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期多数为3~6个月,以蚴虫移行症为主要临床表现。
1.肝脏损害 肝组织的早期病变为片状或带状出血坏死,后可形成嗜酸性脓肿,其中心为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坏死组织碎屑或夏科-莱登晶体。在脓肿完全吸收区可见胶原纤维增生,个别部位可形成假小叶。故部分病人在临床上可出现肝脏肿痛、肝功能异常。
2.皮下游走性结节 皮下肿块多见于胸腹部,初期边界不清,水肿状,以后逐渐萎缩,界缘清楚,直径多数在3.4cm,偶见10cm。局部可有隐痛及瘙痒,单个或多个聚集,具游走性,此起彼伏。
3.肺部症状 虫体在肺部病变与肝脏基本相同。病人可有咳嗽,痰中带少量鲜红血丝,胸腔积液时胸水草黄色或血性,内含大量嗜酸性粒细胞。
4. 其他部位症状 蚴虫移行至脑部时,可出现头痛、呕吐、癫痫、脑膜刺激征,蛛网膜下腔出血,但较卫氏肺吸虫少见;其中多数伴有脑部症状,如视盘水肿、充血、单侧眼球突出、眼睑闭合不全、视力下降、睑下垂、复视等症状。小儿可有肺吸虫性心包炎,常有心慌、气促、咳嗽和水肿等。X线、B超、CT或心电图检查可提示心包积液,部分出现缩窄性心包炎。