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不正弱视怎么回事 屈光不正弱视与这些原因密切相关

2020-09-03 09:28:06

赵栋栋 主治医师 聊城市人民医院

屈光不正弱视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最常见的类型是由于近视或者散光导致的弱视,多发于青少年,患病之后视力会快速下降,而且无法通过眼镜矫正到正常的视力水平。导致屈光不正弱视的因素可以分为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两大类,其中还可以细分为多个原因,下面就来看一下。​

1、遗传因素

遗传是导致屈光不正弱视的先天性因素之一,常见的是近视性的弱势,如果父母都有高度近视的问题,那么孩子出现近视性弱视的可能性就会加大,而且父母的近视程度越严重,孩子患病的概率就会越高,同时患病的情况也就会越严重。

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指的是外部光线的影响,当阅读时外部的光线过亮或者是过暗,都会加重眼部的负担,影响到视力,尤其是本来就有近视,远视或者散光问题的患者,出现弱视的可能性就会相对加大,另外通常环境因素和基因因素共同作用会更加容易出现问题。

3、发育异常

发育异常主要指的是角膜或者是晶状体先天性的发育不良,这类发育不良是引起散光性弱势的主要原因,另外一些眼部的外伤,如果使眼部组织发生病变也会导致屈光不正弱视的出现。

4、用眼习惯

长时间过度用眼,或者是用眼姿势不对,经常眯眼,揉眼,都会压迫到角膜产生损伤,使其形状发生变化,光线的聚焦位置受到影响,严重影响视力,造成后天性的屈光不正弱视。

以上就是与屈光不正弱视关系比较密切的原因。在治疗方面,由于弱视不能够通过矫正达到正常的视力水平,所以一般都是通过手术对视网膜进行切削,达到治疗的效果。另外弱势的最佳治疗时期是在8岁以前,如果能够得到及时的确诊治疗,一般都可取得效果,如果就医较晚,则矫正效果较差,甚至可能出现无法矫正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