检查结果为阴性,那么就需要采取进一步的诊断方法,来明确身体状况。

3、凝血功能检查

凝血功能检查的方法也可以很好的诊断脑性瘫痪病变。因为很多无法解释的脑性瘫痪疾病,通常都是因为凝血功能障碍问题所造成的。所以在进行凝血功能检查的时候,如果发现了凝血障碍问题,就需要结合身体反应,来达到确诊疾病的目的。

根据上面内容可以指导诊断脑性瘫痪的几个方法。这种脑部疾病检查清楚之后,应该积极使用一些针对性的药物进行治疗。病情严重者可采取手术措施,比如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跟腱延长术、骨关节手术等。术后要仔细对身体进行护理,避免并发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