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的症状类型都有哪些

2014-12-12 19:09:38

于奎营 主治医师 淄博市第一医院

  脑性瘫痪是生活中最常见到的疾病了,患者要引起重视,对这类疾病加强护理才行,及时的掌握病情的发展,患者们才会有健康的未来,生活中它的症状是很多的,我们要认真的检查,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脑性瘫痪的症状类型吧。

  脑性瘫痪临床可分为五型:

  1.痉挛型:病变主要在大脑皮质及锥体束最常见,约占50%—60%,以四肢瘫最常见,新生儿可表现异常姿势,缺乏对光、吸吮等正常反应。幼儿表现坐起、站立、行走、拿物等运动发展迟缓,生后4个月仍不能抬头,甚至3—4岁还不会走路,其特征是肌张力增强,特别是内收肌群最为明显,下肢又比上肢严重。

  股内收肌群和膝屈肌群的肌力增强,常形成两腿交叉畸形,行走时呈剪刀步态,膜反射亢进,出现踩或骸阵孪,病理反射阳性.智力一般正常或接近正常,感觉一般正常。

  偏瘫表现为一侧上下肢呈痉挛性瘫痪,上脏则往往比下脏严重,右侧多于左侧,患者可行走,但患肢往往拖曳而行。

  单瘫表现为一个肢体呈痉挛性瘫痪.也可有两肢或三肢瘫。由于肌肉挛缩,肢体发生特殊畸形,如颓关节呈内收、内旋和屈曲畸形;膝关节呈屈曲畸形;足呈马蹄或马蹄内翻畸形;肩关节呈内族、内收畸形;肘关节吴屈曲畸形;前臂旋前;碗关节与指关节屈曲,拇指内收畸形。

  2.手足徐动型:病变主要在大脑基底结节部,约占25%。临床表现为不自主和无目的地手足徐动和自发动作,肢体远端较近端显著,因感情变化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张力和姿势,主动运动时加剧,睡眠时减轻或消失。反射与肌力正常。

  3,共济失调型:病变主要在小脑,约占5%左右。临床表现为平衡失调,动作不协调步态蹒跚,常伴有眼球震额、语言断续、反射减退,严重者不能坐立、智力低下。

  4.强直型:病变波及范围较广,以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处为主,约占3%—5%主要表现为全身肌张力增加,呈强直状,活动消失。严重者角弓反张,智力极差,预后不良。

  5.混合型:常见于出生后,患有脑病,如脑膜炎、脑炎等后遗症,约占10%左右。由于发病部位不恒定,故临床表现可以是以上二型或三型合并存在,以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最为常见,智力均较低下。

  对于脑性瘫痪的症状类型患者们都清楚的掌握了吧,生活中大家要引起重视,掌握好病情的发展,及时到医院做治疗,掌握好病情的发展,家长不要有太大的压力,压力越大的话,对孩子的情绪也会造成伤害的,祝大家身体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